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腔剧本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及其韵律特征
2013-03-19李科平
李科平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老腔的剧本主要在民间流传,其文本故事也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演义。尽管如此,但从现存剧本来看,老腔的剧本已相对定型,人物语言不仅性格化,而且许多唱词与说白还非常讲究章法和声韵。不管是皮影还是真人演出,一台老腔戏一般都要进行2~3个小时,因此,其剧本常常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关系,特别是矛盾冲突为核心去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如《取西川》就以“刘备欲取西川—庞统仓促出征—庞统丧命落凤坡—孔明得知消息—孔明分析形势—孔明统兵出战—活捉西川守将张任—取得西川”的时间为序,展现了刘备、孔明、庞统等人在具体的战略方针等方面所在的分歧,并揭示了刘备等人与张任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剧本在对矛盾冲突及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交代中还刻画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呼之欲出。正因为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老腔要通过演故事完成揭示矛盾冲突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双重任务,因此老腔剧本的人物语言是非常讲究的。
一、老腔剧本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老腔剧本的语言主要是人物语言,很少有叙事人语言,更没有舞台提示语,老腔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去交代故事背景或场景。虽然在演唱时,老腔常常一人主唱众人帮腔,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老腔的剧本中,人物语言是分角色的,而且人物语言还有鲜明的性格化特征。如《战冀州》中,文本故事主要涉及到了八位人物——孙坚、袁绍、颜良、韩福、公孙瓒、公孙越、赵云和刘备等。这八个人都有相应的唱词与说白,且人物语言还显现着各自的性格特征。《战冀州》中,在公孙瓒被颜良追杀的紧要关头,赵云挺身而出救了公孙瓒。然而,公孙瓒一听赵云身在袁绍麾下,马上声色俱变,对赵云说“赵云,你是袁绍麾下之人,莫近吾身”,赵云对曰“小人情愿跟随将军”,公孙瓒答曰“不能不能,你休枉费心机”[1]104。直到赵云长跪发誓,公孙瓒才收留了赵云。两人的对白虽然简短,但他们的言辞都是对自己性格的真实展示——公孙瓒生性多疑、外强中干,赵云英勇善战、弃暗投明和深明大义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另外,“在老腔剧本中,完全借助于剧中人的道白、念唱来表现场景、人物行为心理或气氛等”[1]13。如《定军山》中,曹操对蔡容庄一座石碑的碑文不解,便对杨修说:“杨修,你道那八个大字是隐语,此何言也?”杨修解释后,曹操“哎呀,听言大失一惊,此人高吾二十里之外,日后但有差失,必定斩之。杨修你适才之言,正合吾意,速可同行”[1]111。曹操对杨修的解释佩服至极,只因心生嫉妒,故而杀心顿起,预谋日后除之。尽管曹操决意要除掉杨修,可仍然表现得很平静并与杨修结伴而行。可见,这一组对白不仅揭示了曹操胸怀狭小、奸诈圆滑和心毒手辣的性格特点,也展示了杨修心直口快、恃才放旷和不善于察言观色的性格特征。剧本结构的完整性,人物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性格化都是老腔较为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和纯文人或精英知识分子制作的戏剧、小说等文人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老腔剧本人物语言的句式特征:整散相间,长短相谐,错落有致
老腔的剧本不仅结构完整,人物语言性格化,而且人物语言句式整散相间、长短相谐、错落有致。“老腔剧本中有诗、引、词、白四种文学结构形式。引和诗多用于上场,也用于较大的情节转折和大的场面交换之处。剧终时采用两句或四句诗作为收场。”[1]13由于老腔剧本中的不少唱词与说白是诗词的形式,因而这些说白与唱词的句式结构非常讲究。不但讲究句式工整,而且讲究节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当然,老腔剧本的语言不全是整句,其中也有散句。散句主要用于人物独白,整句则主要用于人物对白或演唱。散句与整句不仅形式与用法有所不同,其句式特征的差异也异常鲜明。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整句则节奏鲜明,语势强烈,音调和谐,易于上口。在老腔剧本中,整句既有对称句式,也有排律句式,还有联句体句式。
1.对称句式
对称句式主要运用于人物对唱或对白中,如《天水关》中,赵云和姜维的对唱:“(赵云唱)吾本是经惯战斩将有名。”“(姜维唱)吾也曾武艺精世上英雄。”[1]160就是一对一的“3+3+4”型十字对称句式,即相对称的句子都是十个字,各有三个音顿,分别是两个三字尺和一个四字尺。“(赵云唱)你就是四天王降下凡尘,我赵云今日里也不惧惊。”“(姜维唱)你纵是大金刚星神惊惧,我姜维放大胆也要相争。”[1]160则是二对二的“3+3+4”型十字对称句式。
2.排律句式
排律句式主要运用于人物独唱,如《空城计》中,曹真出征时的唱词:“曹真领兵坐团营,杀气腾腾万里尘。旌旗箭戟并寒光,雄士手执三尺剑。众将安营相毗连,丈八长枪逞豪强。鸣金击鼓震四方,铁马冰河何足惧。奉旨敌蜀排战场,众将马上似猛虎,呼啸三军气昂昂。正是人马往前进,探马速来报端详。”[1]240-241这段唱词句式整齐,长达十三行,每个句子都是“2+2+3”型七字句。
3.联句体句式
联句体句式主要用于人物轮唱或集体说白中,如《战冀州》中,颜良、文丑、冯纪和袁绍上场时的唱词“(颜良唱)颜良领兵为右哨”“(文丑唱)文丑推军为左营”“(冯纪唱)冯纪随后没太慢”“(袁绍唱)袁绍老将坐团营”[1]92。虽然每人一句,但他们的唱词却都是“2+2+3”型的七字句式,而且互文见义,因而便组合成了整齐统一的联句体句群。
虽然散句与整句的差异非常鲜明,其主要用法也不尽相同,但它们并不相互排斥。在老腔剧本中,散句与整句的相互穿插与交替使用常常使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三、老腔剧本人物语言的韵律特征:押韵工巧,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老腔剧本人物语言不仅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还讲究合辙押韵。因而,老腔剧本的人物语言韵律严整工巧,和谐精妙,富于音乐美。押韵又作压韵,指在文学创作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句子在朗诵或咏唱时能产生铿锵和谐感。为了使诵说与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并富有音乐美,老腔剧本中的不少唱词和独白也是押韵的。老腔的押韵主要有四种情况,即偶韵、三句韵、排韵和转换韵。
1.押偶韵
押偶韵是指奇数句一般不押韵,只在偶数句押韵。如《取西川》中,张松上场时和刘备的对唱“(张松唱)献帝为君民不康,四方慌慌动刀枪,奸曹他有欺汉意,内挟天子压朝纲,皇叔英勇无可比,何不奋志灭暴强。”“(刘备唱)刘备闻言泪汪汪,提起荆襄好可伤,当初暂借东吴地,屡次索讨有数常,只为孙刘结姻眷,两家暂且按刀枪,只恨无有容身处,荆襄九郡不久亡。”[1]62-63很明显,张松与刘备的唱词在偶数句上都是押韵的。张松唱词中的韵脚分别是“枪”“纲”和“强”,刘备唱词中的韵脚分别是“伤”“常”“枪”和“亡”,它们都押“唐韵”(ang)合“江洋辙”。当然,张松与刘备对唱中押相同的韵,合相同的辙,只是一种巧合。对唱中,也可以分别押不同的韵,合不同的辙,只要同一组句子押相同的韵,合相同的辙即可。《空城计》中马谡请求孔明饶命时的唱词也是押偶韵。“告丞相暂且息怒,听我细细说其情。与王平同领人马,到街亭商议屯兵。兵法云凭高视下,因此上山顶安营。王平领五千人马,率兵卒山西屯兵,离十里犄角之势。司马懿亲自出征,先断了汲水道路。人马困至夜三更,无奈了红旗一展,众将官逆令不行。一时间智力偏浅,误大事损将折兵。我马谡实该万死,望丞相法外饶人,丞相若是恕了我,万代衔环报深恩。”[1]268马谡唱词的韵脚分别是“情”“兵”“营”“征”“更”“人”和“恩”,押“庚韵”(eng、ing)合“中东辙”。
2.三句韵
三句韵常出现在由四个句子构成的句组中,一般是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这是老腔剧本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押韵形式。如《战冀州》中,韩福上场时的唱词:“龙蛇纷纷不空巢,乾坤荡荡起星豪,四海烟尘如意起,两眼睁睁汉业消。”[1]91就是一、二、四句押韵,韵脚分别是“巢”“豪”和“消”,押“豪韵”(ao)合“遥条辙”。《定军山》中,刘备上场时的唱词:“志气灵之张王还,领兵带将葭萌关,可爱黄忠老年将,立功先斩夏候渊。”[1]121也是一、二、四句押韵,韵脚分别是“还”“关”和“渊”,押“寒韵”(uan)合“言前辙”。
3.押排韵
在音韵学中,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叫作押排韵。在老腔剧本中,押排韵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取西川》中,张飞与严颜对阵时,严颜的唱词:“翼德果是勇猛将,他的枪法比人强,手压胸前仔细想,巴州有失罪难当。”[1]74-75严颜唱词中的四个句子一韵到底,韵脚分别是“将”“强”“想”和“当”,押“唐韵”(ang)合“江洋辙”。《张良归山》中,张良与刘邦对白时的唱词:“我主龙位把臣宣,张良低头不敢言。他们功劳说一遍,个个夸口御驾前。背过身儿自思念,不如辞朝去归山。急忙跑到金銮殿,我主面前敢多言。蟒袍玉带臣不愿。”[1]173仍是句句用韵,韵脚分别是“宣”“言”“遍”“前”“念”“山”“殿”“言”和“愿”,押“寒韵”(an)合“言前辙”。与刘邦别后重逢时,张良的唱词也是句句用韵。“臣是张良离终南。为只为君臣恩难断,愿我主江山四百年。萧何二公官职显,樊哙随和并曹参。他本是我朝英烈汉,一个个能文能武官。劝你们多把奇计献,到后来姓名表凌烟。一旁说来一旁看,看见夫人在那边。孩儿哭得声不断,铁石人儿也辛酸。叫夫人不必把我怨,我本上方一洞仙。你母子尚在皇宫院,万岁恩情重如山。到后来若轻富贵念,渡你母子到终南。讲话中间有仙宣,宣我张良回终南。袍袖一拂云雾散,急忙回上终南山。”[1]193韵脚分别是“南”“断”“年”“显”“参”“汉”“官”“献”“烟”“看”“边”“酸”“怨”“仙”“院”“山”“念”“南”“宣”和“散”,押“寒韵”(an)合“言前辙”。
4.转换韵
转换韵是指在中途转换韵脚的押韵形式,如《李靖点星》中,孙悟空与乾龙对阵时的唱词:“高叫妖怪莫胡言,听吾从头说一番。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那山有个老仙长,寿活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初次大闹阴曹府,打得阎君哭号啕。祖宗扯了生死簿,阎君着忙速逃了。二次大闹东洋海,强夺定海针一条。凡间大闹无结果,三十三天走一遭。玉皇头上御金帽,暗去盗了赭黄袍。三次又闹蟠桃会,吾在宫中吃仙桃。王母娘娘亲把盏,九天仙女把壶端。玉皇大帝知道了,天兵天将来擒妖。花果山前围住我,那时祖宗逞英豪。直杀得天王李靖忙逃命,哪吒太子哭号啕。灌州有个杨二郎,七十二变能降妖。九幽三岛拿住我,绳缠索绑赴云霄。玉帝一见冲冲怒,缚妖树上绑住了。刀砍剑刺吾不惧,把祖宗没个法儿调。有个太上李老君,把祖宗放在炉内烧。烧了七七四十九,才将祖宗炼成了。”[1]138-139这段唱词主要押“豪韵”(ao)合“遥条辙”,其韵脚为“高”“豪”“条”“啕”“了”“遭”“帽”“袍”“桃”“妖”“霄”“调”和“烧”。尽管主韵前后一致,但在主韵之外,还存在着“寒,韵”(an)言前辙向“姑韵”(u)姑苏辙和“侯韵”(ou、iu)由求辙的转换,这就是主韵不变次韵变化的一种转换韵形式。除此之外,老腔人物语言中还有一种以主韵变化为表征的转换韵形式。如《天水关》中,赵云在庆功宴上的唱词:“少年英雄武艺精,盘河大战有声名。长坂救主威名重,单骑救主出阳城。截江救驾非为能,汉水曾救黄汉升。孙权周瑜把计定,同主招赘过江东。柴桑吊孝实事勇,也曾保佑诸卧龙。微功小事且莫表,韩家父子把命终。”[1]149显而易见,赵云的唱词是偶数句押韵。不过,前后用韵却是有变化的。唱词的前半部分韵脚分别是“名”“城”和“升”,押“庚韵”(eng、ing)合“中东辙”,唱词的后半部分韵脚则分别是“东”“龙”和“终”,押“东韵”(ong、iong)合“中东辙”。由此可见,赵云的唱词是一种由“庚韵”(eng、ing)向“东韵”(ong、iong)转换的押韵形式。
由于老腔剧本的语言以人物语言为主,因此,老腔剧本人物语言的特征也无疑成了老腔剧本语言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语言的性格化与音乐美也是老腔剧本语言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适应了舞台演出的需要,也使老腔的剧本具有较强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语言的口语化和大众化,显然是为了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由此可见,老腔虽然长期生存在民间,但老腔剧本的语言并不是纯粹的口语或民间语言的机械记录,而是一种具有文人加工痕迹的口语化的书面语言。老腔剧本语言的这一特征既体现了老腔是一种久远古朴的地方戏曲——有鲜明的说唱性特征,也体现了老腔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地方戏曲——剧本已相对完整定型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杨甫勋.华阴老腔[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