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新思路

2013-03-08

吉林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优势出口

【摘要】我国农产品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入世以来,问题逐渐凸显。为适应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本文提出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各主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新思路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自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总值每年都跨越一个百亿美元阶梯。展示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前景是客观的,潜力很大。

但是随着入世和经济全球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巨大的机遇面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非关税政策,对出口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资料显示,90年前后,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苹果、烤烟等国内价格普遍低于国际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近10年来,农产品成本年均以约10%的速度递增,致使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60%,国际竞争力日益减弱,只有大米、生猪、苹果和烤烟仍有比较优势,但优势地位都有明显削弱。总体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有增长的趋势,且幅度比较大,但2004年至今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已经出现了逆差。尤其是在与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对外贸易中,我国在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加之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由,对出口国家的产品课以进口环境附加税来限制、禁止其进口,我国农产品贸易更是大大受挫。

1.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农产品在农产品的品种、加工方面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我国多数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我国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单一,导致了我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我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对现代科技的运用较欠缺,没有达到良种化。

1.2我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不完善1978年以来,虽已完成以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的过渡,但尚未完全与现代市场制度接轨,经营体制还较为散漫。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总体实力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整体上呈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品牌、难以突破技术壁垒,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也难以绝对保证。

1.3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缺乏深加工与国外农产品贸易强国相比,我国优质农产品生产仅占农产品生产的微小比重,不能适应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产品出口占20%,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1∶3。

1.4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进口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高标准实施贸易保护,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导致出口的下降。如欧盟从2002年初,因在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1.5农业生产加工效率低我国幅员辽阔,这也加大了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如耕地、水资源、生态、科技、基础设施、农民等存在地域差异。科技兴农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我国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得生产加工效率低。

此外,国际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蜕化为“柠檬市场”。新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实际效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经常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出口国实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2.农产品对外贸易新思路

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应该结合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从源头上攻关,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才能使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2.1实现初级农产品多样化建立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竞争优势的多样化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以及鲜明的地区差异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合理的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作为优势格局的基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有限,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猪肉、禽肉、水产品、蔬菜、花卉等,以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国际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2.2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2.3深化农产品加层次,创新农业技术,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质的农产品建立起一个层次分明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利用特定工艺实现多物品的多功能组合的特色加工,针对不同特点对产品进行综合性加工,充分利用其优势之处,扬长避短。我国应加强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价值和加工产值,并将今后的重点放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上,使其成为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这是扩大出口的最有效途径。

2.4实现安全农业与贸易农业统筹兼顾,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发展规模经济,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及认证。

2.5政府应及时改进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建立农业国内支持新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减少农民收益较少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把支持与补贴的重点转向农业生产者,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新体系;建立国家支农政策新体系,加强农业投入保护,增加农业保护力度。从主导、控制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向管理、服务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转变,及时准确掌握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动态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2.6实施农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集中在产品差异化、品牌个性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和促销差异化方面。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差异化经营的基础,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支持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农产品对外贸易以及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新方式。

总之,从目前的局势看,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因而面临着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和其他一些问题,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应加大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联合分销的力度,一手抓国际市场,一手抓国内市场,两手都要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动力。例如我国青岛的很多农产品都直接销往国外,还有大中城市所建立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等,通过供应链、采购、联合分销等手段,将我国大批农产品有效地推向国际市场。

今后,国际环境将更复杂,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应正视困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减少摩擦。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新跨越。

摘自《现代商贸工业》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优势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矮的优势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画与话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