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香型烟叶开发及其在低焦油卷烟中的应用

2013-03-14肖春生肖汉乾陈江华

中国烟草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浓香型香型焦油

肖春生,肖汉乾,陈江华

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南省公司,湖南长沙,410004

减少卷烟有害成分、降低焦油量是行业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式卷烟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1]。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自2011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卷烟焦油含量不超过12毫克/支;2015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卷烟焦油含量不超过10毫克/支[2]。随着卷烟减害降焦工作的深入推进,加快浓香型烟叶开发,对支撑低焦高端卷烟品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当前行业实际出发,分析浓香型烟叶在支撑低焦高端卷烟品牌发展中的作用和优势,提出开发浓香型烟叶的有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浓香型烟叶开发在支撑低焦高端卷烟品牌发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浓香型烟叶的品质特性

浓香型烟叶具有成熟焦甜香韵较明显,香气浓郁沉溢,烟气绵长厚实、透发感强,浓度较大,刺激性较小,劲头适中,余味舒适,燃烧性好的品质特性[3-4]。

1.1 化学成分

郑州烟草研究院宋纪真等的研究表明[5],与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相比,浓香型烟叶呈现“两高一低”的特点,烟碱、钾含量相对较高,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相对较低(表1)。由于烟叶的总糖含量与焦油含量成正相关关系[4],浓香烟叶总糖含量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卷烟的焦油含量。

表1 不同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对比

在香气成分方面,上海烟草集团谢雯燕对浓、中、清三种香型烟叶动态顶空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烟叶多数动态香气成分含量较高,中间香型居中,清香型较低[6]。从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来看,八氢番茄红素降解物(6-甲基-5-庚烯-2酮)、西柏烷降解产物(茄酮)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大马酮、二氢大马酮和巨豆三烯酮)浓香型烟叶显著高于中间香型和清香型烟叶;焦糖类香气成分浓香型烟叶和中间香型烟叶较高。其中广东、湖南烟叶特征香气较为一致,大马酮、巨豆三烯酮、乙酰基吡咯和焦糖化产物含量高,浓香型特色突出;河南烟叶清滋香类、八氢番茄红素降解物(6-甲基-5 庚烯-2 酮)高,香气组成别具一格。这些成分含量的差异,赋予了浓香型烟叶香气醇厚浓郁、富有质感、余味舒适、吃味干净等特点。

1.2 焦油及一氧化碳释放量特点

依据湖南中烟技术中心检测结果,浓香型烟叶的CO的释放量较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低,焦油释放量无明显差异(表2)。从不同年份来看,2007~2011年,浓香型烟叶中 CO及焦油的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具有深度开发的潜力(表3)。

表2 不同香型烟叶有害成分释放量统计

表3 浓香型烟叶不同年度有害成分释放量统计

1.3 其他有害成分释放量特点

据郑州烟草研究院2007年研究结果[7],湖南郴州浓香型烟叶的苯并芘释放量约为进口烟叶的80%;苯酚释放量约为进口烟叶的45%;危害性指数较进口烟叶低10%(图1)。

图1 浓香型烟叶与进口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对比

郑州烟草研究院2008年对全国12个省市53个烟叶样品分析结果[7],浓香型烟叶与中间香型烟叶相比,苯酚低40%,氨少40%,亚硝胺少20%,苯并芘低10%,丁烯醛高出10%(图2)。与清香型烟叶相比,苯酚低20%,氨气低10%(图3)。

图2 浓香型与中间香型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对比

图3 浓香型与清香型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对比

综上所述,浓香型烟叶的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及有害成分释放量特点,为在低焦低害卷烟中的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低焦高端卷烟品牌的开发。

2 浓香型烟叶在低焦油卷烟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烤烟型卷烟减害降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物理手段、化学方法和加香加料技术,实现卷烟降焦相对容易,但降焦的同时伴随着香气损失,难以体现低焦油烤烟型卷烟的烟叶本香。一方面,烤烟型低焦油卷烟特点决定了其使用的烟叶原料配方中需要大比例、填充值较高的加工原料,包括薄片、梗丝、膨胀烟丝和膨胀梗粒等,这给烟气带来了干燥感增强、刺激增大、木质气突出等不良吸味问题。另一方面,滤嘴通风、激光打孔等物理降焦措施也造成了烟气单薄、满足感不强、香气透发不足等问题。各工业企业针对上述问题,在持续推进物理降焦的同时,加大了对烟叶生产、卷烟配方、生产工艺、加香加料的研究,尤其在烟叶原料上,重视使用香气质好、香气量足、风格特征突出的浓香型烟叶原料,以提高烟气中烟叶本香的浓度[8]。

2.2 浓香型烟叶的配方地位及作用

浓香型烟叶在卷烟配方中起到丰富香气、提高丰满度、增加厚实感、强化甜感、改善余味的作用,能够弥补降焦所致的香味损失,保证香气量及浓度,起到补香保香作用,是生产中高档卷烟的主料烟叶,是卷烟减害降焦的重要原料。

吉林中烟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浓香型烟叶典型代表的郴州烟叶,在低焦高端“长白山”卷烟配方中起到丰富烟香、协调烟气的点缀和修饰作用,具有独特的增香增浓效果,能够有效弥补因掺配物的使用所带来的烟气上的缺陷,对香气的丰满性、完整性具有极好的辅助作用。随着配方中应用比例的不断增加,其香气、协调性、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的分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当用量达到配方比例临界值25%时,卷烟各感官指标值趋于稳定。

广东中烟技术中心认为(根据调研情况整理),湖南浓香型烟叶是“双喜”低焦高端卷烟的主要原料,具有十分重要的配方地位,对于“降焦油,提结构”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双喜”低焦油一类、二类、三类卷烟产品中使用比例分别达到14%、12%和10%。 应用实践表明,浓香型烟叶在低焦低害卷烟配方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浓香型烟叶的发展优势

3.1 浓香型烟叶在知名品牌卷烟配方中的使用比例不断扩大

随着品质的提升和特色的彰显,浓香型烟叶在各大卷烟品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清香韵卷烟品牌中,浓香型烟叶可丰富香气,衬托清香,夯实底蕴,强化烟气结构,增加香气层次;在浓香韵卷烟品牌中,浓香型烟叶起主料作用,赋予卷烟浓馥香气,提供足够香气量,使香气沉溢浑圆,烟气柔中带刚,口感细腻流畅,余味焦甜感显著,润甜生津,甘爽舒适;在复合香韵卷烟品牌中,浓香型烟叶作为产品香型基础骨架,使烟气厚实浓郁、香型丰富、层次感强。由图4可以看出,目前,湖南浓香型烟叶在“白沙”、“双喜”、“利群”、“红塔山”、“芙蓉王”等卷烟品牌的配方使用比例在10%-28%之间,在 “南京”、“中华”、“玉溪”等卷烟品牌的配方使用比例在5%以上。

图4 湖南烟叶在知名品牌卷烟配方中的使用比例

3.2 浓香型烟叶在低焦油卷烟中得到广泛应用

鉴于浓香型烟叶香气浓郁醇厚,香气量足,质感较好,浓度较高,满足感强,丰富性好等特点,可以弥补物理或化学手段降焦所致的香气损失,浓香型烟叶在低焦油卷烟中的使用比例明显提高。广东中烟认为,低焦卷烟对浓香型烟叶的使用比例较中焦油卷烟提高10%左右;吉林中烟的低焦“长白山”使用国内浓香型烟叶比例达到35%-40%,中间香型烟叶为20%-25%,清香型烟叶为30%,进口烟叶为5%-10%。若按香型划分,英美烟草公司的“555”卷烟配方中浓香型烟叶高达85%左右(根据调研情况整理)。

3.3 浓香型烟叶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浓香型烟叶的市场需求可分为基础需求和潜在需求。知名品牌卷烟的配方使用决定了基础需求,低焦油品牌中配方比例的增加部分,构成了浓香型烟叶的潜在需求,这种需求将随着低焦油卷烟的发展而变化。

随着减害降焦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低焦油卷烟迅速发展[9],浓香型烟叶的市场需求呈现较快增长。近年来,湖南、河南、山东、江西、广东、广西6省的浓香型烟叶的市场需求较大,特别是湖南烟叶需求增长迅速。据统计,卷烟工业企业2012年对湖南浓香型烟叶的需求量为482.2万担,比2009年增加170.7万担,年均增长15.7%。同时,可以预见对烟叶外观质量及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要求将发生较大变化。在烟叶质量方面,外观质量将更加注重成熟度和叶片疏松;化学成分将要求烟碱含量适中至略高,含糖量适中,含钾量较高;感官质量将更加注重香气量和浓度,要求烟叶香气浓郁,厚实感强,燃烧性好,有良好的香气丰富性和满足感。在烟叶结构方面(表4),上等烟的需求比例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略有下降,可用性好的上部烟叶需求比例将较大幅度增加。

表4 2012年湖南烟叶需求结构调查表 (%)

4 浓香型烟叶开发建议

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满足“532”和“461”卷烟品牌需求为导向,按照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品牌发挥特色的开发思路,依托自然生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浓香型烟叶开发,有效支撑低焦高端卷烟品牌发展。

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开发浓香型生态烟叶

围绕卷烟工业企业的原料需求,特别是低焦高端卷烟品牌对浓香型烟叶的需求,用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指导烟叶生产,遏制烟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生产无公害的浓香型优质烟叶。抓好浓香型生态烟叶的烟区规划和品质区划,按卷烟品牌需求开展品质区划定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细化浓香型烟叶区域划分,重点开发风格特色突出、生态环境适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烟叶安全性好的浓香型优质烟区,并在烟叶计划、烟基建设安排上重点倾斜。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保护好烟区森林资源,打造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的生态烟区。推进GAP管理,建立烟叶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把好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复烤“五个关口”,做到“五个严禁”(严禁种植转基因品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重金属超标肥料、烟用地膜二次污染、烟株残体污染烟地)。规范农药使用,加大专业化植保服务及补贴力度,大力开展生物及物理防治,严格执行烟草农药安全间隔期的有关规定。全面开展烟区土壤重金属普查,加强烟叶重金属含量标准研究,加大烟用肥料与农药等检测力度,切实做好重金属外源污染控制工作。培育耐性或抗性强的烟草品种,利用生物技术修复土壤等措施控制烟叶重金属含量。大力推进生态烟叶种植基地建设,完善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推行坡地等高种植,推广烟用有机肥,控制化肥用量,落实机械深耕、绿肥掩青、客土改良等土壤改良技术,采取综合措施有效保护烟区生态环境。

4.2 以提高烟叶质量为核心,提升浓香型烟叶的生产技术水平

目前,全国浓香型烟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河南、山东、广东、江西等省,其中湖南、江西、广东三省的烟稻轮作区,因苗期的低温寡照和烟叶成熟期的高温逼熟的气候障碍,导致大田生育期达不到120天以上,浓香型烟叶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烟叶成熟度不够,结构欠疏松,烟碱含量偏高,烟气稍粗糙,香气浓郁度和厚实感有待增强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浓香型烟叶质量水平,按照延长生育期、提高成熟度的技术思路,加强技术研发,构建浓香型烟叶生产核心技术体系。一是加大品种引进筛选培育力度,重点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并能彰显浓香型特征的品种,形成以K326、NC系列、湘烟3号为主体,云烟系列为补充的品种格局。二是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增施发酵饼肥用量,规范种植密度,科学合理留叶,促进烟株个体群体发育正常。三是加大设施增温培育壮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广膜下移栽,抓好烟田水份管理,做到以水调肥,提高鲜烟耐熟性,有效延长大田生育期。四是准确把握成熟标准,在目前基础上提高鲜叶采收成熟度,推广4—5次采收技术、烟夹装烟、散叶烘烤技术和中温中湿密集烘烤工艺,提高装烟密度,延长烘烤时间,增强浓香型烟叶的浓郁度和厚实感。

4.3 以优化烟叶结构为重点,提高烟叶资源有效利用率

当前,烟叶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原料保障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优化烟叶结构是构建原料保障体系的重点工作。一是开展优化烟叶结构的配套技术研究,研究田间鲜烟叶的不同打叶数量、打叶方式和采收次数对烟叶等级结构和工业可用性的影响,优化田间鲜烟叶处理技术方案。二是研究制定优化结构的补贴政策,推行合同管理和三级验收,落实田间鲜烟处理技术措施。三是推行上部5—7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采烤技术,提高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和进入一、二类卷烟的配方使用比例。四是加强工商协同,扩大订单生产面积,建立烟叶调拨价格的结构性浮动机制。同时,创新卷烟配方和工艺,拓宽配方用叶等级范围,缓解烟叶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4.4 以基地单元建设为平台,工商共建浓香型烟叶原料保障体系

按照“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建设理念,扎实抓好浓香型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一是围绕品牌建单元。坚持以卷烟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对应品牌原料的需求特性,密切关注原料质量的需求变化,全面搭建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工商协同机制,形成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真正做到“品牌导向明确、工商协同密切、供应长期稳定”。二是工商协同上水平。工商共同开展品种布局、技术实施、科研攻关、质量评价、目标考核等协同管理,推进基地、人员、技术、管理、质量的考核落实到位,提升工商合作水平。工商研三方要深度合作,在种植品种、区域布局、风格特色、等级结构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研究,构建基地单元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共同开展质量评价,有效传递品牌对原料风格特色的需求,实现烟叶质量持续改进、品牌稳步发展。三是突出重点促发展。把合作社建设、全程机械化和专业分级散叶收购作为基地单元建设的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减工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全流程全覆盖,注重资源整合,硬件软件并重,确保浓香型烟叶的持续平稳发展。

5 结语

浓香型烟叶具有香气浓郁饱满、醇厚沉溢,丰富性好、满足感强等品质特征,在卷烟配方中起到提高丰满度、增加厚实感、弥补卷烟降焦香气损失等作用,是低焦高端卷烟品牌不可或缺的原料。但目前浓香型烟叶的成熟度及化学成分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商协同开发机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为有效支撑低焦高端卷烟品牌的发展,建议浓香型烟叶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烟叶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烟叶结构为重点,以基地单元建设为平台,扎实推进原料保障体系建设。

[1] 李新爱,解民.论低焦油卷烟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88-389.

[2] 何建龙.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市场,2011(6):136-140.

[3] 刘丽,文俊,林锐锋,等.浓香型烟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 9504-9506.

[4] 袁庆钊,邵干辉,黄春晖.浓香型烟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教前沿,2011(9):480.

[5] 宋纪真, 席元肖,魏春阳,等.不同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J].烟草科技,2011(5):29-33.

[6] 谢雯燕. 不同香型烟叶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C]//全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暨烟叶生产技术研讨会会议录, 2012: 226-227.

[7] 谢剑平. 湖南浓香型烟叶与卷烟减害降焦的关系[C]//卷烟大品牌特色原料保障发展战略论坛会议论文集, 2012: 28-37.

[8] 杨光大.低焦油卷烟原料探析[J].中国烟草科学,1998(2):41-42.

[9] 蒋予恩,戴培刚.开发马里兰烟 促进低焦油卷烟发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0(2):47-48.

猜你喜欢

浓香型香型焦油
《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焦油渣干化处理的应用与实践
本期卷首
中国白酒香型概念的提出及演化发展
对浓香型大曲白酒蒸馏智能化技术的分析
鞍钢鲅鱼圈焦油渣回配装置的应用与改进
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的浓香型茶叶品质比较分析
从标准简单分析白酒香型的发展
广东凤凰单丛三种香型乌龙茶的理化与香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