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在清代杨彭年紫砂壶器陶刻上的运用

2013-02-22路学红

江苏陶瓷 2013年4期
关键词:石瓢陶刻紫砂壶

路学红

(宜兴214221)

杨彭年(1772~1854年),字二泉,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杨彭年创作的壶式,多与文人合作题诗作画,追求文化内涵。他首创的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的工艺也得以流传,所制茗壶浑朴雅致、精巧玲珑,颇具天然之趣,他又擅长铭刻、工于隶书,追求金石味。当时,杨彭年与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朱坚(石梅)、瞿应绍(子冶)等人合作镌刻书画,至善尽美的成熟技艺为鉴赏家所珍爱,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现以杨彭年制作的紫砂壶为例,探索中国画在紫砂壶器设计上的运用。

1 中国画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国画源起古代象形字,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是中国画史的根源。我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出现了陶瓷画,它既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这些画幅中的艺术手法给汉代的石刻、砖刻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一时期的绘画形成以宗教为主题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也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画得到迅速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2 杨彭年“石瓢壶”对中国画的运用

图1石瓢壶

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变为冲泡散茶,茶壶得以迅速勃兴。紫砂壶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后来的陈鸣远、杨凤年、杨彭年等紫砂艺人将其推向发展高峰。中国画在紫砂壶器设计上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以杨彭年制作的“石瓢壶”为例(见图1),此壶的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壶身清刻中国画“竹子”,把款“彭年”,底款“阿曼陀室”,金石意味浓厚。清代以前仍以款识为主,壶腹上的刻绘不多,装饰性也不强,尚未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手法。一直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杨彭年、陈曼生等人出现,紫砂陶刻装饰才出现了质的飞跃,杨彭年等人在紫砂壶上刻绘出“中国画”,尽情发挥其技能,使陶刻几乎成为文人壶的独特标志,也将紫砂壶器上的陶刻装饰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3 杨彭年“半月壶”对中国画的运用

清代杨彭年等人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多艺术融于一体,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他对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都细细地揣摩,或工笔、或写意,感受其中的意境,并在紫砂壶上加以应用。杨彭年制作的“半月壶”(见图2),此壶以半个月亮为壶型,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半环形的壶钮做工细腻,在纵向上增添立体效果;嵌盖很严谨,子母线严丝密缝,整个壶浑然一体、协调一致,同时满足了实用要求;嘴流短粗匀称,嘴头有些许的收缩,不仅增添柔美气韵,实用性也得到极好的彰显;倒把随身势,与壶嘴的流势相应和。杨彭年制的这把“半月壶”,其细腻的材质、简练的线条,壶腹为一幅清静幽雅的中国画,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展现了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图2半月壶

中国画在紫砂壶器设计上的运用,除了上面介绍的陶刻手法,还有泥绘、雕塑(堆雕、镂雕、浮雕)、彩釉、贴花、彩绘、镶嵌等,再加上影响较小的剔红、铺砂、绞胎、包锡、印花、包漆描金、磨光等装饰手法。陶艺家在紫砂壶上设计装饰景物,无论是远山近水、空中明月等自然景观,还是垂钓老翁、顽猴偷桃等故事,装饰上除了使用少量可以使器物呈现绚丽多姿的施釉加彩手法,大部分则采用平淡朴实的装饰手法,使作品具有一种简约的美,带有乡间泥土的气息。中国画题材里较常涉用的小桥流水、微风轻岚、鱼舟唱晚等题材,都是表达特定人文情怀的载体。这些特有的中国画题材,被陶艺家带进紫砂壶器的设计中,不仅发展了紫砂壶艺,还使得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得以向前发展。

[1]王德安.紫砂壶上的诗茶题句[J].东方收藏.2012(3):26-27.

[2]宋伯胤.中国紫砂收藏鉴赏全集[M].吉林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石瓢陶刻紫砂壶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石瓢壶”探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