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回归到“人”

2013-03-14

南方周末 2013-03-14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化土地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实习生 樊巍

◀上接第11版

南方周末记者陈新焱南方周末实习生樊巍发自广州

不能再像以前

如果要评选两会最热话题,“城镇化”一定是其中之一。

据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孙淦透露,截至2013年3月6日,全国政协收到来自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城镇化”提案高达110余件。自2012年以来,副总理李克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城镇化”,这三个字便成了十八大之后的高频词。

“我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人为造城……”2013年3月6日下午,围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主题,来自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土部、住建部、农业部等部委的副部长们齐聚政协礼堂,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凡第一个发言。

刘凡的话迅速引来赞同。三天之后,在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的发起下,陕西团省委副书记段小龙,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所所长、法学院教授黄震,江西抚州市市长张和平等人齐聚一堂,探讨“‘新四化下的中国城镇化之路”,同样的观点,被一再提起。

“不能搞投资大跃进,不能造新城,不能再像以前,土地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人口的城镇化率。”易鹏说,“以前确实存在这些问题,现在的‘新型城市化就是想把它改过来,将以前的城镇化1.0版变成2.0版、3.0版。”

从以物为本的城镇化走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上自庙堂、下至江湖,对“新型城市化”的普遍解读,或者说,是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曾撰文指出,中国目前名义上的城镇化率虽已超过50%,但实际上,有城镇户籍的不足35%,而有房者的比例,则低于1%。数亿农民工,每年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漂流。

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题的城镇化,首先,就是要弥补其历史的欠账:对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低收入群体补贴和失业救济等公共服务均需追加投入,在制度上也要让农民真正转变身份,共享改革的成果。

从这个角度而言,“城镇化”更像是一场博弈:一方是凭借强大资本实力“觊觎”廉价土地已久的“利益阶层”,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改革的利益获得者;另一方,则是想通过“土地换身份”来实现城市梦的农民们。两者角力的矛盾爆发点将集中于“利益交换的结果”:前者是想以最小的代价交换最大的成果;后者则是想以仅有的“维系性命的土地要素”来交换“未来全部的新生活”。

各种各样的城镇化

事实上,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就第一次提出小城镇发展,十五大、十六大都对小城镇发展提出了要求,十七大也曾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这些年来,在全国先后出现过各种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例如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的“成都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再比如,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的“广东模式”,这一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

还有诸如以宅基地换房居住的“天津模式”、以集体土地入市的“深圳模式”等。

这些模式都有共性,即: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

十八大后,李克强多次讲话,将城镇化这个最大内需和改革这个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坊间诸多评论认为,这将是新一轮改革的开始。而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物”回到“人”,必将加速推动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中央和地方财税制度、高考制度、收入分配体制、养老统筹制度、医疗体制、行政管理制度等等方面的改革。

“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种推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城镇化改革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挑战。如钱从哪里来,因为一方面,一个农民要转化为市民分享到均等的公共服务需要资金;另外一方面,为了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制度改革,这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等。”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分析,当面临这种此消彼长的局面,意味着会加速现有的财税税种设置的改革,甚至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也会产生影响。

显然,这并非易事。“能够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城镇化,是一种智慧,但未来能否推动城镇化改革最终取得实际成果,可能还需要勇气和智慧的结合。”易鹏说。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化土地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