黄土地上盛开的奇葩
2013-03-21白阿莹
白阿莹
[观察与思考]
黄土地上盛开的奇葩
白阿莹
我记得有哪位艺术前辈说过,中国的画坛如果说三足鼎立的话,那两足在哪里姑且不论,但有一足在陕西是毫无疑问的。然而那年我在京参观了国家重大题材等美术展览,感觉中国画坛已经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了。但陕西美术事业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而陕西的美术事业过去所以能够给人们以这样深刻的认知,显然是活跃在这块厚重的文化土壤上的美术家们用他们的笔墨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绘画流派,他们的作品以其鲜明的特征给这个艺术门类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这个崭新的气象,首先是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带来的,是他们用极具探索性的艺术实践,从内容到技法开一代画风,令新中国成立后的画坛为之震撼。可以说,长安画派是被誉为第一个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绘画流派,他们的作品在中国的绘画舞台上独树一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创作,那些令人为之惊叹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显赫的里程碑。所以进入21世纪的第11个年头,陕西省美协将当前省内最具盛名的刘文西、王西京、崔振宽、江文湛等十六位画家的作品集合起来,以“长安精神”的名义在北京、上海、广州隆重亮相,这无疑是展示陕西今天绘画成就和整体实力的一个宣言。这个展览囊括了当前陕西笔墨创作的最高成就,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件件张张都以其鲜明的“长安特质”展示了长安画派后继者的探索和成就,引起了美术界、理论界和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让人们看到了陕西的美术创作一派繁荣的景象,一扫过去多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陕西画坛一盘散沙、后继乏人的种种积弊和印象,任何一位对陕西美术不抱偏见的人对这一展览都会拍手称赞。
然而,当“长安精神”展览所燃起的热烈氛围渐渐淡去,当人们面对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绘画流派粉墨登场各显神通的时候,我们似乎应该有一点点的觉悟了,这就是应该反思如何把长安精神的大旗举得更高,应该研究长安画派如何向前发展。这似乎是一个并不新鲜的命题,但笔者以为,陕西的画家们只有把赵望云、石鲁们创造的艺术境界当成艺术财富,而不是作为前行的包袱,才可能对长安画派
和长安精神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这个创新和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在长安精神这个极具深刻内涵和包容性的旗帜下,推动各种绘画流派的生动发展,使陕西画坛呈现五彩缤纷的灿烂局面,以便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陕西乃至中国画坛涌现出的有生力量和靓丽风采。
笔者认为,黄土画派是当前美术界和理论界应该珍视的艺术成就。这个画派当是长安画派之后又一座具有陕西特色的艺术丰碑,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长安画派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发展,必将会持久地受到理论家和艺术家们的重视和研究,长安画派的先辈们九泉有知也会倍感欣慰。首先笔者申明,我不认为黄土画派是2004年4月黄土画派研究会成立而发端的。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往往不是有意为之,往往是众多在艺术道路的探索上艺术家们出现了某种共同特质,而被人们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发轫于陕西的黄土画派应该是出现了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杨晓阳的《黄河艄公》、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等一系列风格相似的优秀作品而在中国画坛悄然崛起的,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以刘文西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相同或相近艺术气质的画家,以极具人文情怀的视角,用笔墨绘出了时代的美丽质感,浓墨重彩地创作了一大批以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主题的优秀作品,使得中国画坛风生水起,也使得黄土画派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黄土画派的旗手是刘文西不容置疑,他以《祖孙四代》为代表的数百幅倾注心力创作的作品,在黄土画派里独领风骚独占鳌头。杨晓阳、郭全忠、王有政等人的扛鼎之作,为这个画派增添了最为精彩的力作。一个领域是否繁荣,是否成就斐然,不是汇总有一批风格相似的平庸作品,而是能否出现流派纷呈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所以黄土画派的悄然崛起,并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知,正是陕西这方黄土地上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黄土画派不是以是否加入黄土画派研究会为标志,而是以他们的艺术追求和特征来归类的。尽管黄土画派的这些中坚力量在绘画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艺术追求和个性特质存在着或微或显的差异,尽管黄土画派的主力画家在后来的追求中与黄土画派的特质和理念渐行渐远,比如杨晓阳、郭全忠现在和以前的画作风格变异很大,取得了写意而又抽象的艺术成就。但这都不能否认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至今活跃着一批以描写黄土地上人们的酸甜苦辣为对象的绘画艺术家,成为中国绘画领域20世纪以来一道弥足珍贵而又格外鲜亮的风景。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黄土画派的认识还是朦胧的模糊的,那么这个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大旗高擎的黄土画派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呢?
刘文西作品:《祖孙四代》
王有政作品:《悄悄话》
其一,黄土画派致力于通过生活体验发现和寻找创作灵感。正是由于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艺术的发现和斩获,为他们的艺术生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思维,使得他们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大众喜爱的审美情趣。所以黄土画派
崇拜黄土地,几乎把黄土地作为了他们的精神图腾,认真细致地把握着描绘着黄土地上的欢乐与艰难。这里必须强调,长安画派的主力画家也坚持这一点,那些艺术大师们即使是在乌云压顶的情况下,依然深入生活倾心创作,但黄土画派显然强调得更彻底,执行得更坚决。
黄土画派这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特别强调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努力向生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和素材,并将此作为艺术创作的必须要务而予以坚持和垂范。我们看到作为黄土画派旗手的刘文西从踏上黄土地的那一年起,就执着于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开掘艺术源泉,从生活中发现和提炼美,从生活中撷取精彩的瞬间,艺术地再现于笔墨之下。从1958年到2011年的53年间,刘文西先后90多次深入到陕北的田间地头,将画笔瞄准了辛勤劳作的百姓们,也艺术地再现了领袖与群众亲密相融的事迹。正是由于黄土地里厚重而又丰实的滋养,使得刘文西一生致力于表现黄土地上的“陕北人”,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鸿篇巨制,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执着于创作表现“陕北人”的百米长卷,从现在已经完成的73米的长卷里就可以想见最终的作品必然会以其精湛的笔墨和豪迈的气场雄立于中国美术史册的显著位置。同时,每年黄土画派研究会把深入生活采风作为艺术创作的必然途径,深入大江南北、田间地头,从生活中采撷美丽和深沉,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黄土地上劳动者的优秀篇章,引起了艺术界强烈的赞许。纵观中国当代画坛,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把深入生活作为艺术实践的旗帜的,似乎在黄土地上滋根发芽茁壮成长的陕西画家表现得最为突出了。
其二,黄土画派致力于表现黄土地上圣洁的形象和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实践,形成了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可以鞭笞丑恶,弘扬善良和正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把生活中的美好提炼概括出来,给人以阳光灿烂的艺术享受,使人获得直接的美的感受。显然黄土画派正是后一种艺术追求的实践者,应该说也是对长安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长安画派提倡表现现实生活,创造性地将百姓的生活与欣欣向荣的社会发展通过笔墨表述出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都有一大批这样的力作存世。但是黄土画派重点描写的是人物,是努力把黄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物的真情美感提炼出来,这是黄土画派与长安画派的一个较为鲜明的差异。在黄土画派的画家笔下,没有描绘和放大黄土人的彷徨、苦闷、撕裂和绝望,而是在用心去体会和描绘艰苦中的快乐,奋斗中的幸福,追求和表现得极其纯粹和干净,几乎所有的尺幅都洋溢着豪迈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都张扬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甜蜜,几乎每一尺幅每个人物都是新中国新生活的礼赞。
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后,当阶级斗争的硝烟逐渐褪去,当世界各地美术流派带来的各种现象纷至沓来,相当一批艺术家由于饱受昔日的磨难,喜欢追寻和挖掘生活的变异,热衷于反映人世的彷徨与苦闷,这当然无可厚非,也因此涌现出了一
批卓有成就的画家。但黄土画派没有追随这些思潮,始终脚踏实地将画笔瞄向黄土地上劳动和生活的老百姓,礼赞他们的生活和笑容,张扬他们顽强奋斗的精神与斗志,让人们在他们的创作面前得到会心的微笑,享受他们创造的这些人物所营造的美好。而且这个“美”是任何一个不经历美术专业熏陶就可以直接体会到。这一特点在刘文西史诗般的巨幅画卷《陕北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的每个章节、每个人物、每处细节,逼真而又自然,使陕北人丰收的喜悦和豪爽的性格跃然纸上,望之兴叹,心旷神怡,不由地对老画家倾其十余年的精力和才气创作的这一艺术巨制肃然起敬。黄土画派的又一员主将王有政的创作,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刘文西小有差异,但在描写的内容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阅读王有政的画作,张张幅幅也都是以挖掘美丽表现幸福为主题,揭示的是人间的纯情与质朴,表现的是没有杂念,也没有彷徨,更没有邪恶的幸福百态。那幅《悄悄话》把个黄土崖下的老人与小孙女会神的交流表现得细腻而又真挚,任何心存善良的人都会在这篇作品面前受到童真般纯洁的洗礼,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而且我甚至想,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纷乱面前,王有政的作品更能给人带来没有矫情没有虚幻,更能体现人性真情和大美的精神享受,当今的美术界应当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其三,黄土画派致力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通结合。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命题,曾经在一段时间成为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法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一创作手法的认识似乎随着一种痛苦的回忆而被人们束之高阁,甚至被人们淡忘。但毋庸讳言,在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依然应该给这种创作方式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如果我们说长安画派更多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话,那么黄土画派则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者,而且这种创作方式在表现现实题材方面需要更为精妙的驾驭题材的能力。长安画派的作品描画的人物是为整个画面服务的,是山水中的人物,是一种大美的情趣和意境,当然这也是伟大的,因为是长安画派率先用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现实生活,开中国美术史的一代画风,也因此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不容争辩的重要位置。而黄土画派的画家们创作的作品,全力表现的是黄土地上的黄土人,应该说他们的笔墨和技法基本上是写实的,当然也有借鉴和创新,但他们的作品都是现实题材,让今天的人们可以在观赏之中感觉似曾相近相识,也必然可以产生自己现实的审美判断。注重从现实中挖掘真善美,实现了这个画派独具一格的美学特征,也必然成就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位置。且从刘文西、王有政等画家的作品中,以及杨晓阳、郭全忠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杨晓阳作品:《黄河艄公》
郭全忠作品:《万语千言》
首先,黄土画派致力于用笔墨表现现实生活。黄土画派的画家们没有钟情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塑造,而是把视角对准现实社会,刻画的都是现实的人物;也没有照相似地表现现实生活,而是特别注意
从生活的某一个瞬间和侧面来表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那位被刘文西创作的“陕北老汉”,脸上的道道皱纹表现了曾经走过的坎坷岁月,而手握的那根烟袋又颇为细致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希冀,而以这个形象为代表的众多百姓生动地再现于画家史诗般的作品《陕北人》长卷中,必然成为陕北一个标志性的形象而存活于人们的记忆中,也必然会使之登顶中国美术21世纪的高峰。还有黄土画派的主力画家杨晓阳出手不凡,他善于在惯常的题材中挖掘极具历史穿透力的主题,其驾驭宏大题材的能力跃然纸上,其笔墨既娴熟老辣又沉稳潇洒,在黄土画派众多的画家中脱颖而出。那幅《黄河艄公》把摇橹人奋勇前行的风貌极有力度地突显出来,再现于画幅,其角度和笔墨都极具创新之感,站到作品前面人们耳边震响的是雄浑铿锵的号子声,感受的是黄土地迸发出来的力量和成功,当成为画家跻身中国优秀美术家行列的扛鼎之作。而实力雄厚的郭全忠创作的《万语千言》,也应该是黄土画派极其显赫的画作了,尽管画家后来的创作道路与黄土画派的创作理念发生分歧,但这幅作品所表现的艺术成就,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画家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艺术地摄取了周总理回延安见到当年的老熟人千言万语说不尽道不完的情形,可能他们在回忆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艰难岁月,可能他们在述说现实生活的欣慰和难堪,也可能他们在憧憬明年的收成,不论周总理还是陕北老汉都以极其投入的神态凝结了曾经的历史片段,使这幅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篇章。
其次,黄土画派致力于用笔墨高于生活地概括现实。应该说黄土画派的作品更多地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表达的是画家内心唯美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追求。所以每幅作品都强烈地渗透着画家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画家笔下的人物实质上都是画家理想的化身,几乎可以说黄土画派是美术领域的精神殉道者。在具体的创作中,黄土画派的画家们不是照相式地描写生活,而是把现实生活中美的瞬间突出与夸张出来,集中于尺幅之中,让人更强烈地感受到画家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境界。黄土画派的作品一方面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一方面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对现实进行艺术提炼和概括,把画家们要表达的主题强烈而突出地展示出来。所以黄土画派的力作都能够以震撼的感受把人带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使人的精神受到陶冶。我们看到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杨晓阳的《黄河艄公》,王有政的《悄悄话》等几乎都是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而创造的优秀作品,我们在生活中在照片里绝对找不到这样的瞬间和稿样,但艺术家们却用心灵的笔墨给创造出来了,而这些作品与长安画派的风格差异就格外地显著了,所以我们要欢呼和继承长安画派的艺术遗产,也要大张旗鼓地张扬和鼓呼长安精神的发展和黄土画派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画坛的繁荣,为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
白阿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