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业标准化的思考与建议

2013-03-08王会志孙鸿潘博张倩

吉林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农产品标准

王会志 孙鸿 潘博 张倩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繁荣的重要任务。2000年以来,我省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国际化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农业标准化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三农”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

1.我省农业标准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级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载体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和较快发展。据统计,1996年以来,全省每年制定、修订和采用国际、国外先进农业标准都近100项,在2001年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我省加大了农业标准的制(修)定力度,以每年平均制(修)订各级各类农业标准120项的速度快速增长。截止2011年底,我省累计承担制(修)定农业方面的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2399项;全省先后建成各类各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县、场)203个,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85个,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895个,有机食品318个,无公害农产品255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81个。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基本框架,建成了中部长春、四平、辽源地区以粮食为主,东部吉林、延边、白山、通化地区以特产品为主,西部白城、松原地区以杂粮杂豆和畜产品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区域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在农业产业、生产企业和农民中的应用,为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三农”事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的作用。

2.我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我省农业标准体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看,我省农业标准体系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制约我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2.1标准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在采用标准时考虑国内因素较多,与世界接轨的很少,不适合农业国际化的大趋势。在已制订的农业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较多,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很少,同时,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也不紧。

2.2标准的知识普及有待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一知半解,农业标准的实施还不能发展为农业操作者的自觉行动。尤其是农业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推广有些脱节,存在着重制订标准,轻实施推广的现象,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铺开十分不利。

2.3标准的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多农民认为农业生产同农作物生产差别不大,不大可能按照什么标准作业,习惯于畅通的操作模式,不习惯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甚至于部分农民和企业对农业标准化不了解,农业标准化生产未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2.4现行农业生产方式有待转变我国土地承包政策的基本国情,很难将众多分散的经营主体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尤其农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影响很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较低。相当多的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完全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投入品,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3.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议

农业标准体系工作主要就是从产品、产业、商品层面推进标准化,通过省级农业部门统筹规划,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为示范,以“品牌”为导向,强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全过程技术服务和监管,实现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提升的共同发展。

3.1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国家、省、行业已有的农业质量标准,结合我省气候特点,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制定适应我省农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适应国际、国内同行业的标准要求的同时,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规程、运输贮藏、加工乃至包装上市等各个环节都应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

3.2加强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广播、挂图、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农业标准化的政策措施,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培养一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专家和骨干,使农业从业人员逐步熟悉和掌握农业标准化知识,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学标准、定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同时,在科研院校网页上开辟农产品质量标准专栏,对国内农业质量标准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力争在一定时间内构建起及时、准确、高效、便捷的农业标准信息平台。

3.3加大标准化园区技术产业示范目前,“大市场、小农户”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要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水果产业素质和效益目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精力,积极利用省、市、县科技示范园区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市)区,引领和辐射带动县域农业产业规范发展。示范(园)区要主要解决农产品投入、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综合标准化问题。扶持一批重点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管理和服务,构建农业标准化推进的主题基础。同时,积极推进产销衔接,借助“农超对接”“场厂挂钩”,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展开。另外,打造“三品”公共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宣贯和区域品牌创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猜你喜欢

标准化农产品标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