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琳台内接发球技战术特点分析①

2013-03-01王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马琳接发球使用率

王军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2001年9 月国际乒联实行11分赛制,由原来的21分制改为11分制,比赛中1分球在一局中的平均价值为1/11,即0.091。显然要比21分制中1分球的分值大近两倍,每一分球的重要性增大。因此11分制的总体特征:发接发转换快、比分变化快、比赛节奏快、比赛胜负偶然性加大,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力高度集中,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2002年9月国家乒联又推行了无遮挡发球规则,这一规则的实行对乒乓球比赛接发球技术带来深远的影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同志在无遮挡发球实施后不久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观点:一是接发球不再是被动防守,而应该是主动得分的机会,这在接发球的意识上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二是接发球技术“一体化”,这在接发球意识和手段上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两项比赛规则的实行,给乒乓球接发球环节带来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环节进行定量研究,探究新规则下乒乓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段上的技术特点,为乒乓球专项技战术训练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图1 马琳接发段二四板技术组合得分率统计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现役中国乒乓球队男子运动员马琳。主要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2000年、2003年、2004年、2006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冠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中文核心期刊上1998年至今的关于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对于这一研究领域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为本文最终完成做了大量铺垫。

1.2.2 录像观察法

本文对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半决赛马琳VS王励勤、1/8决赛马琳VS松平健太;2010年国际乒联巡回赛(科威特站)马琳VS许昕;2010年科威特公开赛马琳VS张继科,2010世乒赛团体赛马琳VS波尔的比赛录像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表1 马琳与五名选手比赛统计

表2 马琳接发球落点分布

表3 马琳台内接发球使用率与得分率情况

表4 马琳第二板接发球技术效果统计

表5 马琳控制+进攻类具体技术组合使用情况统计

表6 马琳接发球第6板后得失分情况统计

本文对马琳与五名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接发球段总共240个台内球数进行了记录(表1),主要对马琳接发球段中一分球中每一板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得失分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2.4 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

三段指标评估法是通过对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和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统计,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使用情况,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马琳接发球段技战术特点,因此对相关概念定义如下:

接发球段=接抢段+相持段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琳接发球区域特点

根据对方发球到本方台面上落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台内球、半出台球、出台球,台内球第二落点在球台内部,出台球第二落点越过球台端线,半出台球第二落点介于出台球和不出台球之间。根据对方发球这个特点,对5名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与马琳比赛的发球区域进行了分析,发现对手发球82.5%集中在台内球,半出台球为6.9%,出台球占到13.3%(表2)。通过此项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今世界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的争抢主要是在台内短球的较量,谁在接发球环节台内短球的处理上占据主动,那就在接发球段取得主动,从而建立接发球回合的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使我们更加关注接台内短球以及随后的技战术的训练安排。

2.2 马琳台内接发球得失分特点

通过表3分析得出:马琳与五名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在得分率方面:第四板的使用率最高(41.6%),相持段的使用率排第二位(39.9%),第二板的使用率列第三位(18.5%);在得分率方面:第二板得分率为73.3%,第四板得分率为45.5%,相持球的得分率为37.1%,这说明马琳的战术意图是想在前四板上结束一分的争抢,所以在接发球第四板的技术上采用进攻手段为主,因此失误的风险加大,所以在第四板的得分率可以达到45.5%,但同时失分率也在54.5%;马琳第二板的使用率虽然只有18.5%,但是得分率却高达73.3%,说明马琳接发球直接得分的能力很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运动员的重要原因所在;在相持球上,马琳使用率也有39.9%的比例,但是得分率为37.1%,虽然较第二板、第四板得分率偏低,但是达到这个比例也很难,因为直板运动员反手进攻能力相对不足,多数情况是从控制或被动防守转入正手进攻模式,最后多数相持球是通过大范围移动而得分。

2.3 马琳台内接发球技战术特点

2.3.1 第二板技战术使用特点

马琳第二板接发球技术以控制类技术为主,台内进攻技术为辅。台内进攻技术主要是正手挑打和直拍横拉,得分率排在前三位是:正手摆、反手摆、正手挑打,(表4)同时这三项技术得分成功率都在50%之上,说明这三项技术是马琳接发球中最主要的得分技术手段,直板横拉技术在马琳的技术体系中不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直板反面台内拧拉如果质量不高,就会被对方反拉或者牵制,马琳接发球主要是通过摆短技术控制落点使对手难以抢攻,从而为自己下一板进攻创造机会。

2.3.2 二、四板技战术使用特点

根据技术的攻防竞技特征可以把技术分为进攻类和控制类两大类。所以把接发球二、四板的技术组合可以分为:控制+控制类;控制+进攻类;进攻+进攻类;进攻+控制类。通过图1得出:马琳在接发段二、四板技术组合得分率最高的是控制类+进攻类,这类技术组合的得分率高达85%以上。统计结果和预测结果也比较接近,在对手发球落点普遍集中在台内区域,旋转性质以侧下旋为主。因此马琳接发球时通常是采用控制类的技术,在第四板出现机会时再采用进攻性技术手段。

在控制+进攻类的技术组合类型中,得分率排名前三位的技术组合:摆短+侧身正手拉;摆短+直拍横拉;摆短+正手拉。在第二板接发球选用的技术中,马琳以摆短技术为主,配合劈长技术。在摆短技术控制之后,第四板技术则以全台正手抢拉为主,配合以直板横打或者反手加力推技术。当使用劈长技术控制之后,第四板以正手反拉技术为主,配合以反手推挡技术(表5)。

从第四板得分区域上看,反手位得分率高达72.8%,而正手位得分率只有28.2%,可见反手位是对手控制马琳的主要区域,同时反手区域也是马琳得分的主要区域。

2.3.3 相持段技战术使用特点

马琳从接发球后第六板进入相持阶段,马琳接台内球相持段的使用率为40.2%,得分率为14.9%,在得分率上高于第二板、低于第四板。马琳还是有很强的相持能力,并且相持中并不落下风,在某些多板数相持上得分率很高。通过表6可知:马琳第六板的使用率高达57.7%,第八板的使用率为19.6%,第十板的使用率为12.4%,第六至十板的使用率占到89.7%。但是第六至十板内得分率最高在第十板;其次是第六板;再次是第八板。再从得分占总得分比率上分析可以发现:第六板占到50%,其次第十板为19.4%,再次是第八板为16.7%。第六至十板的得分占总得分比率为86.1%。总的看来,马琳在接台内球进入相持段中,第六至十板的重要性在增强。随着2002年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行,针对接发球二、四板技术衔接问题而提出“接发球技术一体化”。但是比赛对抗程度的增强,技术熟练性的加强以及技术隐蔽性的减弱,使比赛相持板数的比例在增加。接发球板数向第六板、第八板倾斜。因此在具体的技术训练中,要加大接发球后四、六板,六、八板的技战术组合的训练。甚至接发球八、十板的训练也要有一定的比例,使训练能够真正与比赛实际情况结合,提高训练的实战效果。

马琳第六板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马琳接发球第二板主要技术是正、反手摆短,88.9%的球在第六板是靠正手抢拉下旋或者正手反拉上旋得分,而中间第四板的衔接技术:正手(反)拉占50%,反手推占16.7%,侧身正手晃撇占11.1%。其中得分率最高的技术组合为:正手摆短+正手反拉+正手反拉;得分率并列第二位的是:反手摆短+直板横拉+侧身正手反拉;正手摆+反手推+侧身正手拉;反手摆+侧身正手晃撇+正手反拉。

马琳第八板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马琳接发球第二板主要技术是正、反手摆短来控制,第四板还是以控制或者防守为主,第六板开始转入正、反手进攻,第八板一般是第六板进攻的延续。

马琳第十板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马琳能够在接发球后进行到第十板才结束一分球,绝大多数与他超强的正手对拉能力有关,同时也和对方连续进攻马琳反手位时,他可以通过连续推挡技术过渡也有密切的关系。

3 结论

(1)马琳接发球有82.5%为台内短球,台内接发球技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

(2)马琳第二板接发球技术以控制类技术为主,台内进攻技术主要是正手挑打和直拍横拉,但是得分率排在前三位的是:正手摆、反手摆、正手挑打。

(3)马琳在接发段二、四板技术组合得分率最高的是控制类+进攻类,这类技术组合的得分率高达85%以上。这类技术组合中,得分率排名前三位:摆短+侧身正手拉;摆短+直拍横拉;摆短+正手拉。

(4)马琳从接发球后第六板进入相持阶段,他第六板的使用率高达57.7%,第八板的使用率为19.6%,第十板的使用率为12.4%,第六至十板的使用率占到89.7%。但是第六至十板内得分率最高在第十板。

(5)马琳接发球板数向第六板、第八板转移。因此在具体的技术训练中,要加大接发球后四、六板,六、八板的技战术组合的训练。甚至接发球八、十板的训练也要有一定的比例,同时接发球技术的一体化不仅局限在挑打技术上,其他技术同样需要做到一体化。

[1]张晓蓬,吴焕群.40mm乒乓球对比赛状态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65-66.

[2]李今亮,苏丕仁.对部分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进攻型选手技术实力的评估——兼谈十项指标评估法的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71-76.

[3]唐建军,刘丰德,蔡学玲,等.规则修改对乒乓球比赛观赏性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843-845.

[4]李振彪,单颖,孙雷,等.对乒乓球技术评估标准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126-129.

[5]苏丕仁.乒乓球战术新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85-87.

[6]唐建军.运动技术发展的特征、不确定性与竞技体育制度安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980-983.

猜你喜欢

马琳接发球使用率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幸福再出发,马琳走出婚姻低谷喜做爸爸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