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西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3-03-19蔡丽英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西海峡两岸会展业

蔡丽英

(福州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发展海西会展业的战略价值

(一)会展业是海西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

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有句名言:如果在一个城市举办一次国际会展,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2008年第六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州专场共签订合同项目24项,总投资10.28亿元;2010年第十二届晋江鞋博会合同交易额64.3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11.6%;第11届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签订639个合同项目,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24.1美元。这些展会给海西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入,提升了海西的经济实力,已成为海西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大舞台。

会展活动不仅为组展商、场馆经营者、参展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给运输、住宿、餐饮、广告、旅游等会展相关行业带来商业机会。近几年来福建省会展业蓬勃兴起,在会展业的带动下,2008年福建省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额3275.95亿元,同比增长19.8%,较2007年、2006年、2005年分别增长2.2、4.3、6.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87.24亿元,增长22.3%,较2007年、2006年分别增长1.5、7.4个百分点。[1]

(二)会展业能大大提升海西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城市也是会展中心城市,如纽约、慕尼黑、法兰克福、新加坡等,这些世界著名城市通过会展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在海西,厦门国际石材展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每一届的石材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在其带动下,厦门也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石材贸易基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会展业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藉华人华侨1088万人,其中80%台湾同胞祖籍福建。海峡两岸之间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而会展业是一种促进文化交流最简便的方法,举办各类反映闽台文化渊源关系的专题展览能够更加直观地增进对两岸文化现状的了解。海峡两岸文博会以一脉传承为主题,推动两岸文化市场融合为宗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对接,是海峡两岸享受文化盛会的重要平台。

二、海西会展业市场的优势

(一)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西倚赣、晥、湘,具有连接两岸三地的区位优势,并且福建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决定了福建具有发展“海峡牌”展会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厦门10大展览会中,有关海峡特色展的展览会就占据到了 4个,分别为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有关数据表明,福建2010年GDP总量13800亿元,人均GDP 36508元,合5393美元,总量排名12,人均排名第10。根据国际经验,一国的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以后,会展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如果按照这个说话来看的话,海西会展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到目前为止,福建具备了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福建国际会展中心、泉州展览城、福建经贸会展中心等大型展馆,全省会展场馆的建筑总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展馆规模列全国第五位。[2]约有会展专业企业100家,为会展提供策划、宣传、组织装饰、布展、接待、翻译等服务的企业有450家左右。这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的日臻完善,使我省具备了举办多种形式的大型展览和会议的能力。[3]

(四)逐步形成一批品牌展会

海西政府一直在精心培育会展业的发展,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展会。分别为:“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5·18”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漳州花博会、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南安建材经贸洽谈会、全国(晋江)陶瓷博览会等。特别是“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走过了二十二年的发展历程,逐步从最初的区域性经贸活动发展成为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促进盛会。

三、海西会展市场的劣势

(一)展馆利用率不高,缺乏规划

会展场馆是会展活动的载体,会展场馆利用率高低直接决定着会展场馆的收益。会展业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会展场馆的利用率大多达到 70%以上,而海西场馆利用率约在20%左右。并且相似展会因缺乏协调而导致过度竞争,如漳州花博会与泉州的花木展销会,两个展会内容相似,在相隔不长的时间里举办,浪费了展览资源。

(二)缺乏专门的会展公司和专业的会展人才

海西的会展中心城市厦门注册会展业务的公司多达240多家,但可以从事展览策划与组织业务的只有十几家。并且大部分注册资本少, 具备高级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人才缺乏,赢利水平低,迄今还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独立举办国际展。

(三)未成立专门管理会展业的权威机构

会展业的健康、高速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引导与监督,同其他地区一样,福建省的会展业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主管部门来实施宏观管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性组织来开展行业管理,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这有碍于会展业的发展。

(四)面临三大经济区域会展业的压力

随着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会展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海西会展业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东莞的“电博会”、珠海的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等国内一批知名的会展支撑,在同行业中打响了知名度;而近年来,我国环渤海产业带,凭借着北京奥运会,大连的达沃斯论坛等充分展现了现代会展的魅力;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并且凭借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由表及里深入合作打造了一个会展城市圈。虽然海西会展业中不乏有一些知名展会,但是目前福建省也就仅有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与三个区域之间的竞争力相比还是明显不足。

四、发展海西会展业的对策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会展业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自身不利的因素。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努力推动我省会展业加速发展。

(一)利用一地一特色优势发展与本土产业相结合的专业型展会

欧洲举办的更多的是以一种技术、一种商品为主题的专业性会展活动。原来一些著名的综合性展览已经被细分为若干个专业展。专业展有利于提高展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果,专业性展会已成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主流。个人认为海西在综合展会上发展的机会空间不是很大,虽然综合性展会是提升城市知名度最快的捷径,但是福建省较难吸引到像世博会这样的品牌综合展,所以海西会展完全可以另辟奚径,依托城市产业培育专业性会展品牌。

(1)区域性大型会议中心。福州市作为省会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大部分具有影响力的会议会优先选择在福州举办,因此福州可以在巩固现有优势品牌的综合展会上优先发展会议行业,进一步提升会议规格,扩大影响,使福州成为我省大型综合性会议中心;

(2)国际型专业会展中心。厦门作为海西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会展业起步较早,会展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三十亿元,而且每年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在递增。现如今不仅培育了相当规模和影响的“投洽会”和“台交会”等综合性展会品牌也培育了“海西汽博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中国厦门佛事用品展”等一些国际性的专业展会。并且厦门市人文环境优势突出,可以依托城市旅游品牌效应,发展为对外服务的国际型专业展会中心。

(3)区域性专业性展览中心。泉州市已形成服装、鞋类、树脂工艺、建材、陶瓷、茶叶等优势产业,可以依据这些资源禀赋将已经创立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晋江国际鞋博会、晋江陶瓷博览会、南安建材贸洽会、南安官桥粮食交易会等专业会展品牌做大做强;漳州素有“东南花都”、“花果之乡”、“食用菌名城”的品牌形象,可以在扩大花博会的同时,整合台湾农博会和蘑菇节,提升漳州农业展会的影响力;宁德的机电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可以逐步准备第一届机电展会。依此类推,每个城市在定位上相互错开,这样既可以增强会展业的实力,又能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4]

此外充分利用毗邻台湾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优先发展涉外性、涉台性的“海峡牌”专业性展览。

(二)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

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祖国大陆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先行先试的特殊角色,组委会应充分利用有利契机,大力凸显海峡特色,在相关展会的设置上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涉台活动,例如: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海峡两岸联谊会等,架起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桥梁。

海西会展业要突出“海峡”特色,重点是要推进海峡两岸会展业的整合,真正的减少审批程序,引入台商办展,激活市场,加快双方资质互认,联合培养会展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淡化政府的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会展业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产业,并且会展场馆投资成本较大,私人企业不愿意轻易介入,这些特性决定了会展业需要政府的投资、支持。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是我国会展经济盲目发展的根源之一,本应交给市场的事务大量由政府直接来承担,而政府不关心成本效益原则,无论盈亏,都由财政负责。政府应该要做的是通过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划等手段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体为以下做法:

(1)改革行政审批制,促进多部门合作。会展审批手续应按照国际惯例逐步过渡到登记制管理办法;在会展活动期间,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海关、工商、税务、公安、交通等部门应集中提供相关服务。

(2)设立专业管理会展的部门。尽快设立专业管理会展的部门,实现对每一次展会的成本效益评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避免恶性竞争。并且政府可以鼓励在商会下设直属的会展协作委员会,依靠商会提供的客源联合策划组展,这样展会可以有更多收获。

(3)鼓励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会展业,如政府首先投资建立规模宏大的展览场馆,在确定产权归属国有的前提下,不直接参与场馆的日常运营,而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将场馆的经营管理权授让给会展公司。

(4)加大对会展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目前海西展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还很低、品牌推广还很弱,因此海西政府宜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借鉴相关会展业发达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给予减免。

[1]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福建省会展业现状良好 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EB/OL]. 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 20091201_402604955.htm.

[2]方忠.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会展业发展新探—基于SWOT理论的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3):1-5.

[3]徐瑛. 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城市问题,2007,(1):82-86.

[4]詹芬萍. 海峡西岸经济区背景下厦门会展业发展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3):12-15.

猜你喜欢

海西海峡两岸会展业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峡两岸
中纺院海西分院 服务产业的“前哨”
海峡两岸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爱在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