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如何登上世界舞台
2013-03-08费大鹏
费大鹏
“第一夫人”如何登上世界舞台
费大鹏
自古以来,中国一向避讳所谓“后宫干政”,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领导人的伴侣们常常表现得低调和沉默。为什么这次各国媒体都一致希望中国新的“第一夫人”彭丽媛能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有一番作为?“第一夫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到底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她的职责和任务有哪些?
“第一夫人”不一定是总统夫人
在所有国家,“第一夫人”都只是非官方的称呼,既不是职务,也不同于勋爵之类的名誉头衔。这个今天已经被全球大多数国家广泛接受的称呼,历史并不久远,它起源于美国,直到十多年前,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原则上说,“第一夫人”指国家领导人的配偶,但事实上,第一位被称为“第一夫人”的女性,不但不是领导人的妻子,甚至完全没有亲戚关系。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的太太玛莎帮了丈夫很多忙,也因此被尊称为“华盛顿夫人”。她是美国第一位总统夫人,但却并没有被称呼为“第一夫人”。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上任时,妻子已经去世19年。尽管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而且处理社交和政治事务时并不一定需要妻子的帮助,但每当白宫举行宴会时,受邀的女宾们总觉得缺少一个女主人来主持,有些扫兴。杰斐逊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就邀请国务卿詹姆斯·麦迪逊的夫人多莉·麦迪逊暂代女主人的角色,负责招待来访白宫的官员妻子们。
多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或许是这份工作带来了好运气,杰斐逊卸任后,她的丈夫麦迪逊成为美国第四任总统,她管理白宫的时间就比总统任期还长一倍,达到了16年。
多莉不但通过出色的社交能力赢得了上流社会的广泛支持,也赢得了平民百姓的尊重。多年后,在她的葬礼上,美国总统扎卡里·泰勒将她尊称为“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夫人”。十年后,美国《插画新闻报》第一次使用“第一夫人”作为标题,这个称呼从此确定下来,成为对白宫女主人的尊称。
可以说,从最开始,“第一夫人”就不仅仅特指总统的妻子。历史上,各国的“第一夫人”身份各有不同,有些甚至连“夫人”都称不上,只能称为“女士”。美国总统布坎南终生未婚,他的侄女哈里特就充当了“第一夫人”的角色;越南首任总统吴庭艳也是单身,就以弟媳陈丽春为“第一夫人”;美国总统哈里森的夫人身体不好,加上舍不得离开家乡,他就让儿媳充当白宫女主人,暂代“第一夫人”的位置。
“第一夫人”这个称呼真正流行开来,与两位总统夫人有莫大的关系。第一位就是林肯的夫人玛丽,当时美国和欧洲等国的报纸在提到她时,纷纷开始使用“第一夫人”一词,这个称呼从此走出美国,走向世界。第二位是露茜·海耶斯,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大学文凭的“第一夫人”,其学识和修养让当时的美国颇为折服,“第一夫人”的称呼从此固定下来,被一代代总统夫人传承下去。
但许多总统夫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例如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就曾在接受采访时戏称这称呼听起来“像一匹赛马的名字”。
“第一夫人”的任务与职责
如果从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上来看,“第一夫人”首先是一种礼仪和国家形象的象征。她不是一个国家最有权势的女性,也不是最出名的明星,但突出的地位为她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提供了平台。历史上,各国受人爱戴的“第一夫人”们不但在衣着、话语和发型等方面影响着本国的女性,还影响着女性的事业、婚姻和家庭观。
当19世纪初白宫刚刚建成时,美国人觉得总统夫人的义务就是打理好白宫的日常事务,在“家务事”方面给全国的夫人小姐们做出表率。同时,因为美国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民主共和国,在同占大多数的君主制国家打交道时,总统夫人要表现出地位相衬的礼仪。人们希望“第一夫人”表现出兼具平民与王后两种身份的公众形象。从“第一夫人”这个概念诞生伊始,她的衣着打扮、她如何休闲、她如何消费、她如何准备家宴和国宴,就成为全国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这方面,多莉·麦迪逊绝对是楷模。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她都是“第一夫人”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她是白宫的女主人、管家、设计师甚至守护神,她当年所做的一切被认为是每个“第一夫人”都应该继承的传统。
除此之外,“第一夫人”还应该表现出女性的特质:怜悯、博爱。很多慈善和公益组织都希望能得到“第一夫人”的支持,这样就等于得到了全国女性的支持。在这方面,多莉·麦迪逊也是典范,她常年对一家专门收容女婴的孤儿院提供帮助,还常去探访女校——在那个时代,女性在受教育方面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中国新任“第一夫人”彭丽媛也是投身公益的典范。近几年她很少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作为联合国艾滋病亲善大使,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她的身影出现在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中,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儿,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主题曲《爱你的人》也由她演唱。
杰奎琳·肯尼迪赋予了“第一夫人”新的意义,从她开始,美国的“第一夫人”们甚至参与到政治中来。她们往往关注某个领域的社会问题,不但亲自做志愿者,还会凭借自身影响力游说议员,甚至推动新的法案。例如杰奎琳·肯尼迪对保护历史建筑法案的贡献,约翰逊总统夫人对环境保护法案的推动,里根夫人对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所作的努力。
从新世纪开始,随着“第一夫人”的概念在全球得到普及,人们对“第一夫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引领潮流和时尚也成为“第一夫人”当仁不让的职责。2008年,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随丈夫萨科齐出访英国。临行前,法国媒体认定一贯不拘小节的萨科齐无法适应英国政坛苛刻的礼仪规矩。好在布吕尼凭借出众的形象和得体的着装吸引了英国大臣们和媒体的注意,给丈夫赚足了面子。觐见英国女王时,她头戴灰色帽子,身穿同色高领连衣裙,辅以黑色手套和腰带;在随后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她又用一袭深色晚礼服吸引所有人的视线。英国媒体评价她的亮相“完美”,连带着对法国政府也大加赞赏。
从新世纪开始,人们对“第一夫人”的要求显然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她们像过去那样成为全国女性的楷模,还需要在某些方面有常人不及的特长: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是个政治女强人;现任“第一夫人”米歇尔聪明睿智、穿着时尚有品味,而且不乏政治手腕,去年她在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的一番演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传诵。与她们相比,中规中矩的小布什夫人劳拉就被讥讽为一个连独立宣言原件都会错误扔掉的蠢女人。
开销在政府预算中
在多数国家,尽管“第一夫人”不领工资,但她的日常生活开销、旅行开销和安保开支都由政府负担。1978年美国通过了政府伦理法案,规定总统配偶可以接受的礼物价值不得超过规定,所有收到的礼物以及礼物价值多少钱都要公布,而且这些礼物都归美国政府所有,不得私藏。即便是亲朋好友赠送的礼物,“第一夫人”也不能据为己有,要自掏腰包,按照政府的估价再“买”回来。
美国每年的联邦预算中,都有专门为“第一夫人”和她的团队划拨的经费。老罗斯福的夫人是第一个拥有社交秘书的;之后,小罗斯福的夫人多了生活秘书;杰奎琳·肯尼迪更进一步,第一次雇佣了媒体秘书。到今天,米歇尔·奥巴马的工作团队相当庞大,他们平日里就在白宫的东翼区办公。
白宫东翼建于二战时期,最开始用作军方的办公区。艾森豪威尔总统决定把为“第一夫人”服务的社交、联络和媒体官员放到这个区,从此这里就成为“第一夫人”团队的办公区。
“第一夫人”的任务越来越重,人们对其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但很多美国人还是批评说,米歇尔太能花钱了,她浪费的不是丈夫奥巴马的钱,而是美国联邦的经费。
近三年,米歇尔每次外出度假都会惹来非议,因为她度假的开销实在太高了。每次出行,她都要带女儿和至少数十位秘书,再加上庞大的保镖队伍。有人算了一笔账,米歇尔在外度假时,每天至少要花掉美国纳税人8万美元。
难怪《奥巴马夫妇》一书的作者将她描绘成一个“后宫干政”的“虎妻”。不过看看米歇尔的贡献:成为“第一夫人”群体中最亮的一颗明星,在各种国际峰会上出尽风头,对外展现了美国女性、特别是黑人女性的形象,甚至凭借出色的演讲让奥巴马成功获得连任。
“第一夫人”们的这些贡献,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