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南地区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定量研究

2013-03-11王晓燕洪洁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户户数人口普查

王晓燕,洪洁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71)

中国西南地区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定量研究

王晓燕,洪洁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71)

生育水平下降、居民家庭观念转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家庭呈现出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小家庭式样”特征;而现代人寿命延长、少生孩子的生育观念及新型生活方式又使该地区拥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在未来,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核心家庭”将更适应于社会要求,家庭结构可能会出现“多元化”特点,与之对应的是需要重视家庭规模减小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调整现行的退休养老规划,健全完善老年服务体系。

西南地区;家庭规模;家庭结构;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普查制度通常把户区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两个类型,考虑到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本文仅限于对我国家庭户的规模和家庭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家庭的特点,可将家庭规模即每个家庭的人口数划分为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和五人以上户,家庭构成以家庭的代际关系为基准划成一代户、二代户、三代户等3个级别。本文以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代表,研究其家庭结构和规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整体的家庭观念、家庭功能、家庭消费和养老规划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1》。

一、家庭规模和结构呈现的主要特征

1.家庭总量较2000年有所增加,且户数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资料显示,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我国西南地区家庭户的人口数和家庭户数均呈正增长趋势,平均人口增幅为2.05%,平均家庭户数增幅为8.82%,户数增幅高于人口增幅6.77个百分点。同时,西南地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数在这10年间有所减少,2000年为3.75人/户,2010年为3.34人/户。可见,这10年间西南地区家庭户数的增长速度快于家庭户人口数的增长速度,且平均每个家庭户人数呈减少趋势。

2.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一人户、二人户和三人户成为主流。

从家庭户的平均规模看,2010年西南地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为3.34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户均3.75人减少了0.41人。家庭平均规模明显缩减,不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减少,而是由于户数的快速增长。从各种家庭户规模占总户数的比重变化情况看,一人户、二人户和三人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依次为11%、24%、27%,这3类家庭户合计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超过六成,其中二人户和三人户比例最高,合计占家庭户总数比重超过五成。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相比,一人户和二人户增长迅速,各自所占比重依次增加了4、9个百分点;三人户比重基本持平,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四人户、五人户、五人以上户所占比重均有较大降幅,依次减少了4、2、5个百分点。可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少生优育逐步成为现代家庭的导向,家庭类型和家庭规模明显发生了变化,小型化家庭户主体越来越明显。

图1 2000年与2010年西南地区家庭户规模比重变化

3.家庭结构“简单化”,一代户比重增长迅速,一代户正日益成为家庭户的重要形式。

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家庭世代结构关系的变化。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西南地区的一代户占33.68%,二代户占46.60%,三代户占18.90%,四代及以上户仅占0.81%。其中,一代户和二代户的总比重超过八成。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家庭户类别中一代户的比重增长迅猛,增长了12.60个百分点,二代户的比重下降明显,减少了10.02个百分点,三代户和四代户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2.45和0.12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随着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观念的转变,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裂变”为小家庭。

图2 2000年与2010年西南地区家庭户类别所占比重的对比(%)

4.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比重上升,纯老人户数量增多。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拥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增长较快。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南地区拥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为24.39%。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拥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总数增长了33.18%,年均增长达3.32%。拥有一个老年人的家庭户增长23.41%,其中单身老人户的增长幅度最明显,增长率达145.29%;拥有二个老年人的户数增长了64.84%,其中只有一对老夫妇的户数增长率同样高达106.69%;拥有三个老年人的户数增长达64.72%。可见,拥有二个老年人的家庭户增长明显快于拥有一个老年人的家庭户;同时,单身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夫妇的户数增长较为快速。由此可见,西南地区拥有多个老人,高龄和低龄老人共存以及孤寡老人的家庭数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小型化、简单化、老龄化家庭结构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家庭结构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呈现的主要特征,也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原因分析

1.西南地区家庭户呈现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小家庭式样”,是生育水平下降、居民家庭观念转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总人口和家庭户数的增加,平均家庭规模维持在3.34人/户,即以“二口之家”和“三口之家”为主。一人户、二人户和三人户的总比重达到62%。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也意味着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家庭户中一代户和二代户总比重高达80.8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一代户的比重出现大幅增长。这种规模小、结构小的“小家庭式样”,一是计划生育政策深入贯彻实施的必然结果。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西南地区的人口平均出生率在2001年为15.306‰,2010年则降到12.192‰,独生子女政策不仅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也限制了家庭的扩大;二是传统的家庭观念在改变,现代人独立生活意识增强,加上不同代际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原先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逐渐被打破;三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对居住环境和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四是对事业的过度倾斜和教育费用的日益提高等因素使得年轻人生育观念发生转变,很多人自愿选择晚育甚至不育。总之,受经济的、社会的、政策的、人口的、道德的以及心理的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的大家庭观念也随之淡薄,祖孙几代共同生活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少,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和无子女的二人世界以及单身生活已经成为家庭居住方式的主流。

2.拥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是现代人寿命延长、少生孩子的现代生育观念及新型生活方式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单身老人家庭和只有一对65岁以上老夫妇的空巢家庭增长迅速,虽然有的老年人有成年子女或亲属在本市居住,但是得到的生活照料还是没有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多。即使是经济反哺式家庭中的老年人,在就医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上也要优于空巢和独身老人的家庭。相对于单身老人户来讲,空巢家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能力要强一些。一般说来,老年人喜好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新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被部分老年人所接受。一些老年人退休以后,或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继续工作发挥余热,或者投身社会活动,享受生命中的另一个春天。所以,空巢家庭的增多,一方面是老龄化的必然结果,需要社会和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新的生活方式在老年人中的影响逐步扩大,一些身体比较健康的老年夫妇也开始追求二人世界。

三、结论与思考

1.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核心家庭”更适应于工业化生产与现代化的生活,未来家庭结构可能会出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当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时,家庭为了适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无疑已成为累赘,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还有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这种模式并不利于职业的流动,也不适应新的技术领域的需要,更不适应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生产养育功能的社会化,而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便于流动的小家庭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人们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单身族”、“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大量涌现,这些“异类”家庭的出现,暗示着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被新型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所替代,未来家庭结构可能会出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2.应重视“家庭规模减小”引发的社会问题,加强现代人责任观、生育观、事业观的观念引导。

家庭规模缩小,子女与老人没有在一起生活,两代人之间的亲情难免会疏远,这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发展。对于老人来说,由于没有和子女们在一起生活,会感到孤独无助;对于子女来讲,夫妻两人需要照顾双方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不言而喻。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其实,无论商品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家庭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仍然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因为,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特别在生活服务、护理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所以作为子女应该多关心老人,做到“常回家看看”。建立和睦家庭,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3.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大力发展银发产业,健全完善老年服务体系。

比照联合国的规定,我国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老年社会。据我国国家人口与计生委的预测表明,本世纪中叶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多,占那时我国总人口的1/3,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4。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是一个客观实际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应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则是要开发与老年人有关的保健、医疗、康复、家政、保险、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咨询、日常生活用品、金融理财、助老智能设施等产品和服务来拉动他们的消费需求。

4.人口老龄化使得退休规划更为重要和紧迫,“养儿防老”应转为“理财养老”。

我国目前由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组成的“4-2-1”家庭模式越来越多。这种“421”家庭引发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加上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仅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以及近年来各类商品的物价和医疗卫生消费支出都呈现日益上涨的趋势,诸多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都在提醒人们,过去执着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时代在发展,为了让自己的晚年更有保障、更有质量,也为了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退休规划,“理财养老”的理念更加切实可行,而对于20年、30年后养老金的合理规划更是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王京

C913.11

A

1003-8477(2013)08-0053-03

王晓燕(1980—),女,成都市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洪洁(1968—),女,成都市工业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户户数人口普查
一人户家庭破亿,意味着什么
“籍贯”中的“籍”古代指什么
无人机助力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学问多
看人户与放人户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一人户”家庭成主流冲击韩国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流动比率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