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眠的科学

2013-03-05编译吴再丰

大自然探索 2013年12期
关键词:节律状态质量

编译 吴再丰

睡眠是生命延续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睡眠这一问题更加关注。为自身的健康着想,人类能否对占到自己人生1/3时间的睡眠多一些了解?能否真正解决睡眠带来的各种问题?睡眠质量与人类寿命长短之间有什么关联?睡眠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什么至关重要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怎样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

睡眠影响寿命长短

从世界各国的睡眠调查来看,人的睡眠时间差不多都一样,平均为每天7~8小时。失眠者为睡眠时间太短而苦恼,而医生劝其睡眠7~8小时,就是以此为依据的。那么,人必须睡眠7~8小时的科学根据是什么?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回答得出来。

近年来,对睡眠的科学研究表明,占到人的一生的1/3时间的睡眠,对人余下的2/3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一项研究指出,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都会缩短人的寿命。该研究以100万人作为对象,调查了睡眠时间与6年后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0岁的人中间,每天只睡5小时的人与正常睡眠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高达10%以上;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龄者,过多的睡眠则是危险的。

研究者指出,与其说睡眠过分不足会导致寿命缩短,不如说失眠或多睡会引起疾病,只是自己觉察不出来而已,如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呼吸暂停症指在睡眠中接连不断地暂停呼吸,表现症状多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感到呼吸困难,常被憋醒,引起夜间睡眠不足,白天发困。这种情形特别在老龄者和肥胖者中居多。因扁桃腺肥大,患者躺下后,喉咙会变窄,造成呼吸困难。长期暂停呼吸容易引起心绞痛,同时伴随血压升高,这就是缩短寿命的直接原因。

短睡眠型和长睡眠型

美国医学专家在调查睡眠与人的性格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睡眠类型包括标准睡眠型、短睡眠型(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下)和长睡眠型(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短睡眠型的人通常性格外向,开朗,生气勃勃,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是爱迪生和拿破仑;而长睡眠型的人通常性格内向,表现为神经质,好烦恼,这种类型的代表人物是爱因斯坦。

令人不解的是,前者只睡4个小时也若无其事,后者不睡足9个小时就镇静不下来,两者何以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别?这与他们的睡眠质量有关。

人的睡眠按脑电波种类划分为五种状态。由于脑电波频率降低,第一至第四种状态被统称为慢波睡眠。它占睡眠时间的75%~80%。其中第一、第二是浅睡眠状态,指人从清醒状态向睡眠状态过渡,并进入初睡状态。浅睡眠状态的人最容易觉醒。第三、第四是深睡眠状态,这个阶段的人不易被唤醒。第五种状态占睡眠时间的20%~25%。这时大脑皮层的活动与觉醒时类似,脑电波频率加快,眼球运动迅速,梦境常在这时发生。这五个状态组成90分钟一个周期,一夜之间反复交替大约五次,然后醒来。

杜鲁门型和丘吉尔型

除了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外,睡眠与人的体温节律(类似人的昼夜节律)有关。例如,在白天,人的体温高,脉搏也快,自律系统不休息,所以难以入睡。即使大脑入睡,身体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有趣的是,体温节律根据人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晨型与深夜型。早晨型的代表是杜鲁门,他在白宫任总统期间从早晨起来一直到中午都忙于处理公务;深夜型的代表是丘吉尔,他早晨迟迟不起床,起床后,上午只做些生活琐事,直到午后才开始处理公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人的不同节律类型,至今还是个谜。但是人们发现,这两种类型的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早晨型的性格大多内向,深夜型的性格大多外向。由此,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对今后发挥自己的才能很重要。举例来说,如果爱因斯坦按照爱迪生的习惯生活,实在令人怀疑他还能否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

一般来说,由于人们不知道睡眠与体温有密切关系,所以在生活中产生了诸多烦恼。例如,夫妇两人的生物钟不一致,结果婚后的生活很不协调。丈夫一到夜里就精神焕发,不到12点不想入睡,妻子却一到夜里9、10点钟就发困想睡。这种情况使夫妇之间很少能在一起交流感情,日久天长,关系就不融洽了。由此,专家们建议在找对象时应相互了解一下对方的体温节律,犹如考虑对方的容貌、身材一样。

睡眠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众所周知,睡眠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事实上,刚生下来的婴儿差不多24小时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随着不断成长,儿童的睡眠时间渐渐缩短,直到成年后固定在7个半小时左右。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意外地证实了“睡眠有助于孩子生长发育”这句话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们发现,人在睡眠时(准确地说是在慢波睡眠时)会大量分泌一种与发育有关的生长激素。并且无论是把睡眠时间(包括午睡)挪前或挪后,人在入睡后大约70分钟,激素分泌就达到最高峰。实验证明,这种激素分泌起始于孩子出生3个月后,在形成像成年人那样的慢波睡眠阶段时达到最高;4~5岁以后直至进入青春发育期,不仅在夜里,就是在白天,激素分泌也十分活跃;大约过了50岁后,激素分泌急速减少,直至70~80岁停止。

越野赛跑选手的慢波睡眠会增加。

还有许多研究表明,某种类型的侏儒症(因发育停止而引起的身材异常矮小)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与睡眠状态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母亲的爱抚,加之孩子睡眠不充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就会变差;如果有母亲适当的爱抚,睡眠环境也好,那么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会好很多。

还有专家指出,人在进行适当运动后可以增加慢波睡眠。进行了92千米越野赛跑后的选手,其睡眠中慢波睡眠可增加20%~40%。由于慢波睡眠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增加,有助于生长发育。

婴儿刚出生时无意识地反复睡眠与觉醒,之后慢慢地感觉到日夜区别,到4个月时完成似昼夜节律(接近于24小时周期性的节律)。在此之前,生长激素分泌集中在睡眠中,直到似昼夜节律形成之后,激素分泌才集中于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的出现由白天觉醒的质量所左右。所以,白天觉醒质量好,对于婴儿来说关系重大。如果质量不好,到三四岁时,孩子在行为上就可能表现出各种问题(如孤独症和以沉湎于幻想、脱离现实为特征的精神分裂症)。因此,出生后4个月的睡眠质量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命运。

在现代社会,人的昼夜节律几乎都颠倒了,这对婴儿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夜晚在耀眼的灯光照射下如同白昼;白天,为了防止阳光射入,窗户被窗帘严严实实地遮住。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婴儿,头脑不混乱才怪呐!

为了避免落入这样的危险境地,小儿神经专家提出了早期检查法,即用睡觉的姿势(睡相)来判别睡眠节律形成的好坏。睡相大致分成三种:一是肌肉抽动;二是身体弯曲、胳膊关节运动;三是翻身、伸懒腰等全身运动。这些动作的发生时间各不一样,第一种是出生后一周之内,第二种是出生后3~6个月,第三种是出生后10~13个月。

专家指出,睡眠节律的形成好坏不只会对儿童造成巨大的影响,对成人也是如此。例如,与普通人相比,忧郁症患者会提前出现快波睡眠。通常,快波睡眠在入睡后90分钟出现,可是忧郁症患者在40~50分钟就出现了。另外,体温也会出现偏移。正常人最低体温出现在凌晨4点左右,而忧郁症患者则会提前。因此,有专家认为忧郁症是由睡眠节律紊乱造成的。科学家正致力于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

对传统认识的新解

睡眠,顾名思义,是指大脑皮质处于休息状态。但长久以来,人们对睡眠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比如,人们都认为焦虑不安时不易入眠,如即将参加战斗的士兵在临战前一夜想必是一夜不能合眼。然而,调查结果出人意料。临战前夜,士兵睡觉的时间反而比平时更长,酣睡的人数也比平时更多。据推测,这是因为士兵们预感到即将到来的恐惧,出于防御本能入眠。一项针对500人进行的“对睡眠需求变化”的调查发现,压力与睡眠有极强的关系。每当发生疾病、调动工作、死别、工作紧张时,人们对睡眠的需求反而会增加,睡眠的时间也会更长。特别是痛苦和烦恼接踵而来时,快波睡眠会增加。据此,专家提出,睡眠具有修复身心、平衡崩溃的奇妙功效。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过去人们对睡眠的传统认识是有问题的。

又如,人们常认为睡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长时间睡眠反而会使人昏昏沉沉,没精打采。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睡觉,容易促使其大脑中专管睡眠的神经中枢疲劳,而其他的神经中枢则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性反而会降低。另外,从脑电图来看,在这种睡眠中,慢波睡眠一点也没增加,睡眠的质量很差。

再如,人们过去认为几天不睡觉会使人发疯。事实上,专家们反复进行的不睡觉实验证明,几天不睡觉,人将出现判断能力低下、情绪焦躁不安等状况,但睡眠不足一旦达到极限,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绝不至于发疯。目前不睡觉的世界记录是由22岁的美国青年维尔多·朱尔创造的,他可以连续18天20小时不睡觉,而且之后只需睡上14个小时就能恢复正常。

我们现在对睡眠的认识还是极其肤浅的,但我们相信人类一定能够揭开睡眠的奥秘,掌握和控制自己的睡眠,使人生更有价值。

有研究认为,当睡眠不足达到极限时,人会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而不至于发疯。

猜你喜欢

节律状态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质量投诉超六成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
从新视角窥探历史的节律——评《开国皇帝武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