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有力服务农业生产

2013-03-08彭飞张伟华

吉林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机构

彭飞 张伟华

【摘要】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农机推广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既要着眼当前,还要谋划长远。本文通过调研,摸清了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自2006年以来,吉林省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但与发展需要相比,仍显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队伍不稳、作用不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农机化推广工作发展。

1.吉林省农机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

1.1各级农机推广体系机构及队伍情况截至2011年底,全省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共设立农机技术推广机构635个,编制人数5617人,实有人员6021人,超编7.2%。其中,省级推广机构1个,编制18人,实有18人;地区级推广机构9个,编制135人,实有131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50个,编制1010人,实有1063人,超编5.2%;乡级推广机构575个,编制4454人,实有4809人,超编7.9%。大专以上学历2094人,占实有人员的34.8%;高中及中专学历3708人,占实有人员的61.6%;高中以下学历219人,占3.6%。专业技术人员3974人,占实有人员的66%。其中,研究员职称11人,占实有人员的0.18%;高级职称426人,占7.1%;中级职称1448人,占24%;初级以下职称2100人,占34.9%。

1.2各级农机推广体系经费保障情况全省635个农机推广机构中,有597个单位属于财政全额拨款,33个单位属于差额拨款,5个单位属于自收自支。财政投入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的有133个单位,财政仅投入人员经费的机构数有502个。全省农机推广工作专项经费仅省级年均有10万元,地区级年均2万元,县、乡两级基本没有。

1.3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设施条件情况全省575个乡镇农机推广站中,44个综合站办公条件相对好一些,其余的531个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中,自有办公室或与县农机局共享的有177个单位,由乡镇政府安排的有283个单位,独立出资租用办公室的有71个。同时,办公条件有限,设施简陋,拥有电话136部,电视9台,计算机97台,打印机42台,传真机28台,能上互联网的17个,交通工具(摩托车或汽车)45台,拥有相机16台,投影仪1台,DVD14台,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设施也不是站站都有。

1.4推广新技术情况几年来,全省农机推广系统围绕重点做好行走式节水灌溉播种技术、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机械收获技术等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召开现场会1180场,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02万份,刻制光盘10.4万张,举办各类培训班1300多期,培训人员20万人,累计技术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为农业节本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2.吉林省农机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总体上看,全省大多数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力量落后,不具备基本的办公条件,无法开展试验示范,服务功能不全,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同时,个别地方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基层专业技术人民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人员断层现象严重,农机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1队伍建设十分薄弱基层站所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不少基层站所面临青黄不接。即使有空编,但由于受各方面约束,也很难召进专业技术人员。

2.2基础条件和手段落后不少站所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甚至有些站所连办公场所都没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信息交流、宣传示范、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2.3工作经费仍显不足由于地方财政状况欠佳,79%的县(市)级农机推广站财政拨款只能保证人员经费,个别县(市)甚至不能足额发放工资,分档案工资和实际发放工资,工作经费基本没有。因缺少经费,引进样机、试验示范、编印资料、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和巡回指导等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很难开展。据调查,公主岭市2010年是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但与科技推广实际需要相比,工作经费仍显不足。其他县(市)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2.4缺少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推广机构因没有示范基地,必须与农户合作才能完成试验工作。而农户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都转嫁给农机推广部门,农机推广部门没有更多的资金承担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验示范工作。据调查,全省仅有27个有条件的农机推广机构租用试验示范基地636亩。

3.吉林省农机推广机构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否稳固,直接决定农机推广工作的成效,决定农机化工作发展水平。根据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和农机化工作要求,全省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具体建议如下:

3.1加强行政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要求,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金融部门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优先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

3.2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组织乡镇农机站承担着乡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工作烦杂、任务重。应建立财政、信贷、金融支持保障制度,帮助其完善服务手段,为推广机械提供必要的试验示范基地、新农机具及必备的设备,保证试示范所需的经费,保障农机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3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农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应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并用的运行机制,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以岗定位,竞争上岗,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人人工作有目标,个个肩上有压力,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4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机制和方式切实强化农机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职能定位,在项目建设和实施上,优先向农机推广部门倾斜,使其不断引进、试验和推广使用先进的农机具、新技术,做好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扩大推广成效。

3.5扶持建立各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制定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发展的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设备或资金支持,解决大型农业机械一家一户用得上、买不起的问题。鼓励乡镇农机管理(推广)站成立农机服务队,以服务促培训、促推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6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度一是要不断提高基层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二是做好农机手培训工作。设立农机试验示范培训基地,采取田间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操作、维修等知识的宣传,搞好技术咨询和服务。对新购置机具的农户要随机提供技术服务,使机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机机构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