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2013-03-01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陈达祥

吉林中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痉挛偏瘫康复训练

林红霞,廖辉雄,王文靖,陈达祥,刘 牧

(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518109)

脑血管疾病目前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其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已仅次于恶性肿瘤而居第2位,虽然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致残率仍高达8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脑卒中后偏瘫是影响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主要功能障碍,在康复过程中患者一般均会出现偏瘫侧痉挛状态,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其出现对患肢自主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妨害,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2]。本研究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康复科治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均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符合全国1995年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脑卒中患者基本资料情况表( x±s,n=31)

1.2 研究方法

1.2.1 现代康复训练 患者均接受康复科现代康复训练,训练以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早期主要采用物理疗法,渐增作业疗法,病情较轻的患者可2种疗法同步进行。内容主要包括急性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等训练;恢复期进行如起坐、翻身、移动训练,肢体的被动、主动运动训练,呼吸功能、步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及康复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主要进行上肢、手指屈曲抑制及下肢痉挛抑制训练,以及踝关节背屈训练,强调根据患者痉挛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康复训练治疗。

1.2.2 中医按摩疗法 观察组患者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疗法,予患者脊柱两侧先施按法,天宗、肝腧、胆腧、膈腧、肾腧为重点穴位,自上而下进行2~3次,再施法,向下至臀、股及小腿后部,重点在腰椎两侧、环跳、委中及跟腱部。四肢先用摩法,次渐改揉法,从肢体远端推到近端,上肢重点在缺盆 、肩、肩贞 、曲池 、尺泽 、少海 、大陵 、阳池 、阳溪 、阳谷、手三里、合谷等;下肢重点在气冲、环跳、居、风市 、足三里 、阳陵泉 、血海 、委中 、承山 、太溪 、昆仑 、解溪等,手法刺激轻而平稳,以不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为度;最后予缓解舒筋法,沿痉挛肌走向反复揉按。1月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采用Ashworth痉挛分级(0~Ⅳ级)评价痉挛程度,显效指肌张力治疗后降低2级,有效指降低1级,好转为降低半级,无改善为无效;同时采用Fugl-Meyer[4]评分评价运动功能,采用 Barthel指数[5]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比较(n=31)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x±s,n=31)

3 讨论

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严重威胁。近年来,国内外比较认同规范的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感觉和日常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指出,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出现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后其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如各种平衡反射、翻正反射和后天学习获得的技巧性动作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皮层失去对低位中枢的调节控制,共同运动、姿势反应等低位中枢的原始反射和低级运动模式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了干扰,导致患者出现行为活动的异常[6]。偏瘫痉挛状态几乎在所有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出现,继发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对关节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加。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为人脑的可塑性与功能的可重建性,因此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对痉挛状态的有效抑制是康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采用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目前临床多趋向于综合疗法来治疗痉挛状态[7]。中医康复学认为,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是因为脑卒中后脑髓神机受损,损害其对肝筋的正常统摄,出现肝主筋的功能失常;此外肝之气血不足,使筋脉失于濡养,导致肢体痉挛状态的出现[8]。而中医按摩可疏经通络、调补气血,并可增强肢体局部营养,使肢体筋脉得到濡养,达到松解关节黏连和萎缩、灵活关节运动、缓解肢体痉挛状态的目的[9]。汪彩华等[10]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同时加用推拿手法,结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翁浩等[11]治疗偏瘫时在综合促通技术中引入按摩手法,其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1]林长荣.脑卒中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愈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114-1115.

[2]张文生,邹忆怀,谢颖桢,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12):723-725.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Fugl-Meyer AR,Jaasko L,Leyman I.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1.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J].Scand JRehabil Med,1975,7(1):13-31.

[5]李奎成,唐丹,刘晓艳.国内Barthel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37-740.

[6]柴雪艳,姜稳妮,范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6.

[7]谭娟,邓景贵,周文胜.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07.

[8]郑殿芳,武志毅,段丽军.针刺按摩并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30-132.

[9]谭毓,虞立勤,刘香弟.传统按摩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概况[J].北京中医药,2008,27(5):384.

[10]汪彩华,张俊.推拿对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42-43.

[11]翁浩,郭雪梅,刘呖,等.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26-627.

猜你喜欢

痉挛偏瘫康复训练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