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3年一道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
2013-03-1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第二中学223100伏成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第二中学(223100) 伏成云
对2013年一道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第二中学(223100) 伏成云
题目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中 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9~10题。
9.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
10.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评析
1. 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体现创新
命题者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敦煌市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内外力作用及其影响下的地表形态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理念。就构思来说,本组题取材背景不出自任何一种版本教材,对所有的考生都很公平。该题巧妙之处还在于图文并茂,图图重叠,打破了以前试题中呈现的图图分离方式。如此新颖的设计,具有创新精神。本组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综合地理素养要求较高。
2. 彰显能力、融会贯通、独具匠心
解答该题首先要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试题所提供的题干文字材料:鸣沙山环抱的月牙泉以“千年不干”而著名,近年来却渐趋干涸。还要能通过图例阅读出鸣沙山和月牙泉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在基岩山地上分布库姆塔格沙漠、绿洲、荒漠、高大沙山、两个洪积扇等地貌事物;敦煌市分布于党河洪积扇的上部位置;在该区域中,有现代河流——党河和没标河名的西水沟,它们是季节性河流;还有两条改道的古党河遗迹;在正图中右下角配备了一幅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微景观图。面对如此众多、丰富、复杂、揉合在一起的地理信息,学生须在较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深度解读,提取与月牙形洼地成因有关的、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迅速调动和运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一知识,结合已有的经验,或者曾经做过的与其相类似的题目,来探究和挖掘月牙泉泉盆的形成原因。经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可得出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和古河道的遗迹有关。
虽然我们看到试题的成功命制之处,具有考查功能,但也应当看到试题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3. 试题不足之处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真的是如题所说为古河道残遗而成的吗?从题目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看,该洼地是现代称为党河的古河流两次改道前形成的最低洼地区,是古党河河道遗留下来的产物。但笔者上百度网查阅了月牙泉的成因,发现现代许多人对月牙泉的成因存在异议,并不完全认同该说法。归纳如下:(百度:月牙泉的成因)
(1)古河道残留湖说
该观点认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20世纪50年代测量,月牙泉水面东西长218 米,南北最宽处54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7米有余。
(2)断层渗泉说
该观点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涌出成泉。
(3)风蚀成湖说
该观点认为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的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
(4)人工挖掘说
该观点认为月牙泉形状与半轮新月惟妙惟肖,好似人工刻意修饰的结果,加之古籍中有“沙井”的记载,既然称井必然是人力劳作的结果。
(5)冲积扇交界说
该观点认为月牙泉所在的位置,位于党河冲积扇和西沟冲积扇两个扇形的扇柄交界处,月牙泉的两边地势较高,月牙泉所处的位置相对较低,因此是由于高处地下潜流流出地面形成。
分析以上五种月牙泉成因说,可以得出人们对月牙泉洼地的形成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从该试题提供的材料,并结合题目提供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命题者取了“古河道残留”这种观点。遗憾的是,在题目所给的选择项也出现了“风力侵蚀、人工挖掘”这两个观点。这对于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或者曾经去过敦煌市旅游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可能选择“人工挖掘而成”或者“风力侵蚀而成”,从而引起学生的误解,导致答题上的“错误”。因为笔者在去月牙泉旅游时,就听过不同导游对此有各自不同的解释。故笔者认为该题选择项的设计上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可以说是锦衣着泥、白璧微瑕。因此,笔者认为命题者可以把“人工挖掘而成”或者“风力侵蚀而成”两个目前在地理学上存在争议的选项替换掉,那将是一道完美无缺的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