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典型搭平台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梧州学院为例

2013-03-20李远林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院报梧州市宣传部

李远林

(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广西梧州543002)

树典型搭平台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梧州学院为例

李远林

(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广西梧州543002)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性高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主导着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发展目标,大学文化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系统之一,努力构建重实践、重实干、进取、开放、创新的应用型大学文化,是地方性高校党委宣传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围绕培养综合素质好、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用人单位适用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搭建院内外学生实践平台,营造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

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党委宣传

一、抓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牢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抓好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在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中抓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配合学院党委学习中心组有关专题学习,先后4次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喜迎十八大促进我区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等,就如何搞好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就把梧州学院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大学——梧州大学的10年奋斗目标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党委宣传部在学院网、部门网站和学院“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专题网站,学院报及广播电台等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及时刊发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引导和鼓励地方性高校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走特色办学之路的有关文件、政策;广西、梧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区内外兄弟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学院党委、行政关于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的有关文件和活动情况,使广大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和掌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了抓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全院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抓好典型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典型引路,需要榜样的力量推动。近年来学院党委宣传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10月以来,梧州学院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在学院体育馆建成了使用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目前广西最大的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业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教育及人才培养理念。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将零散于学院各单位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分散于各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离散于学校和社会的实践体验,进行整体综合和系统集成,从而实现了“由一到多”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向注重“多回到一”的“素质综合”的教育的提升。另一方面,将传统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进行的能力素质的综合过程提前到学校教育环节,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弥补了当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与集成性的缺乏和不足,为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搭建了完整的平台。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主要有创业发展区、科技创新区、领导沟通区、展览启迪区、公共服务支持区和社会角色体验区,可同时为1000余名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每年能为3000名以上学生提供发展成长机会。中心建成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已引进创业项目60个,有45个项目已获得工商营业执照,提供就业岗位35个,吸纳了200余名毕业班学生参与各项工作,参与创业的学生有700多名,已向院内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兼职岗位500多个;已引进创新项目40个,引进了学生优秀社团、分团委、学生会项目50个;已建成连锁经营创业项目拓展中心、中国移动手机软件开发者工作室和中国联通信息化研究基地;已举办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成果展”等7个主题16场艺术、科技创新、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作品展,接待学生参观人数17000多人次。开展义工共建道德体验活动,中心招募了1000多义工,他们活动在校园建设、社会发展等多个岗位,成为素质综合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自治区教育厅确定的全区“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学院先后与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共建了广西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与梧州市工商局共建了梧州市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与梧州市团委会共建了梧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心得到了原教育部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呼生、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李金早、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高枫、梧州市市长王凯等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为推动学院和广西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会同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学院以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为载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做法[1],在院内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主动联系中央、自治区和梧州市主流媒体到中心采访报道,引起了区内外媒体和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网络电视网、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凤凰网、梧州日报、梧州电视台等40多家国家、省级和梧州市的媒体先后刊发、转载各类报道、信息多达140多篇次。其中,光明日报刊发的《梧州学院综合发展中心:让学生成为学校最大特色》[2]一文在区内外高校和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些兄弟院校慕名前来学院参观。先后接待了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钦州学院等超过60多所国内、区内高校、超过1000名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视察或参观。

与此同时,通过学院媒体先后总结报道了中文系与梧州市广播电视局合作、培养新闻采编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工商管理系与上海、深圳等地多家五星级酒店合作培养旅游人才的经验和做法,法律与公共管理系与梧州市及所属城区司法部门合作培养法律与公共管理人才的经验和做法,经济系与梧州市工业园区合作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经验和做法,计算机科学系与梧州市相关科研协作单位合作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在院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对推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以校园媒体为载体,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实践平台

高校党委宣传部作为学校院报、电台、校园网的主管部门,在利用校园媒体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以梧州学院报、学院电台、校园网为载体,本着“打造一个不出校门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创新的试验田”的办报(台、网)定位,充分履行了它的文化育人功能,从而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应用型人才,锻炼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发展人才。梧州学院报是对开四版,半月刊的报纸,每年出版18期。除报社的总编、编辑部主任由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担任外,报社的100多名记者、编辑人员全部由公开招考选聘的在校学生担任。在老师的指导下,院报的学生采编人员负责报纸的选题策划、采访、编辑、校对、付印及院内外派送、发行等各项工作,为毕业后有志从事新闻采编的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校门的实践平台。党委宣传部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专题业务培训、部门交流和组织到梧州日报等媒体现场参观见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梧州学院院报“读者节”、网络文化节、院校小品大赛、才士论证大赛、校园摄影大赛、读者节文艺晚会等系列大型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均取得圆满成功。院报还与广西新闻网之校园网合作,成功进行了院报晚会的现场直播,编辑出版了优秀作品集——《梧院春秋》,此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近30万字,稿件编辑和校对的大部分工作由学生完成。学院报的记者还是学院对外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仅2011年院报学生记者就在院外媒体发稿211篇,分别刊发在中国旅游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梧州日报等各级媒体上。在广西教育厅与广西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广西高校校园奥斯卡DV大赛上,院报学生记者拍摄的电视短片《清泉》获纪录片最佳作品三等奖。《费振纲的梧院情节》等两篇作品获中国高校校报优秀作品三等奖,1篇作品获广西新闻奖二等奖。1名院报学生记者被评为2010年广西高校“校园十佳记者”。通过参加院报的实践锻炼,相关学生的新闻采编、组织协调、策划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有过院报工作经历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区内外用人单位重点选聘的对象,不少毕业生成为新闻单位和办公室文秘业务的骨干。由于院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我院申报的《舆论引导与实践教育并举文化建设与素质铸造并进——将梧州学院报打造成一个不出校门的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荣获2011年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3]。在办好院报的同时,党委宣传部通过公开招聘,选聘了20多名在校学生担任学院广播电台的记者编辑,选聘20多名在校学生担任学院新闻网的助理记者编辑,协助部门工作人员做好校园广播电台和校园网的新闻采编工作,在培养应用型新闻采编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有关用人单位的好评。

[1]陈爱民.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究[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104-112.

[2]刘昆.让学生成为学校最大特色[N].光明日报,2011-01-10 (5).

Setting Typical Exam ples and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to Create a Cam 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 ing-up of Applied Talents

Li Yuanlin
(Propaganda Division of the Party Comm ittee of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s the core contentof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which determines the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features,teaching quality,and developing goal.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applied talents.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propaganda divisions of the party committe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create practice-centered,pragmatic,creative,open and innovative campus culture.In the present years,in order to help train applied talents with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better innovative ability,better practical ability,good adaptation to employment,the Propaganda Division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Wuzhou University further improves its service concept,strengthens propaganda work of policy and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s,tries every effort to establish a practice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or outside the university.Up to now,it has made som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 in creating a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ing-up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propaganda division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university

G642.4

A

1673-8535(2013)01-0009-04

李远林,男,现任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宣传。

2012-12-06

猜你喜欢

院报梧州市宣传部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8部广播剧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梧州市基于GIS 荔枝优化布局的气候区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宣传部参赛作品
以“常新才能长青”理念办好院报
院报的制胜要素和办报体会
《长江科学院院报》新网站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