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婚恋观变迁探析——以文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9个不同年级9个班调查为例

2013-03-19浦加旗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婚恋观问卷

浦加旗

(文山学院 政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如今的大学校园,恋爱现象已很普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我国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结婚的管理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1)1990年以前属于严格管理阶段。一些学校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写进学生手册。(2)199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谈恋爱不再被明文限制,但文中第三十条规定:“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3)2001年教育部对高考考生的年龄及婚姻状况放宽,一些高校也开始相应放松对在校生的婚姻限制。(4)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最显著的是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条文。新规定从当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后,大学校园关于婚恋的话题不再是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而是应该有什么样的婚恋观的问题了。

为了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文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将这些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可看到十多年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婚恋观发生的变化。

1 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调查方式

1.1 调查对象

文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8级、1999级、2000级、2001级、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2010级共9个年级9个班389人。以上班级除2010级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四年制)外,其它班级为思想政治教育专科班学生(三年制)。

1.2 调查时间

以上所列班级除2010级调查时间为该班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外,其它均为该班二年级下学期。

1.3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1998级、1999级、2000级、2001级的问卷调查为问答式(只设计题目,自由回答)。与选择项(包括单项与多项)相结合;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2010级采取单项与多项选择相结合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在问卷的设计上,随着年份间隔时间不同,会有所变化,存在相近的年份有相同的问题,一些问题在一段时期会是大家讨论的热点,但时过境迁,一些问题已无意义,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问题。以上所列班级中,1998级、1999级、2000级、2001级和2004级的问卷具有相似性;而2005级、2006级、2007级和2010级的问卷又具有相似性。接受调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这几届,每一届只有1个班,389人中1998级37人(全班42人,回收问卷37份)、1999级43人(全班45人,回收问卷43份)、2000级46人(全班51人,回收问卷46份)、2001级41人(全班51人,回收问卷41份)、2004级36人(全班51人,回收问卷36份)、2005级44人(全班50人,回收问卷44份)、2006级44人(全班52人,回收问卷44份)、2007级46人(全班49人,回收问卷46份)、2010级52人(全班52人,回收问卷52份)。下文中提到的百分比,为占各年级回收问卷的百分比。

2 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及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恋爱状况,问卷设计了对2005级、2006级、2007级、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个年级的4个班级学生的情况调查。①

这4个年级中,对“你有过恋爱经历吗?”回答为“有”的,2005级占56%,2006级占66%,2007级占69.9%,2010级占90%。对“目前你有男(女)朋友吗?”回答为“有”的,2006级占52%,2007级占57%,2010级占50%。

从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处于大学中年级(二、三年级),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有过恋爱经历,其中从对2010级同学的调查中,看到有90%的同学有过恋爱经历;从2005级至2010级的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跨度,恋爱的同学所占学生总数明显呈增长趋势;从2006、2007、2010级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正在恋爱的同学占一半以上。

2.1 关于大学生择偶观问题调查

2.1.1 选择恋人的标准对比

就大学生择偶观调查,前期对1999级、2000级、2001级设计的问题是“你选择恋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由于没有设计选项,回答五花八门。通过归纳,1999级同学回答“要有责任心、事业心、专一、体贴、爱心、孝心”的占28%,回答“我喜欢,我选择;爱自己,不一定英俊,困难时能给我力量,爱我一生;有物质保障”一类的约占26%。2000级回答“我爱的和爱我的;情投意和;有责任心、爱心及良心;为人正直、有事业心、善解人意”的约占65%。2001级回答“有责任心、有主见、有上进心、体贴、有爱心”的约占68%。

在对2004级同学进行调查时,问卷设计了多个选项,可多选。调查显示,选择“感情共鸣”占72.2%、“品德”占69%、“学识才干”占47.2%、“外貌仪表”占36.1%、“经济条件”占30.5%、“家庭地位”占27.7%、“以上全选”占19.4%、“其它”占38.8%。

对2005级、2006级、2007级、2010级的调查,设计的问题和选项是相同的。“你选择恋人的标准是什么?”共列出11个选项供选择(人品、学历、家庭背景、性格、外貌、孝顺、健康、幽默感、责任心、共同语言、其它),可多选择,但不多于4项。调查结果为,2005级同学选择排在前4位的是“人品”占82%、“孝顺”占66%、“性格”占52%、“责任心”占48%。2006级选择排在前4位的是“人品”占95%、“健康”占84%、“性格”占73%、“孝顺”占70%。2007级选择比例较高的排在前4位的是“人品”占93.5%、“性格”占85%、“孝顺”占52%、“健康”占39%。2010级选择排在前4位的是“人品”占100%、“健康”占84%、“性格”占63%、“责任心”占58%。

从99级到2010级,尽管时间跨度有11年,但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的标准变化不大,人品、责任心、性格、孝顺、共同语言始终排在前列,所占比例较大。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会综合考虑对方的情况,能抓住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择偶观具有单纯性、非功利性。

2.1.2 传统择偶观“男大女小”、“男追女”观念对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

为了解传统择偶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男大学生及女大学生进行调查。

“如果你是女性,你会选择年龄比自己小的男友吗?”选择“A、无所谓,很正常”的,2005级占22%,2006级占4%,2007级占8.7%,2010级占9%;选择“B、暂不作考虑,如果实在有情投意合的可能会”的,2005级占45%,2006级占27%,2007级占24%,2010级占63%;选择“C、基本上不会”的,2005级占0%,2006级占32%,2007级占17.4%,2010级占9%;选择“D、绝对不会”的,2005级占19%,2006级占16%,2007级占6.5%,2010级占19%。

“如果你是男性,你会选择年龄比你大的女友吗?”选择“A、无所谓,很正常”的,2005级占31%,2006级占32%,2007级占24%,2010级占24%;选择“B、暂不作考虑,如果实在有情投意合的可能会”的,2005级占37%,2006级占24%,2007级占2.2%,2010级占47%;选择“C、基本上不会”的,2005级占12%,2006级占8%,2007级占13%,2010级占6%;选择“D、绝对不会”的,2005级占19%,2006级占12%,2007级占4.3%,2010级占29%。

从调查情况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虽然传统的择偶观对他们仍然有影响,但选择“绝对不会”的女生比例未超过20%,男生未超过29%。可以看到至少1/5的大学生已不受传统择偶观的束缚。并且从这个调查来看,传统择偶观对男生、女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距。

“如果你是女生,你会主动追求你喜欢的异性吗?”对于这个问题,选择“A、会大胆主动追求”的,2005级女生占32%,2006级女生占12%,2007级女生占10.9%,2010级女生占6%;选择“B、会给予暗示”的,2005级学生中女生占50%,2006级女生占32%,2007级女生占19.6%,2010级女生占51%;选择“C、觉得不好意思,静观其变”的,2005级学生中女生占10%,2006级女生占20%,2007级女生占19.6%,2010级女生占23%;选择“D、会在追求我的异性中考虑。”2005级学生中女生占7%,2006级女生占32%,2007级女生占6.5%,2010级女生占20%;(注:05级学生50人,回收问卷44份,其中男生16份,女生28份;06级学生52人,回收问卷44份,其中男生19份,女生25份;07级学生49人,回收问卷46份,其中男生21份,女生25份。)

我们看到选择“会大胆主动追求”的比例并未随着年级变化呈增长趋势,反而在不断下滑;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给予暗示”;而女同学中选择“大胆主动追求”的明显少于男生,选择“给予暗示”则是女生多于男生。这反映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明显与内地大学生存在差异,以及在大学生中男、女生之间存在的性别选择差异。

2.2 关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问题

恋爱的目的是婚姻吗?你要“贫困”的爱情吗?你现在的恋人会成为你的终身伴侣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了解大学生对恋爱与婚姻关系问题的态度。

2.2.1 恋爱的目的是婚姻吗

在前期的调查中,对1998级、1999级、2000级、2001级、2004级设计了这个问题:“你认为谈恋爱的最终目的是婚姻吗?”选择“是”的,1998级占54%,1999级占39%,2000级占37%,2001级占17%,2004级占27%;选择“不是”的,1998级占29%,1999级占44%,2000级占50%,2001级占68%,2004级占34%;选择“不一定”的,1998级占16%,1999级占16%,2000级占13%,2001级占15%,2004级占37%。

关于这个问题,调查反映出选择“是”的比例从1998级到2001级由54%下滑到17%,呈不断下降趋势,到2004级出现反弹,上升到27%。而选择“不一定”的比例由开始较平稳,到2004级上升到37%。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快餐式爱情”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学生们只能选择不确定的恋情。

2.2.2 你要“贫困”的爱情吗

选择“要”的,1998级占32%,1999级占46.5%,2000级占13%,2001级占49%,2004级占42%;选择“不要”的,1998级占43%,1999级占48%,2000级占59%,2001级占20%,2004级占45%;选择“不一定”的,1998级占24%,1999级占5.5%,2000级占9%,2001级占31%,2004级占13%。

从1998级到2004级的调查来看,选择“要”的比例除2000级占较小比例外,其余平均达到40%以上。可以看到,大学生恋爱,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体现大学生婚恋观上的单纯性与非功利性。

2.2.3 你现在的恋人会成为你的终身伴侣吗

随着大学校园里“快餐式爱情”的增多,为了解恋爱中大学生恋爱的态度,对5个年级进行了相同问题的调查。

选择“A、会的,只要他(她)愿意”的,2005级占11%,2006级占21%,2007级占13%,2010级占18%;选择“B、不会,这段感情早晚会结束”的,2005级占14%,2006级占12%,2007级占10.5%,2010级占6%;选择“C、世事难料,说不清楚”的,2005级占73%,2006级占66%,2007级占76%,2010级占75%。

调查显示,认为“现在的恋人将来会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比例最高为21%,最低为11%;认为“这段感情早晚会结束的”比例未超过15%;认为“世事难料,说不清楚”比例平均达到70%以上。一方面反映出大学校园部分恋爱同学持有“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婚恋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对未来生活信心不足。

2.3 大学生对性、婚姻的看法

2.3.1 如何看待婚前同居现象

为了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现象的态度,在调查中对9个年级都进行了这个问题的设计。“你如何看待婚前同居现象?”选择“坚决反对”的,1998级占62%,1999级占63%,2000级占33%,2001占75%,2004级占16.6%,2005级占17%,2006级占4%,2007级占13%,2010级占17%;选择“正常现象,可以接受”的,1998级占21%,1999级占14%,2000级占43%,2004级占25%;选择“慎重,真心相爱还是赞同”的,1999级占7%,2005级占39%,2006级占36%,2007级占39%,2010级占37%;选择“不反对,但自己不会这么做”的,2005级占61%,2006级占45%,2007级占39%,2010级占42%;选择“无所谓”的,2004级占5.5%,2005级占14%,2006级占14%,2007级占2%,2010级占4%。

同一问题,时间跨度为11年,回答发生的变化是明显的。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现象持坚决反对的比例,从1998级的62%缓慢上升至2001级的75%,后急剧下滑到2006级的4%,2010年缓慢上升至17%。而认为婚前同居属于“正常现象,可以接受”的比例由1998级的21%上升到2000级的43%。从2004级开始,选择“可以接受”占25%,选择“顺其自然”占52.7%。此后,从2005级、2006级、2007级和2010级选择“慎重,真心相爱,还是赞同的”的平均占38%。

调查中还可看到“不反对,但自己不会这么做”是选项中被选比例最高的,达到52.7%、61%、45%、39%、42%。从中可以看到,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他人婚前同居现象持宽容态度,但大部分同学自已则不会这么做。

2.3.2 关于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的态度

进入21世纪,一些女大学生被包养的信息在传播。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为此,在调查问卷中,对2005级、2006级、2007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选择“A、出于自愿,无可厚非”的,2005级占18%,2006级占27%,2007级占4.3%;选择“B、追求虚荣和富贵,不值得提倡”的,2005级占77%,2006级占45%,2007级占73.9%;选择“无所谓”的,2005级占5%,2006级占27%,2007级占21.7%。

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呈现出有少部分同学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持旁观、无所谓态度。但绝大多数同学是不认同这种做法的,表现出大学生婚恋观主流是好的。

2.3.3 关于性与婚姻

大学生对性与婚姻的关系如何看?对2005级、2006级、2007级、2010级的学生设计了相同的问题和选项。

“你对性与婚姻的看法?”选择“A、希望自己的结婚对象从未有过性经验”的,2005级占17.2%,2006级占43%,2007级占39%,2010级占41.3%;选择“B、希望自己的结婚对象性经验丰富”的,2005级占16.6%,2006级占7%,2007级占14%,2010级占2%;选择“C、自己的对象有无性经验无所谓”的,2005级占36%,2006级占52%,2007级占48%,2010级占56.5%。

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大学生关于性与婚姻的态度主要受着两种文化的影响,一种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前性行为的禁止;一种是来自西方性开放、性自由文化。两种文化使得大学生们在恋爱时,希望对方思想、行为开放,而一旦涉及婚姻时,又希望对方从未有过性经验,呈现出思想的矛盾性。

2.4 大学生对校园恋人亲密行为及大学生结婚的看法

2.4.1 对校园里恋人亲密行为的态度

当今的大学校园,恋人们成双入对,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亲密举止的?对此在4个年级进行了“你对校园里恋爱的同学,当众拥抱、亲吻、喂饭等现象的看法”的问卷调查。选择“A、不合适,这是别人的事”的,2005级占15%,2006级占14%,2007级占8.7%,2010级占54%;选择“B、不文明,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的,2005级占61%,2006级占66%,2007级占58.7%,2010级占38%;选择“C、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并不会这样做”的,2005级占16%,2006级占14%,2007级占15.2%,2010级占6%;选择“D、恋人之间很正常,我有恋人也这样”的,2005级占9%,2006级占11%,2007级占13%,2010级占2%。

从2005级到2010级,时间跨度为5年,选择A项“不合适,这是别人的事”比例从2005级的15%缓慢下降到2007级的8.7%,到2010级上升为54%,可以看到对于校园中恋人们的亲密行为,同学们的宽容度在增加。虽然选择B项“不文明,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的比例逐年减少,但比例在4个选择中仍占有较大比值。因此,大部分同学仍然希望校园里恋人们的行为应有所收敛,应考虑到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

2.4.2 对大学生结婚的态度

2005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条文。学校的大学生,对此会有什么态度。

“你对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规定持什么态度?”选择“A、接受,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结婚的权利”的,2005级占66%,2006级占55%,2007级占39%,2010级占54%;选择“B、不能接受,大学生结婚时机不成熟”的,2005级占32%,2006级占45%,2007级占61%,2010级占46%。

我们看到,4个不同年级的同学,赞成的意见略比反对的意见多,绝大部分同学是接受的。七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结婚现象在高校中仍然是极少数,并未出现高校管理者担心的现象或存在管理上的困难。

2.5 其它问题

2.5.1 关于情感问题求助对象

大学生恋爱存在着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的矛盾。在恋爱的道路上,出现了情感性爱方面的问题会向谁寻求帮助?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

“如果你遇到情感性爱所产生的问题,你求助对象是?”选择“A、老师”的,2004级占3%,2005级占0%,2006级占0%,2007级占2%,2010级占4%;选择“B、家长”的,2004级占0%,2005级占7%,2006级占9%,2007级占6.5%,2010级占7%;选择“C、同学,密友”的,2004级占47%,2005级占57%,2006级占41%,2007级占67.4%,2010级占42%;选择“D、自己处理”的,2004级占50%,2005级占50%,2006级占50%,2007级占23.9%,2010级占38%。

从这个问题反映出的信息是:大学校园里的教师不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家中的父母不是大学生倾诉的对象,当大学生们的情感出现问题时,更多的会选择向同学、密友求助或自己处理。

家长是学生的亲人,但由于存在代沟的关系,大部分同学是不会把自己的情感问题与家人述说的;教师是学生离家后值得信任的人,但由于高校教师通常与学生沟通不多,并未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

2.5.2 大学生关于性知识来源问题

“你的性知识来源?可多选”。选择“A、课堂教育”的,2004级占8.3%,2005级占11%,2006级占7%,2007级占13%,2010级占15%;选择“B、科普读物”的,2004级占52.7%,2005级占66%,2006级占43%,2007级占41.3%,2010级占37%;选择“C、影视作品”的,2004级占13.8%,2005级占11%,2006级占25%,2007级占23.9%,2010级占33%;选择“D、色情网站”的,2004级占11%,2005级占2%,2006级占2%,2007级占15%,2010级占4%;选择“其它”的,2004级占30.5%,2005级占25%,2006级占25%,2007级占30.4%,2010级占10%。

调查时间跨度为6年,从调查反映出的信息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学校性知识教育都是缺失的,高校应在大学期间为学生补上这一课。

3 关注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婚恋问题

历经11年对9个不同年级9个班389位同学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地处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择偶观相对单纯、功利性不强;主动追求异性的比例不大;绝大部分同学对社会上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大多持反对态度;虽然对他人婚前同居现象持宽容态度,但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不会去实践;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恋爱阶段希望对方思想、行为开放,而一旦涉及婚姻时,又希望对方从未有过性经验,呈现出思想的矛盾性。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第一线工作,发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涉及大学生婚恋问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上世纪90年代,虽然谈恋爱不再被明文限制,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恋爱的同学干涉过多;2005年高校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后,在对待大学生恋爱问题上又陷入不知如何管理,造成被动管理的状况。

(2)近年来,边疆高校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情感问题提供帮助,但由于工作人员少及学生认识不足,发挥的作用有限。

(3)高校任课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学校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学生遇到情感问题时,除部分会向同学、密友求助外,一些同学会自行处理,从而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4)一些边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虽增加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相关讲座,但讲座的数量少,参与面不广,特别是学校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一些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上当受骗,后悔已晚。

(5)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内,大学生群体中会形成同民族、同地域的各个小群体。群体内的成员具有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当成员遇到情感问题寻求“帮助”时,这种“帮助”往往会演变成小群体间的打架、斗殴事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变化,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婚恋观正悄然发生变化。学校应根据2005年教育部发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针对自身在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首先,高校应转变观念,在大学生恋爱问题上不能放任不管或事后出问题进行严处,应根据大学生恋爱的特点进行婚恋观的正面引导;其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恋爱辅导的相关讲座,扩大参与面,并让性教育走入大学课堂;第三,增加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专职辅导员的数量,增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力量,利用校园网扩大沟通渠道;第四是抓好校风、学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注释:

①在整理问卷中,存在少数同学未对一些问题做出回答、对单项选择做出一个以上的回答或由于该题为多项选择,因此统计的数据中存在比例之和小于或大于100%情况,在此说明。

②这里的贫困特指物质上的贫困。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婚恋观问卷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问卷网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家庭关系网络对青年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