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实践研究
2013-03-20刘丽
刘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部 黑龙江 161006)
1 理论基础
1.1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反馈性。这就启示我们当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时,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充分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特性,科学地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各要素有机结合,使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2 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是关于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结构、信息的形式、效果以及信息功能的理论。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动态联系和相互关系,它说明了在教学系统中信息传播的过程,为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通道来传播信息,即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信息接受者的背景、个性特征、价值观念,使信息接受者能够充分地感知和注意到信息细节,并且通过他们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呈现方式和教学内容,或适当调整教学方法等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他用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有两种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相关信息,吸收进来并整合到接受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而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儿童原有认知结构,因为无法同化新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的重组或者改造的一个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的一种过程。由此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启示我们在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铭记这一理念,那就是学生才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过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才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主要对象;而媒体是用来创造情境、帮助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即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而不仅仅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2 .术语界定
2.1 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等。网络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以及其他与计算机或者网络相关的应用软件。
2.2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陈坚林教授指出:“从理论上讲,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是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和操作,也就是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其内涵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外语教学方式。”[2]
3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内涵意义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更多的是指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网络技术“整合于”英语课程的过程,同时又是英语课程“整合于”网络技术的过程,最终促进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共同发展,合成一个新的统一体。那么这种整合无疑会使学生与老师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前后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变化:
整合之前整合之后。
学生被动学习,灌输知识,认知的主体,意义的建构者,主动学习。
教师知识的灌输者、教学中主体地位,知识传播中起辅助、指导作用。
教材结构课程任务繁重,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趣味性增强,更有针对性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可选择性。
教学内容书本知识为主,语法和基本语言点的应试传授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掌握基本语言交流技巧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为主,学生死记硬背,大量习题练习结合实际,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代替黑板和粉笔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
学习效果知识只限于书本,无法贴近生活实际,学而无用网络内大量学习资源的获取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以上图表表明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将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英语课程的设置、培养目标、教材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等,这些都是我国当前高校教改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4.1 求是性
求是性是指我们要从医学院校客观存在着的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得出符合自己学校的教育规律。 因此,必须努力做好调查研究,充分搜集材料,掌握全国乃至世界上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做实际的比较分析,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力求主观反映客观。
4.2 实践性
在我国,尽管有很多学者提出不少相关理论,但有的只经过短时间或小规模的实践研究,还有一些纯粹是一种理论假设,可靠性和实用性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该谨慎地借鉴己有的整合的经验。另外,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理论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当密切注意国内外最新研究以及实践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深入教学实践,亲身做一些研究,把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不断向前推进。
4.3 系统性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后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自己的功能和性质。这些功能和性质,不是其中各要素功能和性质的简单相加,也不能把整体的功能和性质当作是要素的功能和性质。此外,要注意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结构性—即整合后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时要注意分析系统内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最后,要注意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的层次性—即整合后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4.4 全面性
全面分析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过程中一些共同的、普遍的矛盾,还要面对由各院校的不同实际情况所产生的特殊矛盾。第二,要全面分析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各个院校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素质等都会对网络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的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
5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实践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为了让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高质量地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交流、合作、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按照这一目的及原则,运用网络技术自己动手整合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其教学设计采用的目标与策略充分重视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教材的8个单元,按背景知识、文章理解、重点难点、习题和解析四个方面,创设了综合讲解及演示,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多种载体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学生可自行选择进入其中任何部分的学习,轻松愉快地交互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机会去发现和利用当前的网络信息和资源,同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探索整合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多听日常交流听力,以及地道英美口语及听力,不会使得学生感觉听力材料的听力和实际生活脱节。此外,也在本课程中锻炼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安排真实大学生活场景,使学生完全处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下来提高口语和听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纠正学生语音语调的问题。
总之,促进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全方位、高质量地实现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英语人才,是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当前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的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大胆创新,使其日益完善,走向成熟。
[1]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七期
[2]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4]李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