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发动机故障谈施工设备现场管理
2013-02-20ZHONGChuan
钟 川/ZHONG Chuan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水电施工企业施工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信息闭塞、物资供给差、设备转移频繁、人员流动性大、操作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加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缺乏了解,因而设备的现场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对一起设备发动机事故的分析,将水电施工设备现场使用、维护过程中的一些典型而突出的问题抛出,针对问题从管理角度加以解决。
1 故障分析
1.1 故障表象
一台某知名品牌75吨级液压挖掘机大修后累计运行326h出现发动机“抱瓦”事故,拆检情况如下:①拆检分动箱与主泵连接处,发现内部全是油渍,分动箱与主泵联结的减震胶块均已老化(变硬和变色)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其中一块已脱落;②第三缸有一道活塞环断裂,活塞环槽等部位有大量积炭和油垢,拉出缸套发现有严重锈蚀的痕迹;③进一步检查发现第三缸(含其它五只缸)缸套严重磨损,磨损0.35mm,剩余活塞环开口端隙均达2.8mm左右(正常值是第一道 0.724±0.191;第二道 1.08±0.191;第三道0.572±0.191),严重超标数倍;④油底壳拆开后,发现大量黑色(原色为牛筋色)丝状物、碎屑以及半个O型密封圈。
1.2 故障分析
由于减震胶块变质、与连接齿刚性接触相互摩擦挤压产生丝状磨屑和大小不等胶块,这些异物通过发动机通气孔随机油回路到达油底壳,导致吸油盘吸油不足,最终导致缸套润滑不良造成事故。
1.2.1 异物来源和产生的原因
1)丝状物和碎屑 经与分动箱和主泵联结处的减震胶块比对,材质一致,判断丝状物和碎屑为减震胶块与连接齿相互摩擦挤压形成的。但减震胶块应该柔软有弹性,作用是避免刚性接触以减少传动时的冲击和噪音,为什么会摩擦挤压变为磨屑呢?那只有一种可能,减震胶块老化变质(变硬、变色),与金属连接齿刚性接触相互摩擦挤压产生。减震胶块之所以变质,是由于原来环境是不接触油品的环境,因此减震块为不耐油的橡胶制品,由于发动机机油的渗漏,受到机油浸蚀,导致其老化变质。
2)O型密封圈 此O型密封圈是轴端密封,作用是为防止发动机方向的油液进入。正是由于在发动机与分动箱联接过程中,该密封未装配到位而最终损坏脱落,导致发动机机油进入联接处,从而导致减震胶块变质。
1.2.2 大修环节分析
1)该发动机投入使用后就出现曲轴后油封漏油,无疑是装配质量问题引起。
2)事故发生后对发动机的拆检发现,大修发动机更换的缸套、连杆上未发现该公司标识,因此不能认定是该公司的正品配件。
3)从监修的驻厂人员的修理日志中发现,该人员未全程按规定进行监修,对回装过程未能严格监控,导致发动机修理存在问题。
1.2.3 大修后运转管理情况分析
1)发动机安装投入后,在磨合期内,操作手反映发动机动力不足,同时出现曲轴后端漏油现象(在磨合期内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属维修质量问题)。
2)发动机回装投入生产后,运转159h后从作业一队调入作业二队后运转167h,直到发生事故。检查该机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除日常维护保养外,还按照250h做了正常保养,并更换了全套滤芯。但由于保养不细致,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走过场,未能及时发现橡胶制品脱落产生的悬浮物。
3)发现该设备发动机曲轴后油封漏油后,为满足生产需要,一直在“带病”坚持工作,直到故障发生。
2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回顾整个故障过程:修理装配——漏油,发动机与分动箱联接——密封圈脱落,使用及管理——带病工作,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工作执行到位,事故就不会发生。通过这一事故不难看出,设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水电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1)人员自身的问题 任何工作效果的好坏,是由人的责任心和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本案例的修理装配人员、驻场监修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工作走过场,遇到问题互相推诿,踢皮球,得过且过。
2)管理形式粗放和管理制度的不落实 施工设备由于使用环境差、多变,使得施工设备现场使用和维修管理的难度比生产线、车间等环境相对固定的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难度要大得多。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管理粗放无量化指标、重使用轻维护保养、设备“带病”作业、各项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俯拾皆是。
3)缺乏激励和监督机制 水电施工决定了施工条件恶劣,远离总部,人员配备相对精简,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工作中对规定的内容执行不到位,疲于应付,缺乏激励、督促和监管机制,工作中走过场现象相对普遍。
3 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
1)劳动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人来执行,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的知识结构、工作阅历和经验、岗位资质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标准时,应尽可能细化、量化和可操作化,使其容易执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对本系统各级人员进行摸底,掌握其基本情况,分层次、分时间、分地点地安排各类培训,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本岗位的基本技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设备物资系统各类人员每年的累计培训人数多达千人。
2)针对各施工现场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注重细节、立足专业,从各项管理业务中最基本的记录、数据、标准、制度和现场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便各项制度更易执行。基本做到了用制度进行管理,而不是人管理人。
3)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水电施工设备现场使用及维修管理水平。为此,我公司主管部门总结并制定了“五个坚持,三个提高”原则,管理重心下移,强化现场管理,狠抓管理制度和规程的贯彻落实。
五个坚持是指:①坚持项目的进退场设备必须状态完好,有检验鉴定记录,有移交手续;②坚持“人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推行单机核算和机长负责制;③坚持“十字作业”法,加强维护保养,使在用设备始终保持状态良好;④坚持项目现场设备安全运行,文明作业,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⑤坚持现场设备的监督检查、年度评审工作,奖罚到位。
三个提高是指:①提高现场机械技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爱机意识;②提高现场机械技工的技术素质,把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落到实处;③提高施工设备现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4 结 语
管机必须管好人,树立为工程施工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去搞好设备物资管理工作,不要总处于辅助被动地位。设备物资管理工作要同生产经营工作一起抓,做到“三个同时”,即在安排生产经营任务的同时,部署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在检查生产经营情况的同时,注意检查设备使用技术状况;在总结生产经营情况的同时,总结设备物资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把设备评优活动与经济责任制奖罚相结合,把设备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与待遇相结合,把职工设备物资管理意识与岗位竞争相结合,积极推行单机核算,将司机、维修人员的利益直接和产量、安全、成本挂起钩,每月考核公布兑现。通过以上管理制度及措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管理得到提高,企业利益最大化得到保证,这也是管理提升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