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运动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3-03-04杨红海赵霞云
林 琨 杨红海 赵霞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武鸣 530100
小儿脑瘫运动治疗的疗效分析
林 琨 杨红海 赵霞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武鸣 530100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运动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脑瘫患儿,尊重其监护人意见,协商治疗方案,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并根据治疗方案随机选取8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88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运动治疗,总观察例数168例。两组患儿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衡可比。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较对照组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发育正常比例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治疗措施对脑瘫患儿具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小儿脑瘫;运动治疗;临床疗效
小儿脑瘫(Infantile 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1]。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2]。据统计,目前小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2~2.5‰(每千活产儿),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以168例小儿脑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运动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来源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均符合小儿脑瘫的临床诊断标准 (《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编写,2005年)[5]。确诊后,尊重其监护人意见,协商治疗方案,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包括常规综合治疗、常规综合治疗加运动治疗两种方案。在监护人要求进行综合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0.3~2.8岁,平均4.5±2.1月;在监护人要求进行综合治疗加运动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8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龄0.4~2.9岁,平均4.6±2.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均衡可比。排除疾病:①智力障碍;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严重精神障碍;④癫痫。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①高压氧治疗,将患儿单独置入婴儿舱,其压力设置为1.5~2.0大气压,1h·1次-1·1d-1,15d为一疗程;②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刺激患儿的两侧腰肌等,其中,电流强度的大小设定为能使患儿的肌肉收缩为宜,20min·1次-1· 1d-1,15天为一疗程;③使用营养患儿神经细胞的药物,对患儿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 (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103-9β103)U·1次-1·1d-1,15天为一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之上,联合Bobath方法(运动功能强化训练),指导、训练患儿进行站、走以及爬等正常动作,同时要注意其躯干以及四肢的承受度,各动作要从小到大、强化训练,30min·1次-1·1d-1,15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 依据BSID(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关于患儿的治疗后的疗效判定[6-7]。对其MDI(小儿智力发育指数)及PDI(小儿运动发育指数)进行测定,其分值大于等于80分,记为发育正常;其分值在70~79分之间,记为临界状态;其分值小于等于69分,记为发育迟滞。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MDI、PD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MDI、P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患儿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MDI、PDI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的MDI、PDI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MDI PD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88 83.2±9.2*88.8±10.0△58.3±6.5*85.7±9.3组别 例数△对照组80 81.9±7.8 85.2±8.3 56.8±6.4 70.3±10.2
2.2 两组患儿的发育正常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育迟滞3例,临界状态1例,发育正常84例,发育正常百分率为95.45%,而对照组患儿发育迟滞10例,临界状态16例,发育正常54例,发育正常百分率为67.50%,观察组患儿发育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14,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发育正常情况比较 (n,%,χ2)
3 讨论
小儿脑瘫在婴儿期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等为主要表现,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表现为非进展性的,然而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变化[8]。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9]。平衡功能障碍在婴儿发育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给患儿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0]。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发育指数较对照组患者获得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发育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较为接近[11-12],充分体现了在高压氧治疗、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治疗措施对脑瘫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如坚持治疗,则对患儿的发育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小儿脑瘫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为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是对治疗脑瘫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就变得十分重要[13]。有报道指出[14],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根本目的是使患儿心身达到正常的发育,而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并配合适当的运动刺激可有效促进患者进行正常运动,促进患者姿势发育,缓解病态的异常。运动训练能够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或新形成的轴突或 (和)突触的效率,而为了提高突触的效率,坚持反复的强化训练则更容易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在高压氧治疗、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治疗措施对脑瘫患儿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增强患儿的信心,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熊国锋.运动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高危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23-1425.
[2]王丽娟.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54-55.
[3]梁秋雁,张盘德,杨杰华,等.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2009,24(12):1137-1139.
[4]蒙家纺,夏梓红,姚婧,等.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脑瘫疗效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3):432-433.
[5]苏丽代.脑瘫康复治疗的分析与体会 [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29(1):101-102.
[6]黄济炎,章芬.捏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16-17.
[7]栗滢波,张玉洁,徐贵侠,等.正常运动模式和强化运动量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24):172-173.
[8]韩红芬,王小玲.60例小儿脑瘫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临床观察 [J].内蒙古中医药,2011,13(16):52-53.
[9]王俐,郭晓英,唐梅,等.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50-751.
[10]陈善萍,齐红丽.小儿脑瘫的国内治疗进展 [J].哈尔冰医药,2011,31(3):215-216.
[11]何旭光,李兴.浅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147-148.
[12]邓柳玉,熊小翠.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28-30.
[13]王辉,闫炳苍,郭延昭,等.补益药配合穴位埋线对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2,33(10):1312-1313.
[14]郑先玉.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74-1375.
[15]王栩,托元灏,熊俊,等.针灸与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408-412.
R748
A
1007-8517(2013)14-0104-02
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