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2013-03-07杨友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投资性公允计量

□文/杨友焱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条件下,企业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准则没有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或是成本计量模式,这就给许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有选择或者不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自由。

一、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比较选择

1、成本计量模式。成本计量模式是指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使用年限等因素,按期考虑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价值,在会计期末需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还要根据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成本计量模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及可验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另外,会计核算操作简单,易被接受。但是,成本计量模式无法跟上市场的千变万化,不能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模式不对投资性房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加速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公允价值要受时间、空间变化的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目前在我国仍缺乏详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和操作指南。

3、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企业在选择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时,主要是从成本收益角度进行权衡。在成本方面,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相比,由于市场环境不健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增加信息的收集成本和加工成本。在收益方面,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会对企业的资产结构、所有者权益、利润均产生巨大影响,增加股东账面财富,动态反映企业利润的增减。因此,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会因为成本高于效益,选择成本计量模式,也会因为效益高于成本,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现状

新会计准则实施至今,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数量在逐步增加,其中仅有3%左右的公司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具体情况见表1。(表1)

1、仅有少部分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通过资料分析显示,从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实施至今,虽然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比较多,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40%。但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截至2011年底,900多家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A股上市公司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只有30余家,占比约3.3%,其中约1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只有卧龙地产、金融街、金科地产、世茂地产、中航地产等少数几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2、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各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上市公司在确定公允价值时方法不统一。在上市公司中,有的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有的采用第三方机构调查报告为依据;有的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三种方法中,评估价格的可靠性最高,第三方调查报告次之,市场类比加入了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可靠性相对最差。(表2)

表1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情况

表2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统计情况

3、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不完全。大部分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也不够规范。有的上市公司仅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年度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情况,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公司主要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所以无法判断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仅有少数几家公司,详细披露了公允价值确定原则、方法、程序。总的来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表外披露过于分散,没有统一项目涵盖公允价值信息,削弱公允价值信息的敏感度,不利于投资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4、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粉饰业绩。回顾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多家涉及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上演财务伎俩成功粉饰经营业绩。仅就2012年,这样的案例也是相当多见。*ST国商(000056)、*ST冠福(002102)均在2012年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年度所有者权益分别增加约19.89亿元和1.07亿元,净利润分别增加33.15亿元和1.07亿元,从而实现净资产转正、净利突增,进而得以保壳。中茵股份(600745)通过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预计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部分为908万元,增加净利润1,886.65万元。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厉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上市公司凭借财务处理伎俩粉饰报告期的经营业绩,相关监管当局对此并没有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进行监控和规范。

三、不愿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原因

1、计量条件严格。我国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不鼓励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赋予管理层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异常严格,并且限定了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应的条件。一是有活跃市场的要求,我国房地产交易市场还不够完善;二是有整体性要求,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就必须对企业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三是会计核算方法上不可逆转性规定,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就不能通过会计政策变更为成本计量模式。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严格要求,导致公司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当慎重。

2、增加业绩的波动。投资性房地产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将以前年度累计的增值提前实现利润,增大当期净资产和总资产。如果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没有持续性,将会严重影响公司后期业绩的增长。房价的上涨会引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幅增长,从而导致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相反,一旦房地产价格变化不大或有所下跌,就会导致利润的下降。近些年,房地产价格波动变化较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会增加企业利润的波动,造成经营业绩不稳定。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相对比较严峻,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下降的概率将会逐步加大,致使公司未来的业绩风险也会增大。

3、缩小利润操作空间。在成本计量模式下,公司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值进行累积,一旦有公司财务业绩方面的需要,比如融资需求,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出售或者转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便可将出售收益或前期累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前期计提的折旧一次性调整当期利润或净资产。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经在每个报告期末确认,公司既不能通过转变计量模式来调节利润,也无法通过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来调节利润。

4、公允价值获取成本高。为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企业往往会聘请评估机构或者调研机构出具独立的外部评估报告和调查报告。但是,评估机构或调研机构一般会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项目的评估金额等收取评估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每年的评估费会增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根据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详细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当期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理由等。可见,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也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真实性的要求,但是公允价值的确定仍然是一个难点,不仅计量过程繁琐,而且获取成本较高。

5、配套税收政策尚未完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公司没有实现的隐性利润显性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配套税收政策。公允价值变动一般会增加公司的会计利润,该部分利润今后是否需要纳税,截至当前依然没有定论。另外,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再对其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摊销,不再具有成本模式计量的折旧抵税功能,使企业失去重要的“税盾”。企业出于谨慎原则考虑,必定会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和利用折旧、摊销作为“税盾”给企业带来税务成本的递减之间进行利益的权衡,从而暂且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四、结论和建议

公允价值模式虽然相对成本模式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仅有少部分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也存在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各异、信息披露不完全、操作利润等问题。上市公司不愿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原因是公允价值计量条件比较严格,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业绩的波动,还将会缩小企业的利润操作空间,并且公允价值较难确定且获取成本高,目前相配套的税收政策尚未完善。为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应鼓励企业优先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应加快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税制改革,完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及审计准则,加强产信息披露的监管,另外还要从多方面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1]赵彦锋.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1.

[2]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欧阳爱平,潘天笑.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政策执行情况评析[J].会计之友,2009.5.

猜你喜欢

投资性公允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