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蓥市2006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2013-02-20滕朝霞四川省华蓥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华蓥638600

吉林医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死因保健死亡率

滕朝霞 (四川省华蓥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华蓥 63860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既是评价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又是政府部门进行妇幼卫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生存与健康水平,对华蓥市2006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来自全市13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报告对象为常住户及居住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中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1.2 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死亡病例均填写死亡报告卡,死因诊断和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

1.3 质量控制:根据监测点所有的活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进行审核,剔除重卡,有疑问的个案进行调查核实更正。每年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层层查漏、补漏,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2 结果

2.1 死亡率:2006年~2010年共计新生儿死亡率为3.99‰,婴儿死亡率6.5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11‰。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呈波浪式下降。

2.2 死亡年龄构成: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45.45%~72.73%,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0.83% ~55.1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5.83%~75.86%。

2.3 死因及顺位: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意外38例(25.00%),出生窒息22例(14.47%),肺炎14例(9.21%),出生缺陷13例(8.55%)。在各年度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意外占11.63% ~39.29%,出生窒息占7.14%~27.59%,肺炎占6.98% ~16.67%,出生缺陷占3.57% ~11.63%。

3 讨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文化程度和儿童生存状况的主要指标[1],婴儿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2]。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共同努力,为全市妇女和儿童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8.03‰,4.87‰)低于全国(16.4‰,13.1‰)和四川省平均水平(17.1‰,12.02‰)。5年平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99‰、6.52‰、10.11‰;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39.47%、64.47%、35.53%,符合儿童死亡的一般规律,提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在5岁以下儿童死因中,意外、出生窒息、肺炎、出生缺陷分居前4位,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5.00%、14.47%、9.21%、8.55%,其中绝大部分死亡儿童均系可避免死亡,这一结果表明: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将会得到进一步降低。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3.1.1 安全管理因素:5年来,意外始终居死因的前两位,占11.63% ~39.29%,主要是水淹死、交通意外、意外窒息。因我市河道池塘较多、公路贯穿各村,地理环境存在隐患,年轻父母又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老人的照顾不周,儿童的无知和好动好奇天性,促使了意外的发生。

3.1.2 医疗水平因素:5岁以下儿童死因中,出生窒息占7.14%~27.59%,肺炎占6.98% ~16.67%。受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及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的限制,胎儿宫内动态监测不完善,产前评估不准确,产科诊治的延误,新生儿窒息复苏措施不力,儿科急救水平低下,导致了出生窒息和肺炎患儿的死亡。

3.1.3 保健服务因素:出生缺陷在各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因中占3.57%~11.63%。孕期保健不规范,健康教育不到位,孕妇及家人孕期保健意识缺乏,产前筛查的缺如,失去了干预的时机,不可治愈的出生缺陷增多;儿童保健的缺如,家长缺乏儿童常见疾病与意外防范意识,延误疾病的诊治,忽视意外的发生。

3.2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

3.2.1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意外发生的突然性、未预料性、原因的复杂性、场所的多样性,要求全社会提高儿童意外防范意识,健康教育是关键,只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健康教育,全社会及家长才会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性,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及时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意外的发生。

3.2.2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配置必要的急救设备,以保证产科、儿科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医务人员接产技能及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接产和处理新生儿窒息的能力,提高儿科急诊救治水平,尤其是对新生儿的急救能力;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规范产时监护,密切观察产程,采取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疑难急重病例进行及时的转诊,使患儿能够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减少死亡的发生。

3.2.3 规范系统保健管理:借助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降消”项目的契机,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开展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实行专案管理;孕前、孕早期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普及口服叶酸,开展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等[3],预防胎儿宫内窒息及减少畸形儿的发生;教会家长科学育儿及常见儿童疾病的防治知识,降低儿童患病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及早获得治疗,从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1]杨 宏.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03.

[2]顾灵惠,李 忠.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4):407.

[3]曾建武,冯 云.湘潭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与思考[J]. 医学信息,2010,23(11):329.

猜你喜欢

死因保健死亡率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