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3-03-17

廉政瞭望 2013年21期
关键词:反贪职务澳门

续第二轮巡视重点关注一把手

中央纪委日前部署今年第二轮巡视,仍分10 个组,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工作。

本轮巡视重在对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将提高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的针对性,在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

推 监管责任人“签字背书”

关于中国铁建8.37 亿元业务招待费,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作出指示,要求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和中国铁建纪委书记齐晓飞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

专家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在危机公关时表现坦诚,但不难发现,诸如“我负有领导责任”之类的道歉往往只是一句空话。因为在检查有没有走过场、结论是不是真实、处理是否得当、后续工作是否跟上这些问题上,见不到“领导责任”。由监管责任人在核查报告上签名后上报,无疑实现了压力逐级传递、责任层层落实,既强化了责任意识,又促进了监管到位。

疑“正在调查”或致矛盾尖锐化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意见》,要求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

“十八大”后,许多事件处理“提速”,及时公开,但仍有部分事件成了“烂尾新闻”,官方多以“某某停职”、“正在调查”为万能说辞,却没有详细的处理结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王晖分析,如果公众对于问题的久拖不决得不到满意回答,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定会下降,久而久之,加大官民冲突,本来可以理性、务实解决的问题,演变成尖锐的矛盾冲突,甚至可能引发公共信任危机。“等到公众对有关部门丧失最起码的信任之时,即便结果如实公布,也同样会被质疑。”

鉴 澳门首次公布官员财产

澳门终审法院日前公布《财产及利益申报法律制度》,包括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成员、立法会议员、司法官及各局级官员等400 人申报财产。

长期以来,澳门公务员担任公职,都要向相应的单位申报个人财产。但依据过去法律,官员的申报资料并不公开。崔世安就任特首之后,提出阳光政府理念,财产申报制度开始透明化进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澳门模式”对内地的启示在于,财产公示关键对象是高层,“高层官员带头这个政策就能搞好,高层公开对基础公务员来说既是教育也是规范”。

广州公务员收入:高的20万

《南方日报》对广州市除公安局外的40个行局财报进行分析,发现在编员工“人头财政支出”人均年收入约为17.51万元,是普通市民平均收入的2.79倍;离退休员工“人头财政支出”人均年收入约4.77万元,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1.4倍。其中,“人头财政支出”前三甲为外事办、旅游局和国资委,均超过20万元/年。

去年广州32部门曾公布薪酬,6万公职人员平均年薪12万元。短短一年,何以增长这么多?官方和媒体,又该相信谁?是计算方法有异,还是其中藏有猫腻?公布收入是好事,但切莫成为糊涂账。

5年214名反贪干警被查

时隔24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反贪污贿赂工作。曹建明在报告中介绍,2008 年1 月至今年8 月,共查处214 名违纪违法的反贪干警,其中追究刑事责任22 人。曹建明称,将推进反贪队伍全员业务培训,提升破案能力,建立廉洁机制,加强对反贪干警履职情况的明察暗访。

部分地市领导年职务消费过100万

“职务消费是个筐,样样都敢往里装。”日前,有调查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 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 万元以上。更有甚者,把职务消费作为“自留地”,把公款当作自己的“零花钱”,将一些与公务活动完全无关的花销“打包”进职务消费的“筐”里,堂而皇之地冠以办公之名。

省部级腐败官员的量刑和服刑

1979年以来,省部级落马106人。其中,1990、1994、2002三个年份为零,2004年11人(最多)。判无期、死缓、死刑分别有17人、27人、6人。

猜你喜欢

反贪职务澳门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澳门回归日
反贪尖兵彭志军
乱象
关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