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编写体系的思考

2013-03-19吴晓青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山州文山瑶族

刘 琉,吴晓青

(1.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 文山州歌舞团,云南 文山 663000)

关于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编写体系的思考

刘 琉1,吴晓青2

(1.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 文山州歌舞团,云南 文山 663000)

歌舞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劳动、婚丧祭祀、恋爱求偶、节日盛会都要用歌舞进行表达,舞蹈元素丰富多彩。作为文山州唯一一所高校,文山学院有责任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传承发展下去,通过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开发,使民族舞蹈的原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凸显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地域特色。

舞蹈资源;地域特色;教材开发;舞蹈元素

一、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开发状况

文山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但关于民间舞蹈的相关文字资料却很少,仅有1987年编写的《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资料卷》上、下卷。此卷是我国“六五”跨“七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的成果,记录了各县民族的传统舞蹈,成为文山州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民族民间舞蹈志书,为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极具参考价值的原始资料。此后直到2005年出版的文山民族文化丛书——《文化艺术志》中才有专门的舞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文山州民族歌舞剧团的老艺术家们深入民间,深入基层,以文山特有的铜鼓文化为基调,创作了彝族舞蹈《铜鼓舞》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时一炮打响,轰动北京,此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如《血红的攀枝花》《踩月亮》《花山情》《水母鸡》等陆续在全国各级比赛中获奖,特别是“十五”期间创作的《七乡风采》在云南省首届新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一等奖,还收获了编导、舞美两个金奖,先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600余场,成为全省精品工程剧目演出场次最多的一台优秀歌舞。此后《敲响铜鼓》《鼓舞七乡》《踩山舞云》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也分别获得了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多次登上国际舞台。由此可见,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毋庸置疑,但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多倾向于将舞蹈搬上舞台,留下的只是录像资料,极少形成文字记录,不利于传承。

二、五大主体民族的舞蹈特点

文山州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全州总人口3517941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少数民族人口为2016089人,占总人口的57.31%。各民族均延续着节日跳舞、看戏、对歌的传统习俗,舞蹈种类众多,分布范围较广,并各具特色。

(一)壮族

壮族民间歌舞源远流长,在各类典籍和地方志书中都有不少关于壮族舞蹈的记载,根据其风格和特点,壮族民间舞蹈主要分为“弄眉登”“弄娅歪”“弄迪磨”“弄阿拉”“弄阿耶”“弄尼咚”“弄滚妞”等[1](P131-133)。“弄眉登”即“棒棒灯”,主要流行于砚山县的者腊、八播羊格等地,是当地级别较高的祭祀性活动;“弄娅歪”即“牛婆舞”,主要流行于马关、广南、麻栗坡等县的壮族村寨,“娅”指雌性,“歪”为水牛,由三人进行表演,一人耍牛头、一人带人面脸壳、另一人则带猴面脸壳,是母系社会和牛神崇拜留下的遗迹;“弄迪磨”即“纸马舞”,主要流行于文山、马关、麻栗坡等地,是壮族土支系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多为中年妇女表演;“弄阿耶”、“弄阿拉”即“手巾舞”,前者由男性进行表演,后者由“弄阿耶”演化而来,是一种纯女性的手巾舞,现广泛流行于广南、砚山两县的壮族聚居地;“弄尼咚”即“铜鼓舞”,流行于广南县马洒乡、者兔乡和马关县阿峨新寨,是壮家人娶亲嫁女或起房盖屋时的一种舞蹈。“弄滚妞”即草人舞,是流行于砚山县平远镇大兴等村寨的一种壮族民间舞蹈,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个属猪日(即壮家“开年节”)表演。

(二)苗族

苗族自称“蒙”,各支系名称根据妇女服饰又具体分为:“蒙豆”(白苗)、“蒙周”(花苗)、“蒙斯”(青苗)、“蒙刷”(汉苗)。苗族人民善舞,芦笙是苗家的象征,独具一格的芦笙舞历史悠久、风格古朴。文山州的苗族,无论花苗、白苗、青苗和汉苗都喜爱芦笙舞,它既是庆祝节日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又是苗家人悼念、追忆亲人的一种祭祀性舞蹈。苗族芦笙舞为男性舞蹈,有单人、双人、四人和群舞等,花样繁多,技巧性强。苗族女性的舞蹈多为劳作、踩花山时的自由舞蹈,后由艺术工作者们根据其服饰特点或劳作习惯,改编为手巾舞、花裙舞、纺麻舞等,1992年,由秦竹芬老师编排的《纺麻》获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跳云南》专场演出一等奖。

(三)彝族

文山州彝族支系较多,分“白倮”、“花倮”、“高裤倮”等,不同地域由于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铜鼓舞和套路繁多的弦子舞及习俗舞蹈。“铜鼓舞”是流行于富宁、广南、麻栗坡三县的一种祭祀性传统舞蹈,舞蹈过程中,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点,舞者则随鼓点更换动作。“木鼓舞”流行于富宁县板仑乡龙洋、龙迈、木腊等地,是彝族白倮人在“跳宫节”时表演的一种舞蹈,以木鼓为伴奏乐器,共有五种基本鼓点。“葫芦笙舞”流行于富宁、西畴、广南,舞步灵活,舞姿多变,多为一人吹笙引舞,众人跟随其后。“弦子舞”是彝族青年中广泛流行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可由弹弦者个人边弹边舞,也可两人挽臂共舞,还可众人绕圈齐舞,其套路繁多,名称复杂。“二胡舞”是麻栗坡县花倮人的娱尸舞蹈,由一人扮做恶鬼,众舞者将其驱赶出门,以示家人从此可得以安宁。“闹丧舞”是西畴、广南两县交界的曼龙、瓦龙、那腊的花倮人的丧葬舞蹈。“竹竿舞”流行于麻栗坡、富宁两县,以竹竿为道具,舞者在两根竹竿的开、合间进行舞蹈,是一种带有体育竞技性的自娱性舞蹈。

(四)瑶族

瑶族有“过山瑶”“大板瑶”“红头瑶”“蓝靛瑶”等支系。瑶族崇拜多神并受道教影响,神祇有很多种,瑶族舞蹈以祭祀性舞蹈为主。“度戒舞”是瑶族“度师”仪式系列舞蹈的总称,分师边和道边两种,师边为武舞,其音乐节奏明快,舞姿多为颤抖、摇摆、晃动之态;道边为文舞,其音乐节奏平稳,舞姿多为颤转、拧腰的揉踩之态。“跳盘王”是瑶族青年夫妻婚后举行的一种家庭舞蹈仪式,夫双手击封,妻双手击钹,预示夫妻和睦、建家立业、孝敬父母、白头偕老。“跳红楼”又名“打斋”,是瑶族祭祖的一种宗教舞蹈,有“面具舞”“棍舞”“捉龟舞”等。“龙虫舞”是为去世老人举行“出灵”仪式时跳的一种祭祀性舞蹈,舞者四人,两人跳龙,两人跳镲。“锣舞”即“跳锣”,是富宁县瑶族最喜欢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大年初一至十五由男青年表演,在舞蹈中舞者通过翻、跳、转等复杂多变的舞蹈动作展现自己的勇敢、机智。

(五)傣族

文山州的傣族主要分布在马关、麻栗坡两县,“帕子舞”是马关县水傣(即白摆夷)中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傣语叫“党定”,常于春节期间举行,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表示祝贺,以客方舞者为主、主方舞者相伴的一种自娱性舞蹈。“铜鼓舞”是麻栗坡县南温河一带傣家人的吉庆性舞蹈,需男女人数均等,男女右手持毛巾,左手男持马铃铛、女持鲜花,踩着鼓点,众人齐舞。傣族舞蹈因服饰华丽、精致,舞姿舒展、柔美,律动独具特色,深受观众喜爱,文艺工作者们就根据其基本律动创作了“党定舞”“簸箕舞”“烟筒舞”等,1992年由董玉辉老师创编的傣族舞蹈《打草席》获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跳云南》专场演出一等奖。

三、代表性民族舞蹈组合的选编

文山学院前身文山师专自建校初期就成立了音乐系,并以舞蹈专业特色成为全省师范类专科学校中的佼佼者。面对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文山学院一直在学习、挖掘、创作,但一直没有规范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教材做依据,舞蹈课上的民间教学仍沿用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在演出或比赛时才创作本地方的民族民间舞蹈,所培养的学生对本州的舞蹈素材知之甚少,毕业后到各县教学或到文化站辅导时出现所学知识用不上,要用的又没学到的尴尬局面,编写文山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突出文山学院民族舞蹈教学特色已不容回避,但面对丰富多彩的舞蹈元素,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部收集,只能分块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课题的形式不断进行深层挖掘,现文山学院艺术学院除校级科研基金委托项目《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开发》外,还有《文山纸马舞的教材开发》和《砚山壮族棒棒灯的传承与保护》两个舞蹈方面的省级课题正在进行,其成果可对舞蹈教材的编写进行支撑。经过多方论证,在全系舞蹈教师的努力下,在文山州民族歌舞剧团的支持下,在文山州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我们决定先对壮族、苗族、彝族、瑶族和傣族五个民族的部分舞蹈进行整理,每个民族先选出三类较有代表性的舞蹈进行创作整理,完成十五个组合,对现在的舞蹈教学进行填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类整理及师资情况,决定先创作壮族:《手巾舞》《纸马舞》《牛婆舞》;苗族:《芦笙舞》《花裙舞》《纺麻舞》;彝族:《铜鼓舞》《弦子舞》《花倮组合》;瑶族:《跳钹舞》《跳铃舞》《基本韵律组合》;傣族:《党定舞》《簸箕舞》《基本韵律组合》,用文字叙述、舞谱记录、作品录像的形式完成教材编写。

总之,面对浩如烟海的民族舞蹈资源,这十五个组合远远不能展现文山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但作为高校舞蹈教学的补充教材,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填充,把文山少数民族舞蹈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族习俗,热爱民族歌舞,跳出地域特色,为文山学院的特色课程《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开设提供教学内容支撑。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编辑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G].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On the System of Wenshan Ethnic Folk Dance Textbooks

LIU Liu1, WU Xiao-qing2
(1. College of Art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2. Song and Dance Troupe of Wenshan Prefecture, Wenshan 663000, China)

Dancing, 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finds expression in their labor, weddings and worship, love, courtship and festival celebrations, full of elements and colorful. As the only university in Wenshan,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ethnic folk dance with geographical features. We should also make such dance,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resources, be fully used to highlight the college folk dance teaching with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by exploit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Dance resource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materials exploiting; dance elements

J722.221.8

:A

:1674-9200(2013)05-0019-03

(责任编辑 娄自昌)

2013-05-10

文山学院科学研究基金委托项目“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开发”(11WSWT01)。

刘 琉(1976-),女,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及地方文化艺术研究;吴晓青(1972-),男,云南马关人,文山州歌舞团副团长,二级演员,主要从事地方舞蹈编导、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文山州文山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文山肉丁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