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山区某典型碎石土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

2013-03-01徐静周毅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3年2期
关键词:堆积体坡体斜坡

徐静,周毅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2.陕西煤田地质化验测试有限公司,西安 710054;3.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43)

皖南山区地形地貌单元丰富多样,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安徽省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区域。随着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安徽省政府对皖南山区滑坡防治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重视[1-5]。在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支持下,获取截至2010年汛前皖南山区16个县的有效滑坡信息1 303条,据统计:碎石土滑坡占滑坡总数的60%,古滑坡堆积体的局部或整体复活滑动约占滑坡总数的8%,岩质滑坡约占滑坡总数的32%[6]。结合统计资料及现场踏勘调查发现,碎石土滑坡数目最多且与人类工程建设关系密切,对居民生产生活威胁最大,有必要对该类滑坡开展研究。目前安徽省地质灾害研究成果多为区域性规律和宏观的把握,未见针对皖南山区碎石土滑坡的细类研究[7-10];研究区碎石土滑坡“点多、面广”,不能大范围安装有效的监测设备,故有必要选取典型碎石土边坡,监测坡体变形情况,分析坡体稳定性,既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又为皖南山区碎石土类滑坡研究积累经验。

1 工程概况

合丰外东山滑坡位于黄山市歙县金川乡东南外东山合丰村,滑坡威胁158户居民、502人,合计财产约600万。该地区与浙江接壤,有乡村公路通过,交通较便利,当地山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丰富,居民赖以生存,搬迁难度大,急需有效的防治措施。

合丰外东山滑坡位于整个斜坡的中后缘,现有局部滑动两处,总滑动区域长约250 m,宽约185 m,该区N W侧以冲沟为界,SE侧以季节性流水冲沟为界。滑坡所在斜坡整体坡向244°,1996年6月暴雨引发小滑坡,形成小规模的槽状地貌,小滑坡长约150 m,宽约40 m,通过钻孔勘查揭露,滑坡堆积体厚度在5~13 m,平均厚度10 m,体积约6×104m3,属于小型堆积体滑坡。2011年6月19日,在雨水影响下合丰村公路边坡堆积体发生垮塌,整体坡高12 m,延伸长度100 m,滑坡体体积4 000 m3,造成当地公路阻塞,房屋部分损毁;同时在合丰滑坡N W近冲沟侧堆积体产生多条与蠕滑方向垂直的拉张裂缝,截至调查结束,坡上裂缝未贯通。几处破坏迹象及钻孔位置如图1。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研究区地处皖南山区属于浅切割低山地貌单元,除中西部地区约200 k m2范围为平原或丘陵平原外,余皆为中、低山地[11]。境内山峦起伏,河流深切,多处有1 000 m以上的山峰,普遍存在滑坡产生形成的高位势能及临空面,为滑坡的形成、产生孕育了动力条件和空间条件。

图1 典型碎石土滑坡边界勘查及监测布置平面图Fig.1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layout of the landslide boundaries

合丰滑坡所在斜坡呈典型的陡-缓-陡地形形态,以公路为界,斜坡前缘较陡,坡度一般25°~35°;公路以上,到斜坡中后缘合丰滑坡位置为一较缓,坡度一般在11°左右;斜坡后缘地形坡度变陡,直到岩质陡崖崖脚附近,坡度一般25°~35°,后缘岩质陡崖倾角60°~70°不等,局部近直立。斜坡前缘高程510 m左右,后缘分水岭处山脊高程约845 m,高差约335 m,整个斜坡纵坡向长约700 m,呈典型的陡-缓-陡形态;横向宽约300 m,横向上斜坡地形起伏不大。

2.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通过钻孔勘探及现场踏勘确定,研究区基岩为震旦系中统蓝田组-皮园村组(Z2l-p)岩体,为黑褐色、灰黑色、灰绿色薄-厚层状的硅质岩及硅质灰岩地层,局部零星含有条带状的石英脉。堆积体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物:黄褐色粉土、粉质粘土夹块碎石构成,半胶结;块碎石均呈棱角状,粒径较小,一般1~20 cm不等,无磨圆,杂乱堆积,岩性为强风化硅质岩。

研究区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新老地层交替出现,NN W向的背斜核部从斜坡中后缘穿过,合丰地区整体处在背斜构造的SW翼,SW翼代表产状:N20°W/SW∠30°,受区域构造影响,区内挤压带(面)、节理裂隙及小型褶皱密集发育。

2.3 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区气候湿润、雨水丰富,地表径流强烈,各类岩组裂隙发育,地下水富集条件良好。地表水主要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径流排泄主要以坡面流形式为主,入渗部分以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等形式排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丰雨期滑坡前缘近冲沟侧堆积体内有成股的水流出;受构造作用和风化变质作用强烈,岩体中结构面十分发育,为裂隙水提供良好赋存条件。

3 坡体结构特征

经钻孔勘查确定,滑体厚度2~10 m,合丰滑坡属于松散堆积体浅表层沿基覆接触带滑动,在小山脊及冲沟处均有基岩出露。

(1)滑体特征:通过纵剖面、横剖面(图2、图3)综合分析发现,1996年形成滑坡处和2011年产生裂缝区域堆积体厚度相对较大,最大厚度约15 m。钻孔取芯物质主要由灰黄色、黄褐色的粉质粘土夹灰块碎石组成。块碎石粒径较小,一般1~5 cm,岩性为灰褐色、灰黑色硅质岩,同出露风化基岩岩性一致。在孔深4~7 m范围,灰黑色块碎石含量较坡表减少。斜坡中下部堆积体厚度较上部大,斜坡上部残坡积强风化岩体厚度50~60 cm。

(2)滑带特征:滑带土分布在钻孔5.6~9.6 m深度,在强风化基岩上部,主要土性为白色粉土、粉质粘土,细腻、湿润可塑-软塑,手搓有滑腻感,多夹有白色砂粒,为含钙质较高的硅质岩风化变质成类似于石膏状产物,部分与黄褐色粉土混杂(图4)。在1996年已滑坡体钻孔滑带土分布较连续,在2011年变形斜坡的钻孔中,多为白色粉土与黄褐色粉质粘土混杂土体。

图2 滑坡1-1′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图Fig.2 Measure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file of Landslide 1-1′

图3 滑坡3-3′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图Fig.3 Measure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file of Landslide 3-3′

图4 钻孔取芯Fig.4 Coring

(3)滑床特征:滑床基岩主要为震旦系中统皮园村组(Z2l-p)硅质岩偶夹钙质条带,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发现,滑坡所在斜坡上覆于背斜SW翼,堆积体坡角一般7°~40°,背斜SW翼出露岩层产状一般:N17°~40°W/SW∠19°~45°。从钻孔取出弱风化岩心为灰白色、青灰色硅质岩,岩心沿层面产生的断面法线与岩心中轴线交角26°~30°,与背斜SW产状吻合,岩心多见钙质充填的节理裂隙,充填宽度1~2 mm。

4 变形特征监测分析

为了及时获取合丰外东山滑坡的稳定性相关信息,选用北京微玛特公司的SMARTDATA系列监测仪器,主要包括深部位移监测、一体化地下水自动监测及一体化自动降雨监测。

监测仪器自2011年8月安装调试完毕,自监测方案实施半年以来,坡体的总体位移较小。位移监测由上到下有3处倾斜测点,以钻孔ZK6为例,测斜仪分别安置在距离地表0.8 m、4.2 m、7.9 m处(图5),测斜仪能测得X、Y垂直坐标下两个方向,将X轴向安装固定与主滑方向一致记为A方向,处理数据时,向下滑动为正,将3个深度测得数据叠加后得到该测点垂直与主滑方向总位移量。Y轴方向设置为垂直于主滑方向的侧向位移量测记为B方向,将3个深度测得数据叠加后为该测点侧向总位移量。垂直滑坡主滑向位移量约为20 mm,位移变化呈波状,未出现较大的位移突变,但滑坡体不同深度位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位于坡体中部4.2 m处位移监测显示,位移量不到10 mm,浅表层0.8 m深处位移量可达30 mm,结合钻孔揭露的滑坡堆积厚度来看,在堆积体较厚的部位位移较大且坡体浅表层滑动可能性大。

图5 zk6深部位移监测曲线Fig.5 Monitoring curve of deep displacement at zk6

将雨量数据以相同时间叠加到位移图上,明显发现位移波动受降雨量影响,并呈良好的相关性和滞后性,往往在降雨后3 d左右引起位移波动。

5 降雨作用下变形特征分析

降雨是碎石土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取1-1′剖面,采用 Geost udio2007软件的sig ma、slope和seep模块,耦合降雨条件分析坡体在天然情况以及暴雨作用下的变形特征。降雨边界条件,每天降雨4 h,每小时雨量与物理模拟实验相同保持36 mm/h,即每日降雨量144 mm,与皖南山区大暴雨情况降雨量吻合。经过持续5 d降雨,坡体由最初的稳定性系数1.132降低至1.085,对应产生位移由最初的12 mm变为65 mm(表1),其中第三天位移值33 mm与监测数据接近,表明目前斜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雨季,当位移数据发生陡增突变时应采取适当的避让措施。

表1 降雨作用下稳定性变化Table 1 Stability variation under rainfall

以M-P法计算稳定性系数随降雨天数关系曲线为:

x方向位移-降雨时间关系曲线为:

y方向位移随降雨时间变化关系曲线为:

根据规范[12]中稳定性系数Fs划分值带入(1)式求得降雨天数x,将x带入(2)、(3)式求得不同稳定性系数时的位移值(表2)。

表2 滑坡稳定状态划分Table 2 Divisions of landslide stability states

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分析表明:降雨作用是影响合丰外东山滑坡的主要因素,当累积雨量小于518 mm、位移监测值小于48 mm时,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累积雨量在518~633 mm时,滑坡可能产生位移48~77 mm,稳定性系数在1~1.05之间,滑坡进入欠稳定状态,应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防灾建议,适当加密变形观测。当累积雨量大于633 mm,监测坡体位移值大于77 mm范围且有连续降雨天气,应向防灾部门发出预警,组织居民做好防灾避让准备,持续观测坡体变形,如变形持续增大,适当采取“砍头压脚”等紧急支护措施;如变形产生陡增突变,应及时组织居民转移。

6 结论

(1)皖南山区碎石土滑坡众多,在兼顾科研与地方政府防灾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将变形迹象明显、搬迁难度高、威胁居民多的合丰外东山滑坡定为典型碎石土滑坡。

(2)合丰外东山滑坡为碎石土沿基岩-覆盖层接触带滑动浅表层滑坡,滑体厚度在2~10 m,滑带土特征明显,为含钙质较高的硅质岩风化变质成类似于石膏状产物;滑面倾角与滑床基岩层面一致在26°~30°之间。

(3)1996年已滑动堆积体现处于稳定状态,垂直滑坡主滑向位移量约为20 mm,位移变化呈波状,未出现较大的位移突变,但滑坡体不同深度位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位于坡体中部4.2 m处位移监测显示,位移量不到10 mm,浅表层0.8 m深处位移量可达30 mm,坡体可能再次发生浅表层滑动。在位移监测数据陡增突变时应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通知居民采取适当避让措施。

(4)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每天降雨144 mm的条件下,降雨3 d产生位移33 mm与监测位移数值吻合,稳定性系数为1.085,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累积雨量大于633 mm,监测位移77 mm,稳定性系数小于1,滑坡进入不稳定状态,加之遇到连续降雨天气时应向防灾减灾部门发出预警,组织居民做好防灾避让准备。

[1]黄健敏,吴泊人.安徽省2004-2009年地质灾害统计分析[J].安徽地质,2010,(4):306-311.

[2]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调查与环境监测中心资料[R].

[3]沈艳杰.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0,(2):83-87.

[4]张润霞.安徽省主要自然灾害及综合减灾战略构思[J].自然灾害学报,1994,(3):15-23.

[5]贺平.安徽省地质灾害区划研究 [J].安徽地质,1998,(2):33-36.

[6]徐静,巨能攀,吴泊人,等.皖南山区滑坡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 [A].安徽省重要地质成果论文集[C].2012,(10):130-137.

[7]杨则东,李良军,鹿献章,等.徽(州)杭(调)高速公路(安徽段)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评价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86-93.

[8]张鑫.李双应,等.安徽省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23.

[9]王桂英.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 [J].安徽地质,2004,(3):213-215.

[10]吴跃东,向钒,等.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治[J].灾害学,2004,(4):40-46.

[11]安徽省区域地质志 [M].地质出版社,1987.

[12]中国地质调查局.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 000)(S).

猜你喜欢

堆积体坡体斜坡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某高速公路古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后退式注浆技术在隧道突涌堆积体加固处治中的应用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泥石流堆积体中的应用研究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