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神就是爱国革命的精神
2013-03-03姚德垚黄埔二十二期
■ 姚德垚(黄埔二十二期)
黄埔精神就是爱国革命的精神
■ 姚德垚(黄埔二十二期)
什么是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内涵丰富,说法不一,近些年逐渐趋于一致的认识就是爱国、革命。我赞成:黄埔精神就是爱国革命的精神。
报考黄埔军校的学子大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早期的追求革命,救国救民;后期的抵御外侮,保国安民。他们不是浑浑噩噩的一群,也不是寻求衣食的一伙,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与抱负又总是与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能够被黄埔军校录取是幸运的,除了身体条件、文化水平,思想品德是很重要的。黄埔军校门柱上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就提示考生应具备的品格和勇气。校总理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说:“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要学习革命先烈的行为”,“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要做革命事业,是从什么地方做起呢?就是要从自己的方寸地做起,要把自己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像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一概革除。”“立志做革命军,先要有什么根本呢?要有高深学问做根本!有了高深学问,才有大胆量;有了大胆量,才可以做革命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说中提出了对黄埔学生的要求,其核心思想就是爱国革命。这样的指导思想贯穿落实在军校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中,并在养成教育中树立、巩固。
黄埔军校学生一期又一期出了校门即奔赴战场。在东征、北伐中,黄埔师生成为革命军的骨干,站在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前列。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师生共赴国难,抗击日寇,前仆后继,英勇杀敌,很多同学血洒疆场,马革裹尸。1939年10月湘北大捷,亦称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官兵4万余人,而在清查我军伤亡情况时,战场上收集到黄埔毕业证章达数百枚之多。黄埔一期左权将军,血战太行山,以身殉国。朱德总司令写下悲壮的挽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拚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黄埔三期戴安澜将军,鏖战昆仑关,全歼守敌,远征缅甸,重创日寇。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授勋证书中称:“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军人之优良楷模。”黄埔四期谢晋元团长,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国旗不倒。民众唱道:“中国不会亡,你看那英勇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固守东战场!”黄埔六期赵一曼政委,在与日伪军激战中受伤被俘,威武不屈,凛然就义。她在留给孩子的遗书中写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千千万万的黄埔师生就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铸造黄埔军魂;弘扬爱国革命的精神。
伟大的事业铸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黄埔学生的共同责任。在台二十二期谭熙德同学有“统一大业心事重,夜夜故国梦”之感叹,不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已清晰呈现。我们要继承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携手前行。“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