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媳妇:用爱撑起一个家
2013-03-08贺贵成
●本刊记者/贺贵成
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名单公布。我省的何艳和雷华宗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何艳与婆婆及儿子其乐融融。
“最美媳妇”:何艳
【主人公简历】何艳,女,汉族,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地税局干部。
“爸、妈,从今以后我就是聂辉”
“何艳,聂辉在执行任务时出车祸了,正在医院抢救。”2010年10月11日夜,刚哄睡了1 岁多的儿子的何艳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部队领导斟字酌句地说出了噩耗,让仍然沉浸在儿子降生幸福中的何艳如同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
“当时我就要晕倒在地上,但是我告诉自己,聂辉他不会有事,我不能倒下。”何艳强撑着连夜将手里的工作完成,第二天一大早交接完工作的她,便与公公婆婆一道,乘车颠簸了15 个小时来到丈夫部队驻训的马尔康。推开病房,看到全身插满了管线正处于深度昏迷中的丈夫,何艳扑在病床边失声痛哭。
可是当看到身边也已经哭成泪人的二老,她不得不强撑着站了起来,止住挂在眼角的泪水,宽慰着他们:“爸、妈,没事的,聂辉会好起来的。”
“辉,你的儿子会叫爸爸了,你快点醒来听一听”、“辉,你快点醒一醒,你爸爸、妈妈都还等着你……”医生告诉何艳,聂辉只要醒过来就没事了,何艳便没日没夜地在丈夫耳边说话,一声声地呼唤,一遍遍地为丈夫擦拭身体……
1 天、2 天……10 天,奇迹最终没有发生,丈夫永远地离开了。“爸、妈,聂辉不在了,还有我呀!我就是你们的女儿!”在承受着巨大的悲痛时,何艳看着痛失爱子的二老扛起这份责任。
这绝不是何艳的一句空话。处理完丈夫后事,何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二老的户口从达州的农村转到了南充。承受不了打击的二老相继病倒,何艳便开始了单位上班、医院照顾老人、回家照顾孩子“超人”一般的生活。
“那一年的时间里,感觉自己脑袋始终是浑浑噩噩的,晚上好不容易睡着,就会梦见聂辉,但是我不得不扛起这个责任,撑起这个家。”何艳悄悄告诉记者,每到半夜她总是会翻出当初匆忙拍摄的几张结婚照,独自躲在房间里抹着眼泪,一遍一遍地问已经不在的丈夫,自己今后该怎么办。
“媳妇总是跟我们说没事,以后的生活靠她就行了,再看看年幼的孙子,我们两个老家伙才撑得过来。”何艳的公公聂绪柱至今也不敢去回忆自己的儿子,他说,要是没有这个儿媳妇,恐怕自己也早就随儿子去了。
只要有空,何艳总是首先到公公婆婆家,抢着做饭、洗碗、洗衣服,陪二老聊天、散步,二老渐渐从丧子的悲痛中走了出来。邻居们时常都能看到,何艳一家四口吃过饭后在院子里其乐融融地聊天、散步。
“如果再嫁,我只求带上公婆”
“当初我也想过,这辈子不再嫁人了,但是生活确实很艰难。”何艳很坦然地对记者说。现在,她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税工作人员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公公婆婆拿到手的部队抚恤金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元,“儿子快要上学了,二老随着年纪的增长万一有个什么病,我一个人实在撑不过来了,如果是公公婆婆不愿意我再嫁,即使再苦我也会熬下去。”
而何艳的公公婆婆也心疼自己的“好女儿”,他们把何艳拉到身边下了“死命令”:要是何艳不考虑个人问题,他们二老就回老家去。
“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能对聂辉的父母好,对我的儿子好,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艳说,要让一个人孝敬两位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如果再婚,我要带着公公婆婆一起过,但一切随缘便是了。”何艳说着笑了起来。(责编:雷怡安)
“最好媳妇”:雷华宗
【主人公简历】雷华宗,女,汉族,1952年2月生,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办大东社区居民。
她打过临工、当过“奶娘”
1952年,雷华宗出生在巴州区福兴乡一个贫困而普通的农家,而等待她的,是艰难困苦的生活。不到10 岁,父亲就因病去世。读书成了那时不可能的事!
“从那以后,小小年纪的我就帮助母亲割草、放牛、砍柴、喂猪、煮饭,忙里又忙外,成了母亲的好帮手,邻居也夸我是个好姑娘。”雷华宗对记者说。
她10 多岁就在生产队喂猪,十四五岁的她就能够担起百多斤的木柴到巴城里去卖。
由于经常进城卖柴,在县图书馆工作的刘俊文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个勤劳、贤惠的农村姑娘,便辗转托人说媒。
1976年,经人介绍,雷华宗与刘俊文结婚,一年后,他们如愿以偿地生下了一个男孩。谁知刚刚从艰苦的日子中看到一丝幸福生活的曙光,不幸又降临了。
孩子刚满4 个月,雷华宗的丈夫刘俊文因患急性肾炎去世,家里一下就失去了顶梁柱,生活陷入了困境。
看着家里70 多岁的公公和嗷嗷待哺的孩子,性格刚毅的雷华宗不等不靠,为了养家糊口,她打过临工、当过“奶娘”。
生活渐渐恢复平静后,1979年经人介绍,雷华宗和巴州区养路段技术员马洪宽认识了。文革中马洪宽被打成“反革命”,当时他也有3 个孩子,大的8 岁,小的只有4 岁,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是雷华宗并不介意马家的困难,她也不介意马洪宽比她大15 岁,她认为马洪宽有文化,加上她的勤劳,日子还是有奔头的。
在结婚时,她只对马家提出了一个条件,她要带着原先的公公一起嫁过来。当时不少人被她这个“出格”的要求惊呆了,而当时已为人父的马洪宽很理解雷华宗的想法,于是两个经受磨难的苦命人结合了,组成了一个新家。
挑起3 个困难家庭的重担
新的家庭有雷华宗以前的公公、现在的公婆、丈夫以及4 个小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生存成了这个家庭的首要任务。为了使生活得到改善,雷华宗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徒步到与巴城相距四五十公里的南江县沙河、乐坝、长赤等出产灰菜(魔芋)的地方,购买刚挖出来的魔芋,然后赶紧返回巴城。
雷华宗精心照顾年迈的婆婆。
马洪宽就在家里搅拌、制作灰菜,大儿子就和雷华宗到街上沿途叫卖,一直到晚上才回家,回家后还要照顾老人。
每天晚上睡在床上,雷华宗还要琢磨次日卖些什么才能挣钱。回忆那时的境况,雷华宗心有余悸地对记者说:“当时简直苦惨了,我半夜睡醒了都在流泪哦。”
冷天,雷华宗就卖灰菜、豆腐;热天,就卖冰糕、稀饭;有时还背着冰糕箱到下两、乐坝等乡镇去卖。1982年,眼看苦日子要熬到头了,丈夫的大嫂患癌症去世,大哥随后也因脑溢血去世,身后留下了3 个无人抚养照顾的孩子。见孩子们可怜,雷华宗和丈夫商量后,便决定把3 个孩子领养过来,将他们抚育成人,于是家里又多了3 张嘴,雷华宗的压力更大了,付出也更多了。
1984年,丈夫马洪宽终于得以平反,恢复了在交通局的工作。7 个孩子先后成人,如今在成都、兰州等地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
2002年,丈夫马洪宽患脑血栓导致右腿残疾。不久,婆婆又摔断了右腿,导致骨盆破碎,大小便都无法自理。面对家里两个病人,雷华宗再一次咬紧牙关,精心照料,丈夫康复得很好,婆婆也活到了99 岁。
32年来,她付出巨大的爱心和辛劳,照顾家里两位高龄多病的老人和伤残的丈夫,把1 个亲生和6 个非亲生的孩子抚养成人,让他们成家立业。孝老和爱亲,她都做到了。(责编: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