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85,只看未来
2013-02-28刘莉
刘莉
和以前展览不同,除了作品,“再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海报上那些重量级的名字更加抢眼:王广义、方力钧、马六明、陈文令、张培力、武明中、岳敏君、南溪、袁晓舫、傅中望、薛松、魏光庆(以姓氏笔画为序)。伴随着这些名字出现的,是“政治波普”、“光头泼皮”、“大笑脸”……每个人的作品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正如岳敏君在开场中的发言,“我特别担心,所有突如其来的变革。我的作品,也许只有有过共同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受到碰撞。”
在湖北美术馆的影像展厅,张培力的作品“喜悦”的音效是一阵阵欢呼和掌声,画面上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安全生产的工作服”,语言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代表过去。“任何一个展览,都是为了将来,而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过去。”
2009年,湖北美术馆曾和深圳美术馆一起合作了“历史的图像——当代艺术邀请展”,这次的展览与之又有着文脉上的关联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85思潮),以武汉为始发地,不少艺术家以其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意识,利用历史图像资源进行当代性艺术创作”。
他们中的很多人走向北京和其他城市,今时今日,选择在这场展览上,以作品再聚首。作为观展者,我不能不说,每个人的创作状态都在这些年发生变化,此间的当代,永远是变化中的当代,未来的当代。
11月3日举行的开幕式上,有人在尖叫。“哇,F4(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和岳敏君)的作品来了三个人的。”岳敏君本人从到达现场,就被媒体和观展人团团围住,无法抽身。我不知道看展的人里有多少读懂了他们的画面,但我有理由相信,太多人在关注当代艺术的成长。
正是收藏与拍卖市场对当代艺术作品价值的不断刷新,让全世界的眼睛聚焦于此。我惊喜的看到,几乎每幅作品前,都站满了激烈讨论的人们。“这是911里受惊孩子的脸?”“不对,这应该是那次爆炸的遗孤。”
“湖北的观众对艺术作品里那些艰涩的,不容易理解的东西,会抱着一种新奇的态度去看。好奇心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关键的部分,如果都不好奇了,这个社会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