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2013-03-01郑志国王海欣岳超李斌杨会清张忠科

治淮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基流泰安市需水量

郑志国王海欣岳 超李 斌杨会清张忠科

(1.山东省泰安市水文局 泰安 271000 2.山东省莱芜市水文局 莱芜 271100)

泰安市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郑志国1王海欣2岳 超1李 斌1杨会清1张忠科1

(1.山东省泰安市水文局 泰安 271000 2.山东省莱芜市水文局 莱芜 271100)

对泰安市河湖水生态现状分析,提出保护目标,通过确定泰安市主要河湖水生态蓄水量以及河湖外耗水量进行配置。通过采取地表水拦蓄,建设河湖生态湿地等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生态 保护 修复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用水量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形成尖锐矛盾,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超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河流断流、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水生态功能受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成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泰安市河湖水生态现状

1.1 泰安市主要河流水系

山东省泰安市河流均属雨源型山溪性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流域主要以北部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为主,南部为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稻屯洼位于东平县中部,三面环山。南靠大清河北堤,形成封闭洼地,既是东平北部山丘区河流的汇集区,又担负着大清河滞洪蓄水任务。

1.2 泰安市湖泊水库

东平湖是全省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大汶河下游东平县境内,上承汶河来水,南与运河相连,北有小清河与黄河相通,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滞洪区,分为老湖和新湖两部分,新湖区面积418km2,老湖区面积209km2,多年平均水面面积119km2。全市有大、中型水库共14座,其中岱岳区中型水库7座,新泰市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肥城市中型水库1座,宁阳县中型水库2座。

1.3 泰安市主要水功能区现状

依据《山东省水功能区划》,泰安市共划分18个水功能区,其中一级水功能区9个。根据2012年,水质达标的功能区有6个,不达标的功能区有12个,达标率为33.3%。

1.4 泰安市主要水生生物状况

泰安市区域内的水生维管植物,大致可分为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在不同的植物带中,有着不同的建群种和伴生种。湿生植物带分布在汛期水深不超过0.5m的区域,主要植物种类为蓼、芦苇等。挺水植物带主要植物种类是芦苇,其次是菰。浮叶植物带不太明显,大部分和沉水植物带混生在一起,浮叶植物主要植物种类有荇菜、莲和两栖蓼等。沉水植物带一般分布在水深1m以上的水域中,沉水植物主要植物种类有眼子菜等。此外,漂浮植物种类和生物量都很少,形不成独立的植物带。

湖库绿藻和蓝藻数量较多,甲藻、黄藻、金藻数量较少。干流水系寡毛类较为常见,东平湖区主要为多毛类和河蚬。常见的野生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火头鱼、鲫鱼、鲇鱼、泥鳅等。两栖类主要为青蛙、蟾蜍、甲鱼。鸟类主要为雁类、野鸭等。

2 河湖水生态保护目标

合理确定和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战略,保障河湖生态用水,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系统;保障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用水,改善和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3 河湖水生态保护

3.1 河湖水生态保护标准

依据《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中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水文综合分析法,以河流断面长系列水文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河湖内生态需水量,由生态基流、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生态环境下泄水量3个层次组成。生态基流指为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自净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而需要保留在河道中的最小水(流)量。断面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指在正常来水条件下,维持河流水生生物较好的栖息地而需要保留在河道内的最小水量。生态基流分非汛期和汛期两个水期分别确定,非汛期生态基流不低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汛期生态基流按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0% ~30%确定。

3.2 河湖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用水文综合分析法计算泰安市主要河湖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见表1,大汶河区地表水资源量13.34亿m3,河湖外耗地表水量8.678亿m3,河湖内生态水量4.662亿m3,河湖生态水量占32.9%。

表1 主要控制断面生态需水量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在优先保证河湖内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保护生态、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原则对河湖内生态环境用水进行配置。主要河湖在枯水年和枯水期生态环境用水不能满足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4 泰安市河湖水生态修复对策

河湖水生态保护重点是保障河湖生态蓄水量及合理的用水过程,依据水功能区划要求,控制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主要修复措施如下:

4.1 实施地表水拦蓄工程

为合理调配水资源,改善大汶河由于不同水期造成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泰安市在大汶河干流分别修建泉林坝、颜张坝、汶口1号坝、汶口2号坝、颜谢坝及唐庄坝等多个橡胶坝。有效拦蓄地表水,增加水体流量,改变缓流水体形态,改善水生态环境,恢复水体生物链,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4.2 河湖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被截留下来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国内有关学者对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污水的研究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处理出水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泰安市建设人工湿地条件较好,可以在大汶河流域泮河(天泽湖)、大汶河流域汶口、上泉、柴汶河、康王河、龙山河、大汶河(蒋集段)、宁阳沟、东平湖南岸、东平县汇河、稻屯洼、大汶河东平湖入湖口、旧县乡东平湖出湖口等重点河湖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以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

5 结语

为维护河湖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应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一是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尽快出台泰安市水生态保护条例和办法,强化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以用水总量控制为核心,优化配置水资源,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既要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等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也要兼顾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全面推进泰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全面推行开源节流,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中水回用率,合理分配水资源,逐步保障河湖生态用水。四是加强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监测,严格纳污总量控制,从源头上控制由于污染对河湖生态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基流泰安市需水量
振兴乡村经济“互联网+”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对比应用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永定河官厅下游段生态基流估算研究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基于奎屯河生态基流的研究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演变特征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皖南郎川河流域基流分割
辽河流域生态需水量计算及水资源分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