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鲈鳗》在台意外称霸
2013-02-20
环球时报 2013-02-20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上映16天,票房3.5亿新台币(约合9000万人民币),台湾观众一边大喊着“低俗”,却一边亲手将本土喜剧片《大尾鲈鳗》(海报见右图)推上了台影史票房榜冠军的宝座。该片目前创下的纪录是“最短时间破3亿票房的台湾本土电影”,它直追的目标即是台影史票房冠军《海角七号》(约5亿新台币)。 《大尾鲈鳗》是一部典型的本土喜剧,靠闽南方言、普通话和英语掺杂出的笑果取悦观众,讲述了一个由台湾老牌综艺天王“猪哥亮”扮演的台乡下摄影师进城意外成为黑老大进而在黑白两道间挣扎的无厘头故事。《大尾鲈鳗》片名以闽南方言解释即“大流氓”,而该片被不少台湾媒体称为 “充满流氓习气”,片中粗口频出,荤段子频现,“令人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方言电影泛滥时的景象”。 这样一部低俗指数颇高的电影为何能成为台湾今年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影片,答案是它吸引了太多曾经根本不看电影的台南观众。台湾电影市场以前主要在北部,北部的电影院线不但影院多而且看电影的人口也多,台湾南部过去根本不被列为电影的主要消费市场,因此几乎年年的台湾十大卖座电影都得靠北部观众撑场。《大尾鲈鳗》的到来改变了这种“北热南冷”的现象,而且一举贡献出“南热北冷”的局面。具体来说就是该片吸引了台湾南部绝大多数40岁往上的中老年观众,迎合了他们的乡土生活情趣。而与之相反,文化水准相对较高,看惯了小清新之作的台湾北部观众则对该片嗤之以鼻,认为这样的电影票房越高越证明台湾电影的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