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视点

2013-03-16本刊编辑部

创新科技 2013年5期

万钢:坚持商业化方向不动摇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 钢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表文章称,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充分看到成绩、充分估计困难、充分抓住机遇。万钢称,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发展曲线在持续往上走,实现翻番增长。万钢强调,一定要坚持下去,延续相关政策,使这个曲线保持下去,促进产业发展。

万钢认为,从我国电动汽车刚开始推广之际,就要明确遵照公交优先的原则来推广,而且商业化永远是一个奋斗的方向,商业化道路必然会走下去。

在与时俱进方面,除了公交车和出租车外,还有两个领域需要注意。一个是在与500公里远途交通接驳的领域,可以考虑发展日租车市场,而且这个行业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和旅店、酒店以及信息化结合,创造出另一个市场。第二个是网购市场带来的机会,去年我国个人网购的交易额已经超过1.3 万亿元,工信部统计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超过7万亿。这些交易都需要配送,因此政策上可以考虑让电动物流车进入城市,从而创新商业模式、寻找更多市场。

未来电动汽车推广还会以试点的形式,通过发挥地方的优势不断推动。因为推广电动汽车绝不仅仅是卖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一系列的公交线路、商业网点的调整,建设充换电站也需要花好多功夫,但是主管部门也需要做好排序验收工作,对推动效果不好的,需要取消资格。但对于混合动力公交车、大客车,因为可以无障碍推广,所以可以在全国很多城市大规模放开。

路甬祥:创新设计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路甬祥

4月18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主题为“全球视野创新驱动”的“第三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会上表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工业产品产销已经居世界前位,创新力度也大幅增强,科技能力明显提升,但我国的创新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科技原创和创新技术比较少,首创技术体系经营模式也很少,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终端。

路甬祥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我们中国未来的设计既要弘扬中华文明,又要吸取世界各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促进世界多样文化的和谐协调,不仅要满足引领科学理性,绿色低碳的物资消耗消费,还将创造和引领健康多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并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和谐,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路甬祥认为,未来的设计应该具备绿色、智能、全球网络、个性化与分享、和谐协调五个方面的特点。关于如何来促进创造设计,路甬祥提出了创新设计的五个关键要素:国家战略、开放合作、创新集成、人才团队、集聚与网络。

路甬祥提出,要积极完善法律政策,财税金融,信息网络,公共技术,知识产权,咨询评估和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具有全球竞争优秀的设计人才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若干世界级的创新设计之都。

高虎城: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5000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 高虎城

4月15日下午中俄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出席会议并指出,预计今后5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高虎城指出,近几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合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跨国公司经营能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已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

高虎城称,预计今后5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 亿美元。俄罗斯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俄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战略,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这些都为扩大中俄投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高虎城表示,近年来,中俄相互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总的发展势头迅猛良好,特别是中国对俄投资增长较快,累计投资额已接近300亿美元。近十年来,中国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

成思危:绿色经济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成思危

日前,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PSE2010)在青岛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应邀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绿色经济。他还对绿色经济的实现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成思危指出,绿色经济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中国来说,绿色经济意味着将“三低”——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绿色经济的提法来看,其内涵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诸多方面。中国首先提出绿色经济,这和低碳经济并不矛盾,但是在重点上是有区别的,要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来看。

据悉,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当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各界共识。成思危认为,要在当前中国实现低碳经济,需要做到“四管齐下”:即不排、少排、利用、处理。

然而,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成思危提出,在政治层次上,实现绿色经济必须加强各国合作;经济层次上,要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在技术层次上,则要努力突破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

“当然发展新能源产业不要炒作,要把新能源真正提高到国际水平上,使我们在国际领域有话语权或者更有竞争力。”成思危说。

白春礼:科技革命机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长 白春礼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到重庆作了题为《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新的科技革命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应好好把握这一重大机遇。

白春礼说,人类社会已经发生过五次科技革命,其中两次是科学革命,三次是技术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抓住科技革命先机的国家,都因为加快了发展进程,成为工业化强国。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工业化发展,但要让这个世界上更多人口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迫切需要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来满足这一需求。

白春礼认为,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将集中体现在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制造、农业、人口健康六个领域。“我国在这六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大幅提高,中国科学家也不再跟着别人的步伐,而是在很多领域都做到了与世界同行,甚至个别还能发挥引领作用,比如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如量子通信、干细胞研究等方面也成果显著”。

白春礼建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可以共建研发机构,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凝聚合力,吸引更多的高端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李毅中:钢铁利润下降是深层次原因

中国钢铁工业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6%,粗钢7 亿多吨,2012年钢铁行业主业亏损,钢铁工业冶炼和工业加工利润下降了37%。整个钢铁业去年的销售率仅0.04%,但财务费用包括税负却非常高。一方面是巨亏;另一方面,财务费用却猛增,2012年几乎增长了37%。“行业之间的利润差别这么大,我们看了都吃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说,“这些数据让人看了以后想掉泪,”并疾呼“要为钢铁工业说几句话。”

原工信部部长 李毅中

中国钢铁企业这几年的“经营惨淡”的确让人触目。一方面铁矿石连年涨价,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内外钢材市场供大于求,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与之相反,矿业巨头们却在对华铁矿石出口中赚得盆满钵满。仅以2011年为例。力拓、必和必拓两大矿业巨头的利润超过了我国77家大中型钢企800多亿元的利润总和。仅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一家,2011年的净利润为228.85 亿美元,相当于18 个宝钢。由于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中国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和能源代价,并沦为“全球钢铁车间”。

中国铁矿石进口的严峻现实让人唏嘘不已。中国一年大概需要21亿吨铁矿石,国内生产13亿吨,进口7、8亿吨。印度金矿含铁量62%,中国的含铁量只有30%、40%。按含铁量来说,中国一半要靠进口,并且进口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国家。一旦这些国家不卖给中国铁矿,中国就会出现钢铁厂开不起来的奇怪现象。

“中国买了全世界70%的铁矿贸易量,却没有话语权、定价权。”李毅中颇感无奈,“我们也不能一味抱怨这些产铁矿石的国家,说到底还是我们产能过剩。”

他对记者说,“除了国际上的问题,我们自己内部要整顿,要规划,大家联起手来一致对外,不要互相抬价。”

陈锡文:农业现代化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

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农业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要考虑各个方面。

“在农业方面,有各种途径可以实现现代化。比如荷兰,土地很少,它就围海造田,现在,它的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地位。比如以色列,几乎没有什么耕地,它在荒漠上也发展了现代农业。所以说,农业现代化一定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陈锡文说。

陈锡文认为,对中国来说,三农问题最大的挑战,就是农村人口非常多。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一个方面,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尽可能地吸纳转移农业人口。在这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各方面都很关注吸纳农业人口这个问题,尽快把土地城镇化转成人口城镇化。“我想,这对留在农村的人,对扩大他们的经营规模是有好处的。”

但陈锡文同时也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中国还做不到一家一户种植大面积的土地。即使城镇化能够吸纳一部分农业人口就业,也还有数亿农民留在农村种田。陈锡文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家庭农场平均每户经营100亩地计算,那么,中国有18亿亩耕地,只需要1800万户农民就够了。但是。中国农村住户远远不止1800万户,几乎还需要转移出去90%。“即使是这样,与美国农民相比,一家种植100亩地的经营规模,还是小得可怜。很显然,拼规模不是我们的优势”,他说。

陈锡文指出,从这些特点出发,中国需要运用更多的先进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发展农业。

杨学山:信息化实质就是两“链”一“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日前表示,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当前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中,信息技术、信息化如何发挥作用,是两化融合、信息化全部工作的本质所在,也就是实质性推动信息化的职责所在。

在未来20年,信息技术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杨学山认为是走向智能化。传感技术是使得信息系统变得有智能的最基础的东西,也是使机器能够进一步替代人的关键环节,而这个替代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还在我们各种各样的家庭设施上实现。同时还要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就需要大数据技术。传感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就为信息技术走向智能化在基础领域扫清了障碍。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软件和系统技术。这几个技术结合起来,就使得信息技术整体走向智能化。自动驾驶将是一个突破口,预计最迟到2030年,自动驾驶将实现完全商务化应用,而且普及程度很高。

信息化进程为何如此缓慢?杨学山认为核心问题是我们对间歇性、小规模生产的能源和大规模持续生产能源的使用,两者之间缺乏一个调控的平台,目前看来,这个平台就是智能电网。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成熟,我们完全可以使现在面临的根本性的矛盾,就是在间歇性、分散的能源同大规模可持续生产和使用的能源之间构建一个相匹配的体系,使得我们的能源利用乃至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材料的角度来看,3D 打印在今天只具有示范性意义,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意义,但是3D打印在研究发展和方向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把能源、材料、信息三种东西,在一个过程里面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杨学山强调,不管是政府的管理、城市的运行管理,还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服务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提升价值链,完善产业链,在以上所有的过程里面都可以找到实实在在的结合点,只要找到了这样的结合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既能在微观上起到作用,也能在宏观上为转变发展方式、为工业的转型升级、为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作出贡献。

邬贺铨:未来的物联网将更多关注服务而非感知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邬贺铨

4月23日,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做了题为“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精彩演讲。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格物致知”的新意,以及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关系。

邬贺铨强调了“格物致知”。物联网通过感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利用多媒体内容和应用软件,提供安全。物联网所需要感受的物件对象范围非常之宽,物联网收集数据,虚拟东西也是物联网对象,我们看很多东西收集,浏览器、搜索引擎、智能终端、游戏终端、GPS等,通过大家日常网络留下痕迹和脚印获取大量的数据。

邬贺铨院士说,物联网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虚拟的世界也是物联网的对象,未来的物联网不仅是internet of things 而是internet of everthing,任何物品包括虚拟世界的物品都将成为物联网的对象。而这就需要用到大数据,虚拟的网络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百度每天要处理60亿次的数据,淘宝、新浪微博等等也有大量的数据处理。此外,企业产生的数据量也是非常大的,又如医疗、能源、交通等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物联网的数据是多样性的,除了对我们有用的数据外,也存在很多的垃圾数据,这就需要进行分析、判断。

例如刚刚发生的芦山地震,我们要进行数据收集后才能知道是否会发生泥石流,还有食品安全,消费者通过扫码查询是哪个公司生产的,是否安全、营养成分等等实际上利用的就是后台的数据。又如,H7N9流感,最早发布流感信息的其实是谷歌,谷歌就是根据搜索引擎的搜索来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某地是否发生流感。过去的物联网一直在关注感知层,未来的物联网将更多地在服务,而非硬件,因此将来的工作也将更大更难。

林毅夫: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仍有很大投资空间

4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参加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搜狐独家网络合作的第一届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时表示,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投资或将成为带动GDP的主要动力。

林毅夫认为:“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相当于日本五十年代初,新加坡六十年代中,韩国台湾七十年代中,这些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保持了20年7.6到9.2的增长,中国在这方面不会落后。”

在谈及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时,林毅夫表示,我们的投资空间很大,投资在长时间内还是会相对比较快速地增长。

具体到投资空间,他很看好工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他表示:“即使国内已经建了很多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基础设施没有空间了。内城的交通要是坐一下地铁你就知道,城市拥挤、道路拥挤,可改造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北京下雨都会变成淹水。这些都有改进空间。另外还有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可以治理。要投资,那些都是社会很高、经济回报很高的领域。”

王长江:改革顶层设计可依赖咨询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 王长江

日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针对提出的何为改革顶层设计的载体问题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成立一个咨询机构,以第三方的形式推动国家的健康发展。

王长江说,改革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权力格局。只有改变原先不合理的状况,我们才能释放生产力、释放活力。30年来,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似乎开始出现否定改革的声音。为什么?其中原因固然复杂,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缺乏顶层设计。改革似乎进入到一个误区,政府部门仅仅把改革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来落实,一声令下,各自认领,把全局性问题部门化了,把解决问题变成了部门意志的体现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博弈,这样的改革只是给既得利益博弈提供了平台,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很难从战略全局高度进行总体统筹和全面协调。

突破这一困境,需要对改革进行重新思考,需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需要具有顶层思想、战略格局观。如果不思考,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所作为,另外一种是根本不知道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结果不该管的管了很多,该管的反倒没管住。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经济,会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从这个角度说,这些都是顶层设计的问题。

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王长江认为,需要一个顶层设计的机构和载体。目前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是恢复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二是由国家发改委来负责。对这两种观点,王长江说,他都不是很赞同。

本刊编辑部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