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
2013-03-07任秀珍薛晓芸
任秀珍 薛晓芸
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
任秀珍 薛晓芸
目的 研究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 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 经本院确诊为该病患者共39例。以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含19例, 对照组含20例。观察这些病例并且分析其心理特征,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 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方式。对比两个组别不同护理方式后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继续妊娠18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14例;观察组流产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3±2.6)d, 显著低于对照组(22.1±3.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及时对有先兆流产之孕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以促进妊娠, 缩短住院时间, 疗效显著, 值得推荐。
先兆流产;孕妇;心理;护理
先兆流产多发于妊娠早期, 会导致少量道出血,且有着时下时止和轻微下腹疼痛, 亦或腰部酸痛及其他特点[1]。此病在增大胎儿危险之同时, 亦会对母体健康带来威胁。本文通过研究该病孕妇心理,以此为依据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 经本院确诊为该病患者共39例。所有病例均在妊娠之后有阴道少量出血症状, 同时依据血液量聚积于阴道时间长短之差异, 颜色可分成鲜红和粉红, 或者深褐色。时伴有下腹轻微疼痛, 胎动及下坠感, 且腰部酸痛及腹胀。年龄在22~45岁之间, 平均年龄(35.3±4.2)岁。以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含19例, 年龄在22~44岁间, 平均年龄(34.8±2.7)岁。对照组含20例, 年龄在23~45岁间,平均年龄(36.1±1.8)岁。两组对比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则实施综合化护理方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2.1 心理特征 因多数孕妇由于阴道流血而恐惧, 尤其高龄孕妇及不易受孕之孕妇, 此外还有习惯性流产者, 此种心理特别严重。高龄孕妇因年龄问题,而不易受孕的孕妇由于怀孕困难, 在怀孕之后出现流产现象会致使心理非常紧张。习惯性流产孕妇因之前发生流产经历, 心理上反应则会更加严重。因此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孕妇因过分担心, 会频繁询问有关自己治疗或检查的结果, 担心能否继续妊娠。若无及时答复则会坐立难安。如果孕妇缺少相关知识, 出现阴道流血会误认自己已终止妊娠。部分孕妇甚至因为恐惧而加重出血量,不敢下床, 更加焦虑忧郁。
1.2.2 综合性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综合性护理措施, 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2.2.1 护理人员要努力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全程规范地对患者提供服务。运用语言应恰当,对待孕妇需态度热情并能给予其耐心解释。从而影响和改变孕妇心理感受及行为、状态。高龄孕妇、不易受孕之孕妇和习惯性流产孕妇, 她们对先兆流产愈发恐惧。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其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积极和孕妇交流。和蔼态度和高度责任心, 能够让孕妇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为其细致耐心地讲解病情, 多列举成功案例。解除其思想顾虑, 最终帮其树立好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2]。
1.2.2.2 心理负担会对生理和内分泌系统, 乃至腹中胎儿带来不利影响, 医护人员应针对孕妇忧郁焦虑之心理特点, 及时告知其病情进展。告诉孕妇心理负担会引发不良后果, 通过沟通交流亦或讲座等方式, 细致给其讲解有关先兆流产的治疗、预防等知识。医护人员及孕妇朋友和家属之间亦须配合默契。尽量对其理解关心, 让其缓解思想压力。促使其自觉调节心境, 主动改善自身心理状态, 最终达到保胎治疗效果。
1.2.2.3 医护人员应做好基础护理, 在各项检查及治疗之外, 还可在其日常生活和饮食上, 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各项需求。而文化程度低者, 亦或是未婚先孕之孕妇, 因其有胆怯和害羞等心理特征。当其出现先兆流产, 大多数不愿及时就医。而因为性生活导致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能及时就诊, 即使就诊也因羞涩无法详述病因, 从而影响诊治。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更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孕妇, 为其保护隐私,关心她们, 使其化解心理阴霾, 更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4 告知孕妇先兆流产于治愈之后需按时复诊。另外性生活需节制。在孕早期以及孕36周之后禁止性生活。有流产以及早产史孕妇更须注意。此外还应避免观看有关性刺激的读物或视频, 远离宠物, 避免胎儿先天性缺陷或畸形。告知患者孕期应注意卫生, 勤换衣裤, 且避免着凉。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鼓励孕妇的家属多关心孕妇, 对胎儿相应生长发育具有好处。对于无法避免流产行刮宫术来终止妊娠的患者, 指导其清宫后应做好避孕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不同护理方式后效果对比 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继续妊娠18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14例;观察组流产1例, 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实施综合性护理能明显帮助孕妇继续妊娠。具有重要意义。见表1。
表1 两个组别不同护理方式后效果对比(n)
2.2 两个组别不同护理方式后住院时间对比 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3±2.6)d, 显著低于对照组(22.1±3.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积极意义。见表2。
表2 两个组别不同护理方式后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个组别不同护理方式后住院时间对比(±s)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 a, P<0.05
组名 例数 住院时间观察组 19 18.3±2.6a对照组 20 22.1±3.2
3 讨论
先兆流产通常是指在妊娠28周之前, 孕妇在阴道发生少量流血, 同时伴随下腹疼痛以及胎膜未破和宫口未开等症状[3]。同时尚未排出妊娠物, 且停经周数和子宫大小匹配。临床上早期先兆流产多表现为停经并伴有早孕反应。之后阴道出现少量流血,时下时止, 或持续不断。颜色红, 延续数日乃至数周。无腹痛或者下腹有轻微胀痛。且在腰部或下腹有坠胀感, 可引发流产, 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并对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伤害。伴随着医学技术迅速发展, 近年来, 人们对于先兆流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病治疗过程中, 也有了更多的相关护理方案被应用。摒除器质性常见因素, 造成流产原因还有很多,精神因素就是致流产的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因此心理护理对于先兆流产患者有十分重要作用。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心理护理的对策, 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 结果表明, 观察组继续妊娠18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14例;观察组流产1 例, 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实施综合性护理能显著促进继续妊娠, 降低流产症状。支持宋爱英等[4]报道结果。而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3±2.6)d, 显著低于对照组(22.1±3.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实施综合性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与朱晓辉等[5]人报道一致。综上所述, 及时对有先兆流产之孕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以促进妊娠, 缩短住院时间, 疗效显著, 值得推荐。
[1]俞晓红.先兆流产88例护理体会.中国乡村医药, 2012,19(15):77-78.
[2]米泽华.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学创新, 2012,9(9):43-44.
[3]农秀媚.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医学信息, 2011, 24(8):2415-2416.
[4]宋爱英.早期先兆流产心理护理体会.河北中医, 2011,33(9):1406-1407.
[5]朱晓辉.先兆流产孕妇62例的心理因素分析和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3(35):300-301.
R714.21
B
1674-9308(2013)04-005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4.030
032300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