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民企跨国并购:战略机遇与风险应对

2013-03-18程宣梅王悦悦苏昌静张颖谢洪明

浙江经济 2013年11期
关键词:跨国民营企业浙江

文/程宣梅 王悦悦 苏昌静 张颖 谢洪明

浙江民企跨国并购正在形成一波新高潮,但民企自身条件限制、国内市场配套不到位、国际环境持续恶化等因素造成目前民企跨国并购运作和整合过程中的巨大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浙江民企跨国并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124宗浙江民企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系统分析了浙江民企跨国并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对策。

民企跨国并购:新特征、新成效

浙江民企跨国并购正在形成一波新高潮,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培育世界水平的本土跨国公司,构建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是摆在浙江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跨国并购呈现新特征:浙江企业海外并购的对象多为发达国家海外制造行业的廉价资产,并购主体多为发展瓶颈显现的成熟行业的企业,并购形式多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控股型并购,获取和整合海外优质战略性资产意图明显。

特征一:并购规模——总体强劲,单个较小,并购对象多为海外廉价资产。据案例分析,2005年至201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新增并购金额增长了7000%以上,年均增长70.5%。相比总金额,浙江省民营企业实施的跨国并购大多数还是比较小规模的并购,整体上热衷于收购廉价资产。

特征二:并购主体——地区差异显著,成熟企业为主,企业发展瓶颈显现,海外扩张需求迫切。从并购企业的年限特征上看,浙江省民营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成立年限主要集中在11-20年(占42.5%)。调研发现,这些国内并购重组企业,受国内市场饱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影响,企业发展遭遇天花板,迫切需要通过国际并购突破发展瓶颈。预计接下来若干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资源和发展瓶颈的制约及后金融危机触发的并购机遇的推动,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将出现新的并购高潮。

特征三:行业区位——制造业纵向并购,集聚发达经济体,控股倾向强烈,获取和整合海外优质战略资产意图明显。从跨国并购投资的区位看,浙江省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位居前三)和地区(前三分别为欧洲、美洲和亚洲)。从海外投资企业行业看,浙江省民营企业实施跨国并购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73%左右;接下来是信息软件行业、批发和零售业。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业差异呈现了明显的地区产业集群特征。调查发现,浙江民企倾向于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纵向并购(占总数56.47%),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品牌、国际市场网络及研发能力等优势资源,从而控制包括高附加值环节的完整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升级价值链的内生性需求迫切。并且,浙江民企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倾向于对并购企业控股。57.5%对并购企业实现了百分之百控股,20%对并购企业实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控股,这有利于民企对并购标的进行有效的整合,带动本土相关业务。

(二)跨国并购效益显著:不仅表现在部分企业快速获得了战略性资源,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其对于培育世界水平的本土跨国公司的战略价值,是浙江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快速获取了品牌、技术、市场、渠道等战略性资产,为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跨国并购带动了民营企业家国际化经营理念的转变,推动了民营企业与国际惯例、国际规则的接轨,有利于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瓶颈,是培育世界水平的本土跨国公司的必经之路。

民企跨国并购:新问题、新挑战

民企自身:规模、技术、人才和治理等方面的局限是抑制民企开展跨国并购和进行有效整合的巨大障碍。浙江民企大多是家族制企业,很多民企相对注重设备和技术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公司内部治理的考虑,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很多民营企业自身缺乏进行海外调研的能力,过分依赖国外中介机构,即使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调查,也只能取得“相对翔实”的信息,真正的“价值底牌”永远攥在被并购方手中。跨国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民营企业大都缺乏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际法规和惯例以及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社会制度、文化风俗等领域的人才,以致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市场配套:国内中介机构、金融服务等配套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民企跨国并购的需求增长。目前绝大多数民企跨国并购都过度依赖于国外中介机构。关于跨国并购中的贷款融资、投资保险、信用担保等重要环节,国内相关的配套金融机构还很缺乏,服务效率普遍较低。在贷款融资方面受到国内贷款担保额度的限制,特别是外币贷款不仅要受国内贷款额度的限制,还要受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并且,但国内的境外投资保险尚处于试验阶段,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需求。

国际环境:廉价并购资产的经营困境和不断恶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民企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提出了严峻挑战。与国际上第五次跨国并购潮“强强联合”的主流不同,浙江民企的跨国并购对象常常是陷入经营困境的廉价企业,本身已面临衰亡的命运。如果经营管理水平更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都难以整合,民营企业要带其走出经营困境,其难度无疑是更加巨大。

政策制度:民营企业对于政府在支持政策和监管制度上进一步扶持民企跨国并购有着强烈诉求。调研中企业反映目前的审批规定对于民企跨国并购上市融资、市场准入、外汇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限制,审批程序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在上市融资和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成为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之路上的阻碍。很多并购企业对于政府政策层面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海外并购企业回归的落地支持、土地支持等政策有着强烈的诉求,提出希望政府能给予跨国并购企业与引进的外资企业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并购后,支持企业将并购海外企业在本土落地,在土地政策等方面支持企业将海外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等移到本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整合全球供应链。

民企跨国并购:强化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对于民企跨国并购的运作和整合具有重要的制度影响力。如何进一步推动浙江民企跨国并购的发展,培育世界水平的本土跨国公司,支持民企在全球整合资源并反哺浙江、回归浙江是当前的政策重点。

加强并购专题研究,形成学习共享机制。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协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开展专题民企跨国并购研究,加强对国外发达国家跨国并购经验的系统梳理,开展对典型民企跨国并购的跟踪研究,不断完善和更新国外不同地区的投资环境及产业匹配等信息,不断总结发现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为避免民企在跨国并购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而频频碰壁,可构建企业间并购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设立促进并购企业经验交流的激励机制、加强并购企业团队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形成企业间知识或经验共享的机制。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浙江省金融办于2007年开始对在浙江开展IPO、再融资和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等业务的中介机构进行信誉评价,并对部分优秀中介机构进行表彰。虽然浙江非常注重为上市企业打造优质中介服务体系,但鲜有省内机构提供专业的跨国并购中介服务。建议大力发展和完善跨国并购相关的本土中介服务,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资信调查、信用评级、行业风险分析、国别信息信用管理咨询与培训等服务。培育面向企业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社会化服务机构,鼓励服务机构“走出去”设立境外服务站点,加强信息、法律、维权等境外服务。

扶持民营企业组建集团,推进跨国并购,培育世界级跨国公司。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能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领军企业。建议浙江在有跨国经营需求并具备很强规模实力的本土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加快制定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战略和跨国经营发展计划,加强对跨国经营的领军企业的培育,重点联系和大力支持,实施发展领军型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的激励政策,支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类企业通过契约、协议等形式结成风险共担的跨国并购联合体或战略联盟,组建集团公司推进跨国并购,增强规模优势,共同开发市场,培育世界水平的本土跨国公司。

支持被并购企业回归浙江,反哺浙江,支持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构建新的价值链。建议省政府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以及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平台,主动引回一批拥有国际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回归投资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总部经济,进而推动浙江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整体价值链的提升。给予跨国并购企业与引进的外资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将并购海外企业在本土落地,有效整合全球资源,在全球重构企业的价值链,不断培育新的利润来源,以及成长、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跨国民营企业浙江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