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病情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2013-02-26王秀梅司志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冠幅落叶松林分

王秀梅,司志国

(l.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l5043l;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落叶松(Larix spp.)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的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落叶松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林分关系密切,文章研究了落叶松病情指数与密度、海拔等因子的关系,为落叶松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l 材料和方法

l.l 研究地概况

研究样地设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境内,属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小岭余脉。位于东经l27°30'~l27°34'、北纬 45°20'~45°25'之间,平均海拔 300 m,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8℃,年平均湿度70%,年降水量723.8 mm,≥l0℃年积温2 526℃,年均蒸发量l 094 mm,全年无霜期l20 d~l40 d,年日照时数2 47l h。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

l.2 林分及立地因子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在20l2年7月进行。调查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林分因子、立地条件,选取标准地l5块,每块面积为20m×20m。详细记录各标准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环境因子。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和相邻格子法调查乔灌木和草本,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l,2]。

l.3 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

落叶松密度:采用每m2落叶松株数[3];多样性指数:乔木在20m×20m、灌木在2m×2m、草本在l m×l m的样方内,统计植物的种类、数量,计算Simpson指数[4];平均树高(m):由测高仪测得标准地每木树高取其平均值;平均胸径(m);测得每木胸径值求其平方平均胸径[5];平均冠幅(m);每木冠幅估测值的平均值;病情指数计算方法见参考文献[6,7]。

2 结果与分析

2.l 各指标调查结果

各指标调查结果见表l。

表l 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表

2.2 相关分析

2.2.l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落叶松的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表2),说明病情指数的变化受密度影响较大,随着落叶松密度的增加病害发生趋于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密度对林内的光照、温度、湿度、林木长势、生物多样性等因子影响较大;第二,密度增大,,对病原菌的积累、传播和侵染产生了便利,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第三,林木密度增大,林木之间争夺生存空间,树木长势弱,抗病性弱。第四,随着落叶松密度的增大,林内物种多样性小,对病害的抵御能力小,病害容易发生。

2.2.2 病情指数与胸径呈极显著负相关(表2)。说明随着胸径的增大,病情指数减小,主要原因在于胸径大的树木抗性强,树木代谢旺盛,抗病虫及感病后自我恢复能力较好

2.2.3 病情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2)。从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这主要因为林内物种丰富,为天敌的生存创造了良好条件,对病害有一定抑制作用;林内地被物、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林木长势好,对病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有些树种或灌草可以放出特定的化学气体,使病虫害产生忌避反应。

表2 病情指数与密度等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3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病情指数与密度等因子的关系,将病情指数作为因变量,密 度(X2)、平均树高(X3)、

胸径(X4)、冠幅(X5)、多样性指数(X6)、海拔(X7)等6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方程:Xl=34.73+l68.5l x2。方程复相关系数 R=0.895,判定系数 R2=0.792,线性回归显著,模型有一定的可靠性,回归方差分析见表3。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密度对病情指数影响最大。

表3 回归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病情指数与林分及立地因子相关分析,病情指数与落叶松的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胸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将病情指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病情指数与各因子的回归方程,表明密度对病情指数影响最大。主要原因在于密度对落叶松林的光照、温度、湿度、多样性指数及长势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到病情指数的变化。

[l]董鸣.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l996.

[2]王宝容.地植物学实习手册[M].云南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l998.

[3]杨松,谢开立,等.华山松疱锈病发生与林分因子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l6(2):209 ~2l5.

[4]马克平,黄建辉,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J].生态学报,l995,l5(3):268 ~277.

[5]杨慧珍,杨慧芹,等.森林经理调查中平均胸径的测定[J].林业勘查设计,2004,l32(4):52 ~53.

[6]赵素华,懂晓文,陈江燕,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J].辽宁林业科技.20l l,(3):l2 ~l4.

[7]刘峰.昆嵛山松枯梢病及腮扁叶蜂与林分立地因子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猜你喜欢

冠幅落叶松林分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峨眉含笑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