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3-04杜勇军黄德铨
戢 敏,杜勇军,陈 敏,康 健,黄德铨△
(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石家庄05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成都610072)
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于反复出血的Ⅱ度以上内痔或混合痔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现将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混合痔52例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Ⅳ度混合痔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行TST术,其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29~76岁,平均51.0岁,病程2~20年,Ⅱ度12例,Ⅲ度26例,Ⅳ度14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其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0.7岁,病程3~25年;Ⅱ度15例,Ⅲ度25例,Ⅳ度12例。纳入标准:(1)年龄在25~80岁之间,女性病例应未婚;(2)无合并严重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者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痔病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正常清淡饮食,术晨清洁备皮,以500 mL肥皂水清洁灌肠,先于左侧卧位屈髋屈膝行腰俞穴麻醉,麻醉显效后转膀胱截石位。
1.2.2 手术操作 治疗组以0.5%的聚维酮碘纱布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铺孔巾,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先用手指扩肛,再用内导管配合肛门镜扩肛。暴露观察痔核的分布、数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肛门镜(单开式、双开式和三开式)。将肛门镜表面涂上液状石蜡后整体置入肛门,可左右适当旋转肛门镜以调整其位置,充分显露痔核,于3、9点位肛缘皮肤各缝合1针以固定好肛门镜,拔除内导管。用强生“2-0”带针线,于齿线上3~4 cm范围内进行荷包缝合,对于脱垂较严重的痔核,可选择上述范围内的偏低位置进针,提升效果较好。若选用的是单开式肛门镜则不一定需要打结,于吻合器两侧孔道分别引出线的两端即可;双开式肛门镜则最好打结固定后再旋紧吻合器;若痔核在3个及以上者选择三开式肛门镜,在肛门镜视窗内黏膜下层行分段荷包缝合,一般先缝合3、7点位后在缝合线上挂一带线再缝合11点位。仔细检查TST一次性吻合器有无损坏,旋转吻合器的尾翼,取走塑料隔板,将吻合器头部顺着肛门镜的轴线置入直肠内,并将头部伸入缝合线的上端,尽量牵拉荷包线,以使尽可能多的脱垂黏膜进入吻合器的切割槽内,收紧荷包缝线并打结,再将挂线打结,用带线器通过吻合器侧孔道勾出荷包线和带线的末端,并将其用血管钳夹住。助手辅助固定肛门镜,术者将吻合器与肛门镜尽量持续维持在同一轴线上,持续牵拉缝合线及带线的同时旋紧吻合器的尾翼至保险刻度。顺着收紧的力慢慢将吻合器送入肛门镜内,击发吻合器,听到清脆的“咔嚓”声后,维持固定吻合器在关闭状态30~60s,然后反向旋转吻合器尾翼半圈,缓慢取出吻合器。若为女性患者最好配合阴道指诊,确认阴道后壁完整后再击发吻合器。检查切下的黏膜组织的数目和大小,并送病检。先剪断黏膜桥,在肛门镜内导管的辅助下,适当左右旋转肛门镜以充分暴露剪断的“耳朵型”黏膜桥断端,依次结扎或“8”字缝扎黏膜桥断端,仔细检查吻合口,若有出血,可用“3-0”可吸收线“8”字缝扎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退出肛门镜,若有个别外痔提升效果不佳者,可予辅助外痔剥离或切除术。予凡士林油纱及吸收性明胶海绵塞肛,置入熊珍栓,塔纱压迫,胶布固定,术毕安返病房。
对照组以0.5%的聚维酮碘纱布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铺孔巾,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钳夹外痔顶端,从外痔外缘向肛管内做倒“V”字形切口,血管钳提起皮瓣,剥离皮下外静脉丛至齿线附近,提起已游离的外痔,用血管钳钳夹对应内痔基底部,以“2-0”带针线在血管钳下作“8”字贯穿缝合,双重结扎,如结扎的痔核较大,可减去部分残端;同法处理其余部位痔核;视切口情况决定是否缝扎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凡士林油纱及吸收性明胶海绵塞肛,置入熊珍栓,塔纱压迫,胶布固定,术毕安返病房。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恢复工作时间(d)治疗组 52 6.58±1.34* 7.98±1.27* 11.72±2.29*对照组52 14.79±2.93 10.23±1.86 21.41±3.66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便中带血、术后切口渗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尿潴留、肛门会阴坠胀、手术有效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剥内扎术是一种建立在痔形成的“静脉曲张学说”基础上的手术方式,疗效确切,但因其痛苦大、愈合慢、并发症多、对肛门功能影响大等缺点,越来越不易被患者所接受。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2]根据“肛垫下移学说”经肛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用来治疗脱垂性痔,是痔疮的治疗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TST术[3]是在继承PPH 术“悬吊”、“断流”、“减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特制的吻合器,选择性切除齿线上约2 cm宽的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同时将断端进行吻合,使脱垂、移位的肛垫组织向上牵拉、悬吊,以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从而有效达到了缓解痔核脱出的各种症状;同时切断了位于黏膜下层供给痔的动脉,痔核因供血量减少,于术后2周左右逐渐萎缩,可减轻术后大便与黏膜断端的摩擦,减少了术后痔核出血的概率;因选择性切除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保留了肛垫的正常解剖结构[4],恢复肛门的自制排便功能,避免了术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精细控便功能[5]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切除和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上约1.5 cm的区域,此处感受神经极少[6],同时避免对肛管皮肤和黏膜层的外科损伤,可明显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和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TST治疗混合痔疗效与外剥内扎术相似。与外剥内扎术相比,TST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2]Longo A.Treatment of haemorrhoid disease by reduction of muscosa and haem orrhoidal prolapse with a circular suturing device:a new procedure[C].Rome: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f Endoscopic Surgery,1998.
[3]成川江,王启,吴韬,等.TST手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40-242.
[4]林宏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解剖生理学基础[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0,6(3):4-11.
[6]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