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知多少:原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点

2013-03-13邱进杰郑莉莉

猪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种猪场生产区猪场

邱进杰,郑莉莉,姜 垠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重庆 402460;2. 重庆隆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3.重庆市69原种猪场,重庆 409026)

规模猪场疫病的有效防控是养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尤其在原种猪场,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保障猪场正常经营的第一要素。生物安全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新理论,它涉及的范畴较广,现阶段主要包括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基因工程领域3个方面[1]5。原种猪场生产中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致病因子对人和猪的危害,是原种猪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它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猪场的种群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卫生防疫制度的执行,实用新型养猪场的建设等方面[2]。生物安全体系强调控制病原的感染和传播,通过安全体系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途径,减少和去除致病因子,着重从消除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1 建立安全的种群管理制度

1.1 强化引种安全

猪及其相关产品携带和不规范流动是引起猪场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原种猪场引种频率及数量要有长远规划,减少引种次数,必须引种的,在引种前,对一些重要疫病要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认无相关病原后方可引种。引入猪只应该隔离饲养45~60 d,原种猪场兽医人员应该每日监测引入猪只有无疾病临床症状,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本场兽医应与种畜供应商兽医进行及时沟通,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3]83。

1.2 坚持自繁自养

规模猪场必须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引进猪群的次数,尤其禁止短时间内到多个地方引入猪只,因为引入猪的同时,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极有可能也被带入场内,导致本场暴发这些相应病原引发的疾病;同时也要避免引入猪的精液等,以免导致繁殖障碍性及垂直传播的疫病暴发流行。坚持自繁自养是建立原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环节,引进新猪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疫病传入途径之一。

1.3 采用“两点式”饲喂模式

现代原种猪场规范的饲喂模式为空怀、妊娠、哺乳母猪及相关哺乳仔猪在一个场点饲喂,断奶后仔猪立即转入另外一个场点进行饲喂培育,开展测定、选育,不合格仔猪及时淘汰处理。本模式尽量减少了后代仔猪与成年种猪及相关圈舍等环境接触的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从母体及老环境传播相应疫病到后代仔猪的几率,能有效地减少传染病传播发生的机会。

1.4 贯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3]83

原种猪场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降低不同批次动物间交叉传播感染的风险。全进全出的同时,必须作好重点猪群的清洗消毒驱虫工作,尤其是妊娠母猪上产床前,需对出妊娠舍临产母猪彻底清洗消毒驱虫后,再进入产房饲喂,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母猪体携带病原进入产仔舍的可能。

2 执行规范的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原种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猪场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卫生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

2.1 生活区防疫制度

1)原种猪场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生产区进门配置消毒池,每天更换池水一次,保持有效浓度。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相关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脚踏消毒池,并进行喷雾或臭氧消毒后方可进入,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出入消毒登记记录。

2)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

3)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严禁饲喂除猪外的其他畜禽。

4)原种猪场全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各级各类人员,不得随便外出。

5)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2d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6)搞好场内卫生及环境绿化工作,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 m内范围、猪舍间空地每周六进行一次消毒。

7)相关车辆进入生活区必须彻底消毒,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更衣换鞋消毒。

8)生活区每月10日大消毒1次。

2.2 生产区防疫制度

2.2.1 人员流动的管理[3]82

在猪疫病防控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猪场,人员进出频繁,造成病原传入概率增大,包括机械性带入和生物性传播。当人员接触了患病猪及其污染物之后再进入养猪场,就会发生机械性传播。对于人畜共患病原则可能通过人员造成生物性传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员是猪疫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

1)管理人员进入原种猪场生产区,必须彻底淋浴后更换衣鞋,进入或离开每一栋舍时要养成脚踏消毒池的习惯。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交叉流动的现象。

2)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准对外出诊,参加业内相关会议后必须彻底洗澡更衣,在生活区隔离3 d以上,再次洗澡换衣后才能进入猪场生产区。在场内各单元间互动时应该遵循:从健康群到发病群,从日龄小的猪群到日龄大的猪群,从清洁区至污染区的顺序。

3)饲养员原则上不允许外出,特殊情况外出后必须在生活区宿舍彻底洗澡更衣后,隔离2 d以上才能进生产区,在场内必须穿上干净工作服,不互相串舍。

4)养猪场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经批准允许进入参观的人员必须走专用通道,在人员专用通道设立消毒室。如果要进入生产区,还必须淋浴、换衣裤隔离3 d以上,才能进入。同时,要对来场参观人员的姓名及来历等内容进行登记,保留一定时间。

2.2.2 物品流动的管理[3]82

防止无关车辆进入养殖场所,对相关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后才能入场。猪场的器具和设备必须经过彻底清洗、消毒之后方可带入猪舍,喂料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养殖场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进入养殖场的饲料及饮水必须清洁安全,定期对饮水进行病原、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定期对饲料进行细菌、霉菌和有害物质的检测,饲料中动物源性物质必须符合兽医防疫的相关要求才能添加。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休药期的规定。粪尿、污水、动物尸体,都应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垫料、粪尿、污水,应进行生化处理和降解,病死动物尸体应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2.2.3 执行科学免疫接种程序

原种猪场必须根据本场、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并且严格执行,使猪只获得坚强的免疫,达到常规预防免疫接种的目的;当受到疫病威胁的时候,采取紧急接种方式,对受威胁的假定健康的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提高猪免疫保护力,建立免疫带,防止疫病的扩散蔓延。免疫接种的疫苗必须是正规厂商生产的保质期内的疫苗,疫苗血清型与本场相同,接种对象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动物,接种时必须严格消毒、及时更换针头。新增设的疫苗宜先做小群试验,及时对注射后的针头、注射器、疫苗空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2.2.4 开展适时疫病监测

引种前加强疫病监测,将外来病原控制在本场外;场内定期进行猪健康状况检查和免疫状态监测,定期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血清学监测,排除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及时淘汰野毒阳性猪和无治疗价值的猪,维持场内最大限度的健康群体。

2.2.5 控制有害生物[3]83,[4]

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疾病都可以通过不同类别的动物间相互传递,养殖场应该做好杀虫、灭鼠、防鸟等工作。

2.2.6 严格消毒措施[5]

1)各栋猪舍门口的消毒池每天都要更换一次池水,保持有效浓度。

2)各栋圈舍内及圈舍周围5 m范围内,每周二、五都要消毒一次。

3)进出猪舍的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

4)售猪周转区:周转猪舍、出猪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猪后大消毒1次,同时注意平整低洼地、铲除杂草、灭鼠、灭蚊蝇、防鸟等。

5)空栏消毒:坚持对舍内外打扫、清洁、清洗和消毒,使其符合猪生长的卫生要求,尤其注意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消毒处理,猪出栏或转栏后,清除有机物(粪便、尿液、垫草、饲料)后,及时冲洗,再选择敏感消毒药消毒处理后干燥备用,临用前需要对封闭圈舍进行熏蒸消毒或臭氧消毒,可大大降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的数量,避免早期感染,降低免疫失败和免疫抑制疾病发生的程度,减少猪疫病发生的概率。

3 建设实用新型养猪场

现代养猪生产实践中,科学、实用的新型圈舍及设施设备日趋重要,尤其是在节省人力及生物安全控制方面,合理的圈舍设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选址

猪场的场址是疫病防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其他潜在传染源或污染源的威胁下,一些通过空气、运输工具等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很难防控的,科学的场址选择可以很好地避免传染源。猪场场址选择应该远离村镇、交通要道及其他畜牧场3 km以上,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及其他污染源,向阳背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尤其要保障良好的水质来源及方便的排污设施。

3.2 布局

猪场实行独立的分区式设计,可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配套区和生产区。生产配套区包括饲料生产车间、仓库、兽医室、消毒更衣室等。生产区包括公猪舍、配种舍、怀孕舍、产仔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装猪台,从上风向下风排列。

3.3 设施

猪场安装监控设施,大门设消毒池并配备消毒机;各圈舍门口设小消毒池及消毒人行通道。猪舍具备有效的控温和通风设施,做好猪场夏季防暑降温,冬季保温除湿工作,应确保提供不同年龄猪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气候环境条件,以免对猪产生应激,使猪保持健康稳定的免疫力。

近年来,国外先进的养猪理念及设施设备被逐渐地引入国内,一些规模养猪企业已经开始建设全封闭、空气过滤、自动喂料系统的智能化猪场。进入此类猪场内的空气,经负压通过过滤器进入,空气中被过滤器捕获平均粒径为大小0.3~1.0 μm介质的效率高达95%以上,能够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飞沫及尘埃,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大大降低了传染病传播及发生几率[3]83,[6]。

总之,原种猪场疫病防控体系生物安全建设是决定猪场生产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原种猪场生产实践中,建立安全的种群管理制度、执行规范的卫生防疫制度和建设实用新型养猪场是疫病防控体系生物安全建设的三大建设内容,广大养猪工作者必须科学规范地应用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更好的为畜牧业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生物安全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措施,是预防一切疫病的前提,它把疫病的综合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在空间上重视整个生产、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在时间上强调把各种综合防治措施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的全过程[1]6,[7],注意了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猪只的影响,确保猪只始终处于最佳生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发生的机会,从而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李伟,尹红轩,张光辉,等.浅谈生物安全体系在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J]. 中国畜牧杂志,2009(18):27-30.

[3] 邱进杰,何炬.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J].猪业科学,2012,29(11):82-83.

[4] 林巧儿,陈正奇.猪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J].中国畜牧通讯,2009, 4(14):13-14.

[5] 孙洪,王志亮.生物安全在猪生产中的应用[J].畜禽业,2009,11:45-47.

[6] 贾海燕.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J].猪业科学,2009,26 (12):20-21.

[7] 吴启发.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的综述[J].中国动物保健,2009 (12):32-35.

猜你喜欢

种猪场生产区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陕西丹凤:大型现代化种猪场投产运营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