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重视首都创新型工业的发展
2013-03-11林恩全
林恩全
如何发挥工业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作用,更好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是转型期首都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要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指出了未来五年首都发展的具体路径。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工业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作用,更好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是转型期首都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工业实力是支撑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
始于19世纪的西方工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城市化和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并且工业化的脚步一直在继续,并没有停止。近百年城市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去工业化”使城市享受资本红利的同时,也使城市发展面临停滞困境。上世纪后半期,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都经历了制造业从中心城区转移出去,进而大力发展金融、商务服务的过程。随着这三大城市逐步依靠金融资本掌控全球经济,他们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受到很多城市效仿,FIRE产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一时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竞相发展的主导产业。然而,在全面考察评价三大世界城市后,发现城市“去工业化”后普遍出现生产率增长缓慢、两级分化、房价高企、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仅保留了少量都市型工业,缺乏创新能力。三个城市中,纽约、伦敦表现更为明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金融,经济受到影响很大。
大量创新型城市在金融危机中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度重视并发展新型工业。工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因而在经济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更好的抗跌性。一些长期注重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复合型功能城市,如慕尼黑、巴黎、波士顿等,由于产业结构多样化,并且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和实体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如,原来以金融、时尚等服务业为经济主体的巴黎,制订了以建设“全球科技枢纽”为代表的复兴计划,进一步强化高科技IT产业作为未来城市增长的核心。伦敦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修订了2031年远期战略规划,提出建设强大而多样的经济,到2010年在欧洲区域经济发展排名重新回到第1位。
以世界城市的标准发展
首都创新型工业
首都经济是服务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否定二产的作用,而是要发展更高水平的二产。结合首都资源禀赋特点和国家战略要求,未来要以创新型工业作为北京工业的发展方向。
发展创新型工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体现就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首都工业的使命更加凸显。在体现国家竞争战略的航空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空间技术等重点和关键领域,首都工业都有战略使命。
发展创新型工业是提升首都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生产率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工业创造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是金融资本服务业背后竞争力的源泉。比如,美国生产率高的服务业企业获得的专利很少,而像IBM、GE、Inter等工业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数是服务业企业的近百倍。而且,金融繁荣从来都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互为支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旦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则容易积累金融风险泡沫,影响经济稳定发展。
发展创新型工业是破解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现实选择。北京人口多、土地少,人资环矛盾非常突出。创新型工业对劳动力吸纳少,对土地占用少,适合首都发展要求。同时,创新型工业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解决社会服务难题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波士顿依托全美最好的大学资源和医学教育资源,不仅发展了最尖端的生物医药制造业,打造了完整的医疗健康产业链,而且建立了医疗服务中心,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问题。
把握工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基于对现代工业特别是创新型工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未来首都发展工业要特别注重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轻”。指的是轻型化,按照制造业服务化的要求,让重工业变“轻”。发挥首都研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优势,主动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小、精、尖”特色工业企业,推动形成优势产业链条。这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比如,美国一家中小企业在水平井技术实现突破,带领美国完成页岩气的能源革命,页岩气足够美国用200年,中石油、中海油现在都要求助于美国的中小科技型企业。
二是“智”。就是要发展智慧工业,通过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创新型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发展活力。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里,美国通过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了51%,而用工量却大幅度下降28%,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像苹果、微软那样的高尖端制造业。因此,北京亟需推动工业向智慧产业转型,从传统工业时代的发展思维中解放出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努力抢占智慧时代的制高点。
三是“高”。就是附加值高。实现高附加值的关键是将知识、服务等要素嵌入工业品中,走制造业服务化的道路。以苹果手机为例,直到现在,最赚钱的芯片仍然是美国自己生产的,藉此攫取了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北京今后要发挥科技研发服务的优势,鼓励企业双自主产品和技术的开发,通过政府采购首台套产品等鼓励政策,支持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四是“微”。就是重视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国内外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永远都是创新型工业的主力军。比如,东京制造业中百人以上企业仅占总数的1.4%,70%多的企业都在10人以下。多年来的重化工业思维往往使人认为只有大体量项目才是现代制造业,而忽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当前,需要转变观念,在扶植“小巨人”工业企业上下功夫。
主要政策措施建议
调整土地使用模式。从城市发展历史经验看,大型城市各项成本上涨是工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其中土地成本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建议探索改革产业用地使用方式,鼓励采取土地租赁方式发展工业,降低工业发展成本。
探索建立创新券制度。在政府创新支持资金的使用上,可以考虑借鉴欧盟创新券制度,即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创新券,企业用创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购买科研服务,而科研服务人员则可持创新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此举既降低了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门槛,又确保了企业对政府创新资金的专款专用。
推动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几个服务业优势领域,发展高端制造业。比如,更加注重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制造业。基于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需求,发展节能产品制造业和节能服务业产业链。
加大军地产业合作力度。美国工业生产的一大特色就是军用和民用关联度高。在京央企中有大批军工企业集团,掌握着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比如生物医药试剂、电子信息技术等。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军地合作,加快军民共建产业园发展,推动相关技术产品的民用化、产业化,逐步形成相关产业发展的绝对竞争优势。因此,在开展与央企战略合作、签订战略协议时,应把先进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优先落地北京作为合作的重要内容。
营造更加有利于工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高校事业单位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兴办中小制造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自主创新。坚持标准化战略,提高北京工业产业、服务在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抓住国家稳增长、扩内需的有利时机,出台支持政策,帮助本市节能环保、信息服务、地铁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开拓市场。
(作者单位:北京市发改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