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制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实施
2013-03-06张慧
张 慧
(江苏省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09)
0 引言
现代化企业是运用设备和设备体系进行生产的,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生产设备来实现。由于生产设备直接完成了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产量、质量、成本、消耗等在很大程度上受设备状况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越来越高,设备投资费用越来越昂贵,维修费用在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企业管理的重心将更多地向设备管理转移,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设备维修管理基本以定期检修为主(TBM),随着该模式存在的弊端凸显,各生产企业正积极引进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TPM)。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
1 点检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1)点检是为了维持设备规定的机能,按照标准要求(通常是利用点检卡),对设备的某些指定部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目视、手触、问诊、听声、嗅诊)和检测仪器,进行有无异状的检查,使各部分的不正常现象能够及早被发现。(2)设备点检制度,即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生产维修管理体制,按照制订的标准定期、定点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态、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和劣化趋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以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避免设备事故和故障的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归根到底,点检制度的实质就是全员参与、全员管理、责任到人,以预防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以定修为目的,是一种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检修的严肃、科学的管理方法。(3)点检的分类: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1)日常点检是点检制的基础。基本工作是检查、清扫、给油脂、紧固、调整、整理和整顿、简单维修和更换,日常点检并不是单纯的检查,它同时包含了检查、保养、小维修三重内容,所以在设备的日常点检项目上可以要求点检员既保养设备,又检查设备,在发现问题时还可排除简单故障。2)专业点检是点检制的核心,主要做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设备解体检查,劣化倾向检查,设备精度测试及系统精度检查、调整,油品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零部件更换及劣化部位的修复。很多企业的专业点检人员常由设备管理员兼任,但受技术水平所限,一些工作需要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完成。3)精密点检是点检制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工作内容都是利用专业性强的诊断、监测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需要厂家的专业人员完成。
2 引入点检制的必要性
国内很多生产企业,尤其是老型国有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前,设备基本都是通用机械类,设备的管理主要是传统的计划检修制,维修手段是事后维修。随着社会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发展需要,企业购置现代化设备如数显及数控设备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型化、精密化程度远超以前,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故障时有发生,一旦设备的质保期结束(一般为1~2年),发生故障,停机损失、维修难度、维修成本大大增加,若是厂家的维修中心不在企业本地,维修周期长、费用大更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难点,如何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经济损失,成为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节约维修成本,有必要推行新型的设备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发现,在具有大型化、精密化生产线的企业开展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生产维修制度是数控设备维护的有效办法。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现状,使设备的状态受控,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消灭故障。(2)通过资料积累,可以逐步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3)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4)维修费用下降,有资料表明日本实施点检管理后,维修费用降低20%~30%。
3 点检制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实施
3.1 实施点检的主要工作
3.1.1 划分点检区域
根据生产设备和部门的分布情况划分区域,一般点检的区域划分应尽可能同部门的划分一致。
3.1.2 确定点检对象设备
企业设备种类多,如果全部采用点检制工作量大且不经济,为了节省人力物力,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可将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交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生产设备优先考虑,如数控设备、生产关键设备、产品交付的重要试验设备、对安全有影响的特种生产设备等,这些设备就是点检的主体。(1)日常点检:企业所有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都应在日常点检范围内。(2)专业点检:主要针对企业所有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特种设备。(3)精密点检:以精密数控设备为主。
3.1.3 对设备进行“五定”
对设备进行“五定”,即定点、定法、定标、定期、定人,为编制点检卡提供依据。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1)点检部位与项目: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和劣化并且需按点检管理的地方。一般包括6个部位,分别为滑动部位、回转部位、传动部位、与原材料接触部位、荷重支撑部位、受介质腐蚀部位。2)点检内容:机械设备的点检10大要素: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脂状况、异音、振动、磨损或腐蚀、裂纹或折损、变形或松弛。电气设备的点检10大要素:温度、湿度、灰尘、绝缘、异音、异味、氧化、连接松动、电流、电压。(2)定法:确定点检检查方法。1)按点检方式分。用视、听、触、味、嗅觉为基本方法的“五感点检法”,此法适用于日常点检;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进行测量,此法适用于专业点检;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此法适用于精密点检。2)按点检状态分。静态点检(设备停止时);动态点检(设备运转时)。(3)定标:制定点检判定基准。1)定性基准;2)定量基准。(4)定期:设备点检周期。依据设备开动率、使用条件、工作环境、润滑状况、对生产影响的程度、设备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等先初设一个点检周期值,以后随着生产情况的改变和实际经验的积累逐步进行修正,使其逐渐趋向合理。1)主要生产设备日常点检周期为每日1次,若停产期间,要求周期为15天1次。2)专业点检周期按设备性质划分,周期设定符合企业设备管理规定中的定期检查要求。3)精密点检需要生产厂家专业人员参与,按照设备使用状态周期设定各有不同。(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1)日常点检:设备操作者。主要生产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制度,每台设备都规定有固定的操作维护人员,这样可以保证点检员对设备的唯一性。设备操作者直接接触设备,是设备的最直接管理者,最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即使设备有细微变化也能及时发现。目前现代化企业的趋势是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将设备操作人员培养成多技能工,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紧固、清扫、补油、调整、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任务,使生产和管理融为一体,整个设备管理重心下移,成为全员管理的基础。同时部门设备管理员实行每月巡检(1~2次),参照日常点检卡项目,凭“五感”对设备进行复查,同时对振动、温升、异音、松动等进行判断或调整。2)专业点检:部门设备管理员(或部门指定人员)。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派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操作和维修经验的人员担任部门设备管理员,在操作者的配合下完成设备的专业点检。3)精密点检:生产厂家专业人员同部门设备管理员、操作者三方共同完成。
3.1.4 编制点检卡
(1)日常点检卡的编制:主要包括前期资料的收集、制订初稿、简化表格、定试行稿、试行中改善等过程。(2)专业点检卡的编制:专业点检卡一般与企业设备管理规定中定期检查表相同,点检内容参照设备出厂精度检查表,选取以企业现有仪器可以检测的项目进行点检。
3.1.5 编制点检计划
(1)日常点检按班前、班中、班后要求进行正常点检,以一班制工作为例,设备要求班前点检,班中给油脂(如需要)、班后清洁维护。具体实施过程可体现在点检卡上,不需要再制订专门的日常点检计划。(2)专业点检根据点检标准、点检周期、点检内容和点检工作量,编制点检工作计划。点检工作计划要求既能保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检查,又不能影响正常生产。
3.1.6 制定点检作业流程
结合一般企业的情况,制定如下流程图,如图1所示。
3.1.7 建立考核目标
(1)部门设备管理员每月检查并统计日常点检卡完成情况;(2)各部门每月初根据上月点检卡数据填写设备三率表(设备完好率、开动率、故障停工率);(3)设立故障频率指标并考核。
3.2 开展点检工作的主要难点
图1 点检作业流程
(1)解决观念上对点检制的认识,尤其操作人员必须树立自己是设备的第一管理者的概念,实现从使用、被动维护到主动管理的转变。(2)操作人员和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在开展点检工作时,不能只局限于易检易损部位的点检,使工作流于形式化,要多积累基础数据,为预防性维修提供参考。(3)对于点检中取得的各类数据,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早期发现设备隐患和劣化程度、预测故障发生时间,开展提前维修工作,完成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理念的转变。
4 结语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基本要求。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硬件保证。实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企业设备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实事求是、科学的管理制度。
[1]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刘伟华,周伟.点检制管理应用与实施[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8(12)
[3]张向东.设备点检新观察[A].2006年全国发电企业设备优化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
[4]庞哲忠,韩玲智.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初探[N].东方烟草报,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