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武术教学中运动损伤现状与对策的研究①

2013-02-28龚云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部位身体素质武术

龚云峰

(荆楚理工学院体育部 湖北荆门 448000)

地方性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武术具有民族性、娱乐性、对抗性等特点,并且具有健体防身、发展心智、锻炼意志、培养竞争意识等功用,在地方高校体育选修课中,武术选修课越来越多地被大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由于武术这一运动自身的特点,运动损伤也会随之而来,而且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普遍较高;轻者可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武术教学活动,重者可能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得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限度,已成为武术教学和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校2010级、2011级且参加过武术选修课的学生中的260名在校学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一共发放问卷270份问卷,回收问卷265份,回收率98.1%,有效问卷为260份,有效率为92.9%。

1.2.2 访谈法

走访了一些武术教学教师和运动保健教师,了解运动损伤等相关知识;座谈了一些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对运动损伤情况做进一步了解。

1.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网络百度和中国知网搜索了关于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况,并参考了一些文献资料,为论文撰写提供了相关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发生率

从表1中可知在所调查的260名武术选修课的学生中,男生的受伤人数最多,但是损伤率比女生要少,为27.3%;女生受伤人数较少,但损伤率却最大为41.9%;由此可见,参加武术选修课的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从合计的情况来看,260名大学生中有80名学生曾经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率达到30.8%,由此可见,武术教学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是比较高的。

2.2 武术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

武术教学活动中,由于武术一般需要做一些弓步、马步等下盘动作,以及从静态突然旋转或从动态需要立即制动进入静态等动静转换,容易造成关节、韧带、肌肉等拉伤,严重者可能造成局部骨折。从运动损伤的部位依次从高至低的损伤率来看,依次是膝部、大腿、腰部、踝部、小腿、臀部、脚和上身等,百分率分别为26.3%、17.5%、15%、13.8%、10%、6.3%、3.8%、3.8%、3.8%等(见表2)。

2.3 武术教学活动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从表3中可知,我校大学生武术教学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技术不正确、局部负荷过重、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其他,所占比率依次为30%、21.3%、18.8%、13.8%和10%。

表1 武术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率统计表

表2 武术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统计表(N=80)

表3 武术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N=80)

2.3.1 准备活动问题

武术教学或训练之前应该做好准备活动,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身体的各个技能和肌肉韧带达到一定的兴奋状态,可以尽量减少后面武术教学或训练的运动损伤。如果不做准备活动就很容易造成武术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而且做准备活动时候要充分,但是准备活动的量不要过大,避免因准备活动量过大而造成的学生疲劳后才进入正式训练,使得身体机能已经过了良好的状态,从而引起损伤。

2.3.2 动作技术不正确

一套武术套路动作是有很多技术动作组合而成,从而使得武术的动作技术比较复杂、动作难度大,发力部位的掌握,很难让初学者难以掌握,之间经常造成运动损伤。

2.3.3 局部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

武术运动经常需要靠局部肌肉、韧带等发力去完成动作,经常使用身体某个部位去完成动作,加上过度的练习从而造成过度疲劳,这样也很容易因其损伤。

2.3.4 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学生在练习武术工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动作错误,而引起的损伤。

3 对策

3.1 做好准备活动

3.1.1 认识到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是在任何体育锻炼之前都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活动,否则在运动中就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可以根据即将进行的体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活动,比如:在进行武术训练之前可以进行有武术专项性的“武术操”准备活动,在进行足球运动之前可以进行针对足球运动的“足球操”的准备活动。因此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体情况以及季节气候等条件而定。

3.1.2 准备活动要充分

做准备活动时,尽可能地活动开各个关节和肌肉韧带,使其可以适应即将进行的体育强度;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准备活动要注意把握强度,因为过度的运动强度将有可能使学生在未练习武术动作之前就感到疲劳,这样对后面的教学效率是很不利的。

3.1.3 对运动负荷较大和易受伤的部位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

在武术课中,要针对经常使用身体某个部位去完成某个武术动作时的地方做足准备活动,当运动间歇时间较长时,运动前应再做准备活动。比如踝关节在武术的一些旋转落地动作中有一个制动旋转作用,这样很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所以在武术练习之前应该充分做好踝关节的准备活动。

3.2 规范武术技术动作

错误的武术技术动作往往不符合武术运动规律,可能给身体某部韧带、肌肉或关节加重负荷,当超强负荷超越了生理机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各种损伤。因此,学生应该在练习某武术动作之前,应该分解去掌握这项技术所需要的基础技术,并学会练习这种武术动作的基本功,最后组合成完整的武术技术动作。对初学的学生认真辅导,进行正确的技术辅导,一定要符合动作技术学习成型原理、运动生物力学结构原理和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

3.3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损伤总和该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网球运动有网球肘损伤、篮球运动膝关节比较容易发生损伤、足球运动踝关节容易发生损伤、羽毛球运动中肩关节容易发生损伤等等,武术运动中腰部肌肉容易扭伤等等。因此,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加强武术运动中易伤部位的锻炼,可以提高它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例如:由于武术运动经常使用旋转动作,需要靠腰部发力,使得腰部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我们可以多做仰卧起坐、侧卧起坐、俯卧背上展以及多做负重体转运动和涮腰等等来提高腰部的肌肉韧带的承受力和柔韧性。

3.4 提高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和武术专项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任何体育项目学习的基础,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频率一般少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素质、柔韧性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身体素质的好坏与其身体的肌肉的抗击打能力、柔韧性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关系。武术专项身体素质是针对武术运动的特点对人体某个部位的素质的要求,比如初级刀教学中经常要用到缠头和裹脑等动作,所以就对学生的腕关节的灵活性要求就比较高了,这就要我们在做准备活动时候有针对性的将自己的手腕的韧性具有一定要求。

3.5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局部运动负担过重

武术教师应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训练问题,不要连续长时间单一训练,使运动器官局部负担量过大,要循序渐进,肩、腰、腿等部的柔韧性训练,初练时不可急于求成,用力过猛;学习动作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解动作到整体动作。加强基本技术训练,确实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3.6 教学前检查场地和器械的安全

场地上有无杂物,是否打滑,器械是否脱落,地毯是否有洞、不平整,这些极易使得学生在做跳跃落地动作时发生扭膝关节或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老师要经常对场地、武术器械等进行检查,保证训练的质量,预防和减少关节部位的损伤。

3.7 普及运动损伤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运动损伤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如何去预防武术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能够在运动损伤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去治疗运动损伤,使得运动损伤程度尽量降到最低限度。

3.8 加强医务监督

要经常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发现有不良反应或疲劳时,不宜加大运动量和练习难度较高的动作。不要忽视小伤小病,要及时给予治疗处理,不带伤病参加训练或比赛,伤病初愈后参加训练比赛时,应根据医生的意见进行。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形成具有中国特有体育运动项目。发扬武术精神,我们应该减少损伤的出现,将损伤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1]吴仙娟,王予彬.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2):257-259.

[2]陈钺.我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2).

[3]方平.高校武术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

[4]赵敏,赵萍,常丹丹.武术套路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06,26(1).

[5]姚菲.武术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8).

猜你喜欢

部位身体素质武术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锻炼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