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大数据中沉睡的规律

2013-03-11支点袁阳平

支点 2013年8期
关键词:支点智慧

《支点》记者 袁阳平 特约记者 张 颖

唤醒大数据中沉睡的规律

《支点》记者 袁阳平 特约记者 张 颖

大数据中潜伏着许多沉睡的规律,找到了这些规律,大数据才有价值。建好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就是要通过服务和管理来积累数据,挖掘和预测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吕本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倪 东:原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

李继刚: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谭仲良:EMC大中华区云计算解决方案业务总监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如何规划建设?政府数据平台怎样共享?大数据中沉睡的规律如何发现,又揭示了什么发展趋势呢?上月初,大数据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企业界人士会聚江城。借此机会,本期圆桌探讨大数据的时代价值。

价值潜伏于大数据中

《支点》:大数据已成为眼下的热门词,它到底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它的商业价值如何体现?

吕本富:目前大数据在金融服务、医疗保健、零售、能源、制造业、政府部门及管理等已有运用。它的商业价值承载很多信号,如大众情绪、消费者喜好、市场潮流、不同人群的关注等。

有一个案例非常经典,叫做大数据带来的精准营销。美国一名男子闯入他家附近的商店,进行抗议,这家商店竟然给他17岁的女儿发放婴儿尿片的优惠券,店员并不知道这是公司大数据运营的结果。一个月之后,这位父亲前来致歉,他的女儿确实怀孕了。通过分析女性顾客的购物记录,公司发现女性顾客在怀孕4个月以后会大量购买无香味乳液,根据怀孕指数推测预产期,商店就抢先一步将孕妇装、婴儿床、折扣券寄给客户,这就是利用大数据营销的典型。

李继刚:大数据大不大不是关键,关键是从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政府是由多部门组成的,相互之间的数据根本就是不通的,比如一个政府职能部门要给低保人群发放低保,发现有的低保户买了车,有的开了公司。由于这个部门只管社保,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去开公司了,他们要去问工商部门,还要查看该户主是不是买了豪华汽车,是不是还住着经济适用房,多头来回跑显然很麻烦。大数据怎么样实现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呢?对智慧城市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据应用,不管数据大小,只需对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有帮助就行。

智慧城市需三点融通

《支点》: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智慧城市与数据应在哪些方面谋求融通呢?

倪东:早在10年前,北京东城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网格化工程。从2010年起东城区研究城市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提出到2030年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我认为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结合:第一要能够坚持管理创新和应用创新相结合;第二要坚持需求导向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第三要坚持政府、企业共同发展相结合。还须认识,在执行大数据环境下的规划过程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李继刚:智慧城市是什么?我们帮武汉做规划时就有思考的模型,即三智三通,包括智慧的产业、智慧的管理和智慧的民生。其实跟城市和人的功能相对应,涉及网络通、信息通和服务通,非常核心的内容就是数据层的融合和服务层的融合。

建好政府数据平台

《支点》:美国政府在全球率先开放数据,欧洲、日韩等开始效仿。我国政府如何建好大数据平台?

吕本富:大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武汉来说,注重发展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应用。我觉得武汉以本身的科研基础,人力资源基础等,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能力。如果武汉能够公开、开放各种各样政府数据,就能引进全国很多的创业公司。据我所知,南京就已经开始做了,称为“321工程”。武汉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但是首先政府的数据平台要建好。

李继刚:现代大数据应该有两个方向是值得大家需要去研究和管理的。一个是跨界应用,如我讲到的发放低保就需要大数据的跨界运用。另外就是开放运用,从美国政府做开放数据以来,现在很多国家,像新加坡、韩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家都在效仿,非洲已有国家在学习。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研究多年,但很多城市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

倪东:在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我觉得一定要关注安全、隐私问题。北京东城区也做了相应的大数据研究,我们把很多数据放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最简单的经济数据,各个部门由于统计的口径不一样,报上来的有些数据会有不一致的地方。为什么对大数据的公开、开放不敢大步走,除了部门利益以外,我们还有一些担心数据的安全问题。

大数据求“质”

《支点》: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什么?未来随着数据的膨胀,如何架构这些数据?

李继刚:我认为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预测和决策,通过大量的数据发现一些新的规律。比如美国女子怀孕这一精准营销的例子,对这个行为的判断,可能以前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来找到的,它不仅能揭示沉睡的规律,而且能够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谭仲良: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为什么这么讲呢?是因为我们先有数据,然后再有信息,有了信息,又提炼到智慧,我们判断200个TB与1个TB谁重要,应以质量来衡量。人类每一天所产生的数据,你猜有多少?2个PB。2个PB等于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天都有1000页的书。

我们关注这个过程,就是在数据的架构中,怎么去存储,怎么去管理、把握、维护,然后去挖掘、分析、分享。我感觉重点还是放在怎么去利用200个TB的数据来提升知识和智慧,这是未来大数据的重点。

猜你喜欢

支点智慧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吉林低碳养护技术的新支点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