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罗湾客家话的音韵特点及与其他客家话的异同*

2013-02-22邢向东付新军孙红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元音韵母声母

邢向东,付新军,孙红举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一、概 说

罗湾村旧称罗家湾,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约8公里,州城商州区40余公里。全村处在秦岭南坡深山的一条狭长的大山沟中,两面高山耸立,大水岔河自西向东从村前穿过,全村人口65户308人,其中63户都是罗姓客家人。据发音人罗太金先生口述和陈良学先生考证,罗氏客家人原籍广东省长乐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其先祖带领全家远迁至湖南浏阳县,经过短暂的停留,又辗转迁至陕西商州西乡泥峪川附郭里五甲大水岔(今黑龙口镇罗湾,罗湾当时属五甲)落籍创业。”二百多年来,他们依然较完整地保留了客家人的风俗习惯,罗氏祠堂至今保留完好,其堂号是“豫章堂”。村内大人小孩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当地人称为“广东话”,村内人互相交流都用客家话,和外人交流则用本地的商州话。

2011年7月,邢向东带领付新军、孙红举等对罗湾客家话进行了调查,10月份付新军又作了调查核实,两次调查的发音合作人都是罗太金,男,70岁,中专文化,退休教师。

在词汇方面,罗湾话基本保留着客家话词汇的面貌,与商州话有明显区别,尤其是日常口语词。称谓词如:阿公(祖父),弥女(母亲,面称),娭子(母亲,背称),赖子(儿子),婿郎(女婿),舅爷(舅舅);一般名词如:月光(月亮),天过(明天),猫公(猫),勺嫲(勺子),舌嫲(舌头),翼拍(翅膀),话事(说话),面(脸)。另一方面,罗湾客家话长期受商州话的影响,其词汇

语法方面,罗湾话同样保留了一些典型的客家话语法特点,突出地表现在词法上,如广泛运用客家话所特有的区别性别的词缀构成新词,如:鸡公,猫公,勺嫲,虱嫲,牛牯。“子”缀表示小称,如:赖子、妹子、羊羔子、缝子、慢慢子。方位词后缀较多用“背、向”,如:上背(上面),后背(后边),山脑向(山上),路边向(路边儿)。表领属的结构助词用“个”,如:食个,女个,么个。典型的代词如:亻厓(我),佢(他),亻厓等(我们)、□隻itʂɑ(这个)、□隻kaitʂɑ(那个)、哪子(哪里)、麻个mɑkei(什么)、几(多、多么)。人称代词复数后缀用“等”,如:我等,你等,佢等。句法上,比较典型的是“分”(给)字双及物结构,如“亻厓分佢一本书”。(我给他一本书),或将直接宾语提到谓语前面,构成“S+O+V+O”句式,说成“亻厓一本书分佢”。比较句如普通话的“我比你高”,罗湾话既可以说“比你高”,也可以说“高过你”。

二、罗湾客家话的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25个

说明:

1.p在u韵前双唇颤动,实际音值为[pφh]。

2.送气塞音、塞擦音p、t、k、ʦ、tʂ、ʨ送气强烈,发音时能听到喉部的摩擦声。

3.v母发音时,在上齿接触下唇的同时,双唇闭拢,唇齿接触很轻,可以看作v与u的自由变读。

4.t在齐齿呼韵母前的实际音值是[ȶ],擦音成分很重,有时听上去就是[ʦ]。

5.ʦ、ʦ、s与i韵相拼时,舌尖及前舌面对准齿龈前部,有较重的舌叶音色彩,与其他齐齿呼韵母相拼时,也带有舌叶音色彩,但较轻。

6.tʂ、tʂ的发音部位是舌尖与齿龈之后的硬腭中部,听感上塞音成分较重,有时发音接近t、th。

7.ȵ的发音部位靠后,实际音值是[ɲ]。

8.h是比较典型的喉擦音,有时能听到小舌颤动声。

9.齐齿呼零声母音节前带有较强的摩擦成分,实际音值是半元音[j]。

(二)韵母49个,包括2个声化韵在内。

说明:

1.单韵母i的实际音值是[ɨ],有时略带圆唇色彩,在k、k、ŋ、h母后充当介音时,实际音值是[ɩ]。

2.u在tʂ、tʂ、ʂ、ʐ后面带卷舌色彩,是[ɥ],在f声母后发成唇齿浊音[v],上齿始终不离开下唇。vu音节则发成[v],但双唇较松地闭拢。

3.发y时,口型很松,唇形较展,只有两个字。

4.ɑ的音值就是[ɑ]。

5.o的实际高度介于[o]、[ɔ]之间,且偏央,是略低的[ө],不过与唇音声母相拼时舌位较高,是[ɷ]。

7.韵尾ŋ的实际位置介于n、ŋ之间,是[ɲ]。

8.oi、uoi两韵有时较难区分,系主要元音圆唇且舌位略靠央所致,但少数字有对立。记音过程中曾反复比对并观察口形,并用praat软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古蟹摄开口字中部分见母字有u介音,如“盖概”。入声(主要是山摄)开口字无u介音,合口字有u介音,如:割开koi≠聒合kuoi。

9.əu韵的主要元音ə已流音化,实际音值是[əu]。

10.on、uon、yon韵的主要元音是[ө],音色十分特别。其中on韵听感上似有u介音,有与uon韵合并的趋势,也是主要元音圆唇且舌位靠央所致。

(三)单字调6个

阴平35高低安婚暖买近 阳平21穷陈才徐鹅娘云上声42古展走体五女老 去声443盖抱汉大害岸用阴入33急竹积七锡歇削 阳入55杂渴麦宅读舌服

说明:

1.去声443调的调尾不太稳定,说话快时不出现,但在单字调中很明显。

2.阳入55调略有上升,大致是从4.5起向5度升,调尾有上冲的感觉。

3.古次浊声母上声字部分读上声,部分读阴平;全浊声母上声字部分读去声,部分读阴平。

三、罗湾客家话的音韵特点

(一)声母特点

1.古全浊声母已全部清化,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大多读送气声母,不过有些非口语常用字读不送气音,如:递ti,兑tei,栈ʦã,撰tʂuon。

2.少数非组的常用字今读为双唇音,反映上古“轻唇归重唇”的特点,其中以微母字为多,如:斧pu,分pən,味mi,蚊mən,问mən,袜mε。

3.精组字与见晓组字在齐齿呼韵母前有区别,精组读为ʦ、ʦ、s,见晓组读为ʨ、ʨ、ɕ,但有少数精组字读为ʨ组声母,如:絮ɕi,取ʨi,侵ʨiən,墙ʨi■ŋ;也有少数见晓字读为ʦ组声母,如:嚣siɑu,纠ʦiu,丘ʦiu,欣siən。

4.中古知庄章组开口字基本按照知二庄、知三章的界限分为两组,知二庄归入精组,读ʦ、ʦ、s,知三章独立为tʂ、tʂ、ʂ,合口字读tʂ、tʂ、ʂ。但部分止摄开口字以及通摄字读ʦ、ʦ、s母,如:诗sɿ,市示sɿ,崇ʦəŋ,宠ʦəŋ,烛ʦəu,束səu。庄组字的表现多有例外,不少归入tʂ、tʂ、ʂ母,其韵母也往往与同一音韵地位的知章组不同,例如止合三脂韵:衰ʂuai,帅ʂuai;效开二肴韵:抓tʂuɑ;流开三尤韵(与一等同):搊ʦεu,瞅ʦεu,愁ʦεu,搜sεu,瘦sεu;深开三侵韵:参人参ʂ■n;臻开三入:瑟虱sЕ;曾开三入(不读ʅ):侧ʦЕ,测ʦЕ,色sЕ;通合三东韵入声:缩so。

5.古日母字有三种读音。多数读白读音ȵ母,与泥母相同,如:惹ȵiɑ,耳ȵi,月ȵiЕ,热ȵiЕ;文读音声母有两个,一个读ʐ,如:入ʐɥ,然ʐã,瓤ʐ■ŋ,嚷ʐ■ŋ,另一个读零声母,如:闰iən,戎绒iəŋ,其中读零声母的字最少。

7.少数古溪母字今读擦音声母。如:启ɕi,去气ɕi,口hiεu,渴hoi,壳ho。

8.古疑母今读有四种。一等字今读为ŋ,部分合口字读v声母,少数遇摄字读为声化韵ŋ,例如:我ŋai,卧ŋo,熬ŋɑu,误vu,鱼ŋ;二等字有的保留ŋ声母,有的开口韵读为零声母,有的合口韵读为v,例如:硬ŋaŋ,雅iɑ,瓦名词ŋɑ,瓦动词vɑ,顽vã;三四等字部分读零声母,部分开口字读ȵ母,部分合口字读v母,例如:语i,尧iɑu,疑ȵi,牛ȵiu,魏vei。

9.古影母一二等开口字大部分读ŋ母,如:安ŋon,爱ŋai,懊ŋɑu,恩ŋ■n,少数读零声母,如:阿ɑ,鸦ɑ,矮ai,袄ɑu。合口字读v声母,如:威vei,腕von,挖vε,翁vəŋ;三四等字一般读零声母,如:意i,阴iən,厌iã,约io,但有三个字读ȵ母:淹蔫ȵiã,握ȵio。

10.古晓匣母合口字与f相混,即hu-、f不分,如:花fɑ,灰foi,户fu,少数匣母合口字读v母,如:换von,完还动词vã,黄v■ŋ。

(二)韵母特点

1.基本没有撮口呼音节。古合口字今读细音韵母时,绝大多数归入相应的齐齿呼。撮口呼只有y、yon两个韵母,y韵辖两字:橘ʨy、女ȵy/ȵi,yon韵 字 略 多,如:软ȵyon,卷ʨyon,全ʨyon,选ɕyon。

2.有两个声化韵■、ŋ。其中“唔■”表示否定;ŋ韵字都来自中古遇摄疑母,如:五午ŋ,鱼渔ŋ。

3.古入声的塞音韵尾p、t、k已脱落,古入声韵以主要元音相近为原则,或归入相应的阴声韵,或独立成韵,相对比较复杂。

4.古阳声韵尾m、n、ŋ中,m尾已全部并入n尾,即咸、山摄合流,深、臻合流。部分ŋ尾也并入n尾,主要是曾、梗摄文读韵母。宕、梗白读、通摄韵母保留ŋ尾。

同时,鼻音韵母有韵腹鼻化、韵尾脱落的趋势,其中咸山摄一等文读、二等韵的韵尾完全脱落,读鼻化韵;咸山摄三四等及臻摄开口一等、梗摄文读、宕江摄舒声韵,韵腹鼻化较重,但鼻音韵尾仍未脱落。

5.部分古开口韵正在产生合口介音,其共同特点是主要元音为圆唇元音,部分古开口韵已经形成合口介音,如部分古蟹摄一等见组字韵母为uoi,在自然发音状态下,带有明显的u介音。山摄字中,见系一二等字开、合口有对立,所以开口呼、合口呼区分很明显,合口呼字带u介音。

6.果摄字开合口合流,读o韵,少数常用字读ai、uai,当是上古音的保留,如:(我)ŋai,哪nai,惰白tuai。

7.假摄开口三等字的主要元音大多读低元音,如:车tʂɑ,姐ʦiɑ,写siɑ,夜iɑ,少数为Е,如:遮tʂЕ,蔗tʂЕ。

8.遇摄字逢舌尖音声母ʦ、ʦ、s和tʂ、tʂ、ʂ、ʐ时,韵母是u,逢其他声母读i韵。

9.蟹咸山摄一等、二等、三四等韵母有别。一等的主要元音为o,二等为a、ε,三四等为ε、Е、e、i。

如蟹摄开口字,一等为oi、uoi韵,二等为ai韵,三等知系为ʅ韵,其他为i韵,四等字多数为i韵,少数字为ei韵;蟹摄合口字,一等为oi、ei韵,二等为uai韵,三四等为ei、uei韵,例如:

咸山摄开口非见系舒声字一二等合流为ã,见系舒声字一二等有别,一等为on,二等为ã、i■n,入声字合流为ε,三四等合流,开口舒声字为■n、i■n,入声字为Е、iЕ,例如:

山摄合口舒声字,一等为uon、oi(个别为uoi),二等为uã(部分为on)、uε,三四等舒声字为i■n、on、yon,入声字为Е、iЕ,例如:

10.蟹摄一等,止摄三等和臻摄一等合口的端、精组字多失去合口成分u,读为开口韵,如:腿tei,内lei,罪翠ʦei,泪类lei,孙sən,损sən。

11.流摄一三等韵有别,一等字读εu、iεu,其中一等精见晓组字有i介音,如:斗tεu,豆tεu,走ʦiεu,狗kiεu;三等字读əu、iu,少数庄组字读εu韵,如:抽tʂəu,周tʂəu,流liu,修ɕiu,瘦sεu。

12.臻摄开口一等见系舒声字与咸山摄知章组合流,如:根k■n,垦k■n,很h■n,恩ŋ■n。

13.宕江摄开口字合流,舒声字主要为■ŋ、i■ŋ韵。入声字为o,io韵,与果摄韵母合流。宕摄合口舒声一三等字有别,一等字为u■ŋ韵,三等字读入梗摄,为uaŋ韵,例如:筐宕合三kuaŋ,逛宕合三kuaŋ。

14.曾摄一等白读与三等主要元音有区别,一等舒声韵白读为■n,与部分咸山摄三等字合流,三等韵读ən、iən,和部分一等韵文读合流。一等入声韵少数读Е(肋则黑),多数读ei,三等韵读i、ʅ,例如:

15.梗摄韵母有文白异读。其中舒声韵二等白读为aŋ,文读为■n、əŋ;三四等白读为iaŋ,少数四等字与三等有别,如“钉顶听零”读aŋ韵;文读为ən、iən、əŋ、iəŋ。梗摄舒声三四等合口字今读仍反映出合口字的特点,因此读入通摄的iəŋ韵。入声字二等白读为ɑ,少数有文读音ei,三四等多数为文读音i、ʅ,少数为白读音ɑ、iɑ,白读如:

文读如:

16.通摄一三等舒声字读əŋ、iəŋ、uəŋ韵,其中三等合口见系字如果声母未腭化,则与一等韵合流,读为uəŋ韵,如:公一等=弓三等kuəŋ,贡一等=共三等kuəŋ;如果已经腭化,则读为iəŋ韵,如:穷ʨiəŋ,熊ɕiəŋ,拥iəŋ。其他声组的一三等字完全合流,读为开口韵əŋ,如:丛一等=崇三等ʦəŋ,笼一等=隆三等ləŋ。

入声字一般与流摄韵母合流,韵母读为əu、iu,如:鹿ləu,速səu,六liu,肉ȵiu,少数与遇摄同韵,如:福fu,育i,曲ʨi,个别字与果摄同韵,如:目mo,缩so。

(三)声调特点

1.有六个单字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中古平、入两声按清浊分为阴阳两类,去声不分阴阳,全浊上归去声。

2.中古入声字今读阴入和阳入,阴入调值33,阳入调值55,阳入的调值比阴入高,与一般的阴高阳低情况不同。

阴入来自古清入字,如:答tε,接ʦiЕ,割koi,质tʂʅ,北pei,阳入来自古全浊入字,如:绝ʨiЕ,侄tʂʅ,食ʂʅ,贼ʦei,读təu,古次浊入归阴入、阳入的都有,而以归阴入的为多,归阴入的如:捏ȵiЕ,若lo,岳io,力li,归阳入的如:热ȵiЕ,落lo,麦mɑ。

3.部分次浊平、次浊上、全浊上字读为阴平调,其中次浊上字最多,这是客家方言的普遍现象。次浊平如:拿nɑ,囊naŋ,聋ləŋ,拈niã,牙子ŋɑ,昂ŋ■ŋ;次浊上如:野iɑ,买mai,礼li,美mei,柳liu,冷laŋ;全浊上如:坐ʦo,社sɑ,徛ʨi,稻tɑu,淡tã,动təŋ。

4.部分古清平字今读为阳平或上声,读阳平如:愚i,魁kuei,幽iu,芳f■ŋ,读上声如:棵ko,居ʨi,恢fei,攻kuəŋ,这种现象应该是受当地方言影响所致。

5.古次浊上和次浊入的归调多数与阴调类相同,不过也有部分字归入相应的阳调类。

次浊上随全浊上读去声的如:哪nai,与i,乃nai,米mi,耳ȵi,以蚁i,岂ʨi,累lei,蕊ʐuei,伟苇vei,卯mɑu,诱莠iu,敛liã,染冉ȵiã,允尹iən。

次浊入读阳入的如:热孽ȵiЕ,拽iЕ,捋loi,逸i,落烙骆酪洛络乐lo,麦脉mɑ。

6.古全浊上和全浊去的一些字今读阴调类的上声调。全浊上如:巨拒距ʨi,厦sɑ,肚腹təu;全 浊 去 如:度təu,固ku,溃fei,缓fon,皖von。

7.部分舒声字读入声调,其中古清平字读阴入,去声字多读阳入,此外还有少数浊平、上声及去声字读阴入,例如:

清平 读 阴 入:阿ɑ,呼fu,需ɕi,津ʨiən,于i,稽ʨi,知tʂʅ,羌ʨi■ŋ。

去声读阳入:兔təu,陛pi,氏ʂʅ,雉tʂʅ,富副fu。

浊平、上声、去声读阴入:耶iЕ,徙ɕi,旨ʦɿ,矢sɿ,尾mi,臂pi。

8.部分入声字今读非入声调,其中清入字归阴平(鸽ko督təu甲kɑ吸ɕi)、阳平(匹pi)、上声(撒sɑ撤tʂɑ讫ʨi僻pi)、去声(亿忆抑郁i泄ɕiɑ)的都有,而以归阴平、上声的为多;次浊入多数归阴平(拉lɑ入ʐu沫mo物mo)和去声(翼i匿ȵi幕mo),少数归阳平(鄂ŋo癞lε)和上声(略掠ʨi栗li);全浊入主要归阳平(狭ɕiɑ浊ʦo匣hɑ涉ʂЕ)和去声(闸炸ʦɑ疾ʨi),少数归阴平(术ʂəu铎to昨ʦo镯ʦo)。

四、从与其他客家方言的比较看罗湾客家话

如前所述,据家谱记载,罗湾客家人是由广东长乐(今五华)经湖南浏阳,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迁移至此的。历经近二百五十年,罗湾客家话较好地保留了客家话的特点,但它所发生的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本节将罗湾方言与其他客家话做简略的比较,旨在观察罗湾话在哪些方面保留了客家话的特点,哪些方面有了自己的创新。

(一)声母比较

1.古全浊声母字的今读。罗湾话古全浊声母字今读绝大多数为送气音,与其他客家话无别。例不缀举。

2.非组字的读音。古帮非组字的今读,罗湾话的读法与一般客家话基本没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古非组字白读为双唇音,其中非敷奉母读p母的数量很少,微母字读m母较多,这是客家话的普遍特征,罗湾话也不例外。

3.古泥来母字,罗湾话不论洪细均有别,属于客家话中泥来母“不混型”,与大多数客家话相同,也与源方言五华话相同。

4.古见系字,罗湾话在古一二等韵母(今洪音)前读k、k、ŋ、h,在三、四等韵母(今细音)前腭化为ʨ、ʨ、ȵ、ɕ,而且部分精组齐齿呼字也混入了ʨ组字。这一点与广东、福建的客家话不同,与江西的客家话比较一致,应当看作是客家人迁徙到商洛以后的演变。罗湾话部分见开二字声母也已腭化,如效摄字“搅敲巧”腭化,“孝”文读腭化,白读未腭化,其他未腭化;山摄字“奸涧颜雁”腭化,“晏瞎”未腭化,“辖”文读腭化,白读未腭化。大致规律是口语中常用的字不腭化,非常用字腭化。商洛市的其他客家话中古见系细音字腭化的比罗湾还多。

此外,罗湾话少数溪母字读擦音h/f,古晓匣母合口字读f,少数读v,这在其他客家方言中也较普遍地存在。

5.罗湾话有ȵ母,除了来自泥母、疑母以外,还有部分来自日母,如“软惹耳热”等,这也是客家话普遍特征的反映。

6.古知庄章组声母,罗湾话以知二庄、知三章为分域,前者与精组合流为ts、ts、s母,后者独立为tʂ、tʂ、ʂ母,在客家话中属于精知二庄与知三章分立的类型。具体和江西三都、于都、丰田等相同。如果联系官话方言,那么罗湾客家话属于知庄章分混的昌徐型。

(二)韵母比较

1.基本没有撮口呼韵母。罗湾话除了y、yon两韵(辖字不多)外,再没有撮口呼韵母,都读齐齿呼,和绝大多数客家话相同。不过调查中发现,不少字正在由齐齿呼向撮口呼演变,有的字存在两读。同时商洛的其他客家话撮口呼字比罗湾多,这预示着罗湾话的撮口呼韵母将会按照词汇扩散的方式逐渐增多。

2.阳声韵的演变。中古的三个阳声韵尾*-m、*-n、*-ŋ,罗湾话*-m尾已经并入-n尾,曾文白读梗文读的-ŋ尾也并入-n尾。除了咸山摄二等字的韵尾有脱落(韵腹鼻化)以外,其他都保留得较为稳固(咸山摄三四等、宕江摄韵母主要元鼻化)。这种情况与粤东、粤西、闽西的客家话不同,而与江西的客家话比较一致。

3.入声韵的演变。中古入声字的塞音韵尾,罗湾话已经完全脱落。这一点与绝大多数客家话不同。不过,罗湾话入声字的读音与浏阳、大余相似。考虑到罗湾客家人在迁入商洛以前,曾经在浏阳停留的事实,这一共同点颇耐人寻味

4.一二三四等的分混。罗湾话蟹咸山摄一二等有别,一等韵主元音是o,二等韵主元音为a、ε,三四等主元音一般为ε、e。谢留文指出,客家话普遍能区分蟹摄、山摄一二等韵,咸摄区分一二等的主要是闽西、江西的客家话。不过能区分一二等的主要是见系字。谢留文指出江西的客家话咸山摄三四等字主要元音为ε、e(山摄不限于江西),比二等高。罗湾话能区分一二等的也主要是见系字,同时蟹、山摄中一些非见系字的读音归类也反映一二等有别。罗湾话三四等字的读法,与江西铜鼓等类似。

5.梗摄字的韵母。罗湾话梗摄字有较复杂的文白异读,其中舒声韵白读层为aŋ、iaŋ,文读层为■n、ən、iən、əŋ、iəŋ,读n尾和ŋ尾属不同的层次,ŋ尾的层次更晚。入声字和舒声字相匹配,白读层为ɑ、iɑ,文读层为ei、i、ʅ。这一点和大多数客家方言相同。

6.深臻曾梗摄舒声韵文读合流。与上一条相应的是,罗湾话深臻曾梗四摄舒声韵文读合流,读ən组韵母,与一般的客家话相同。同时,罗湾话部分曾开一白读与咸山摄知章组、梗开二文读合流为■n韵。与罗湾相同的客家话如:广东连南、清溪,香港,闽西秀篆、武平、宁化,江西三都、赣县,广西西河等。说明罗湾话这一点并非自身的创新。

7.鱼虞无别,支与脂之无别。谢留文指出,这两点是反映客家话较早期特点的现象。罗湾话不存在上述特点。

以上撮口呼的逐渐产生,阳声韵、入声韵尾的变化,尤其是入声韵尾的脱落,反映出罗湾话比其他客家话演变较快的特点。

(三)声调比较

1.罗湾话有六个单字调,其中上、去不分阴阳,平、入分阴阳,且阴入低阳入高,属于客家话中最普遍的类型。

2.罗湾话部分次浊平、次浊上、全浊上字读为阴平调,其中次浊上字最多,也与大多数客家话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罗湾话与湖南浏阳、平江等的客家话声调系统非常接近,如浏阳:阴平35,阳平13,上声21,去声53,阴入3,阳入5,共6个单字调。这一点与入声韵的演变相映成趣。将来也许应当将罗湾话与湖南、江西的客家话进行更细致的比较,以深入考察罗湾客家话的源流。

3.罗湾话古次浊入分归阴入和阳入,这一点也同大多数客家话相同。

4.罗湾话部分古清平字今读阳平或上声,部分舒声字读入声调,部分入声字今读非入声调,也许可以看作是该方言后期的演变。

综上所述,尽管罗湾客家话保留了客家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但由于长期处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及其他南来移民方言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见系开口三四等字声母腭化为ʨ、ʨ、ɕ,撮口呼韵母的逐渐产生,塞音韵尾的脱落所导致的入声韵的消失及与阴声韵的合流,部分鼻音韵尾的合并、弱化及主要元音的鼻化,止摄三等字韵母舌尖化为ɿ、ʅ,遇摄、通摄入声字韵母裂化为əu,少数入声字归入其他舒声调,等等。

过去,罗湾村有自己的小学,老师来自本村。统一的学校语言可能对方言的保存起到一定的作用。从2011年起,随着入学人数下降,本村的小学已经撤并到其他非客家话村落。这一变化可能会促使罗湾客家话加速向权威的关中话靠拢。对罗湾客家话的调查已经刻不容缓。

[1]陈良学.宁化石壁:陕西客家的不解之缘——陕西客家十姓氏源流举隅[C]∥石壁与客家世界:第三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2]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朱炳玉.五华客家话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ʦ、tʂ]的类型[J].方言,1990,(1).

[5]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6]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的源流与演变[M].长沙:岳麓书社,2003.

[8]邢向东.论陕南方言的调查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8,(2).

[9]陕西客家联谊会.陕西客家人[C].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

[10]周同春.汉语语音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元音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根据中韩声母差异针对韩国学生的声母教学对策
Playing with “ar”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