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部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2013-03-08金永升

吉林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自卑价值观心理健康

金永升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事件屡见报端,日益成为干扰校园秩序和社会安定的严重问题。虽然“马加爵事件”已近10年,但近年来几起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的发生,让部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1.影响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因素

我国当代大学生有很多是在逆境中成长,经过残酷的升学考试竞争走入大学校门,他们勤奋刻苦,有着较强毅力,不追求物质攀比。但由于受到个人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毕业生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使他们在完成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执行的教育体制和对就业思想的不良引导,让部分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就业压力,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其次,由于初、高中阶段对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很难展开,而在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的灌输式教育下的学生,大多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在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尤显被动,在进入与社会接轨更加密切的高校后,容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的模糊与困惑。再次,从家庭环境的背景因素讲,部分大学生受到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思想上的表现更多的倾向于保守、服从。同时,高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与这部分大学生所习惯的封闭式、服从型、填鸭式产生矛盾。这种对大学环境的极度不适应,也使得他们对人际关系缺乏信心和信任,从而产生了交流上的障碍和性格上的缺陷,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2.部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2.1性格缺失作为通过刻苦学习和艰苦奋斗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亲戚和邻里们的眼里多是优秀形象的代表。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入校后环境的变迁和来自外在的各种压力,又易使他们从过分的自尊走向自卑。大学同学之间物质水平的悬殊、缺乏其他同学多才多艺的才能,在绚丽的大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和自信,使得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又变得更加自卑,而强烈的自尊心又要去掩盖这种自卑,长期下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封闭。长期内心的自尊自卑的冲突,形成他们自尊而又自卑、坚强而又脆弱的两重性格,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缺乏坚强的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失去许多培养能力发展自我的机会。

2.2现实中的学习和就业困难产生的巨大压力出于对社会现实和自身发展前景的自我判断,大学生对现实往往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思考。部分大学生渴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期待自己学业有成后能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尽一份力,于是他们选择了一条靠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然而近年高考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就业越来越没有保障。这些社会现象存在的反差,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心理上的理想自我与现实中的个人前途的冲突,也给发生违法犯罪埋下了潜在危机。

3.怎样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3.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上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去伪存真,坚持正确的主流导向,运用明确的态度和科学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他们任何时候都应站在时代前列,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完善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政策,使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部分在校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3.3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风气要在高校校园内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创造一个同学们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和谐校园,消除那些虚荣攀比、盲目崇拜等容易误导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风气。

3.4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部分大学生起点低,文化知识面较窄,综合素养差的现状,应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5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冲突。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常设心理咨询机构,还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学化轨道。通过教育和调适活动,使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冲突得以缓解和消除。

猜你喜欢

自卑价值观心理健康
我的价值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