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本路径
——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3-02-20熊文斌
熊文斌
(吉首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湖南吉首 416000)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本路径
——以吉首大学为例*
熊文斌
(吉首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湖南吉首 416000)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较其他高校更为艰难.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民族地区高校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的就业工作路径.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增强就业工作的执行力;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力;拓展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工作的推动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践行“平民大学”理念,扩大学校影响力.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基本路径
今年是我国建国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建国以来毕业生就业最难的一年,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更为艰难.从市场来看,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的原因,加上经济不够发达,吸纳毕业生就业能力十分有限,就业市场狭小.从学生来看,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大多为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他们有的可能面临就业能力问题,更有的是存在就业观念问题,甚至还有的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破解就业难题,确保学生充分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作为,需要毕业生拼搏,也需要学校努力[1].作为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努力探索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本路径,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增强就业工作的执行力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学校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面临的困难也更多,涉及到生存和发展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有明确的方向、统一的意志、关键的决策,落实“一把手工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执行力.
(1)明确方向,确定目标.面向市场,调整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优个性的复合型人才是民族地区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更多的关注是学校发展问题,因此把学校办大是办学方向,办成综合性大学是办学目标,学校的定位追求的是“综合”两字,学校的专业追求的是“数量”的增加.大家知道,市场决定学校生死存亡,学校办学必须面向市场.然而,民族地区高校越办越大,越来越趋向综合,不求实际、不讲高校办学规律,都以综合性大学的建制和规模应对专业需求极强的市场,显然是不相适宜的.所以,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成为“一把手”的头等大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2)统一意志,凝聚人心.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是民族地区高校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在办学方向和目标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有些专业要发展,有的专业要改造;如有的专业要增加招生计划,有的专业要减少招生计划或者停止招生等等,这必然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部分教师要重修转岗,部分教师工作量加重.所以阻力必然存在.面对阻力,是妥协退缩,还是坚持前进?这需要“一把手”统一全校师生的意志,凝集人心谋发展.
(3)关键决策,形成机制.民族地区高校“一把手”必须坚定不移抓就业,因为只有毕业生充分就业,才能招生兴旺,只有招生兴旺,才能学校发展.作决策是一把手的天职,但作决策又不能事无巨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发挥就业机制的作用.就业的机制应该包括就业的全员参与机制、目标机制、操作机制、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内容.
(4)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把手”最能鼓舞士气,要形成全员抓就业的校园氛围就必须“一把手”身先士卒.要体现自己对就业的重视,要保证自己在就业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游俊教授开展了对贫困毕业生的的“一对一”帮扶,他联系的数学与统计学院2009级李清同学失去父爱,家庭贫困,游书记不仅从生活上关心,更是从思想上帮扶,使这位同学找回自信和勇气,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该生还在《吉首大学报》2012年5月31日发表《父爱依存》文章表达对游书记感激之情;校长肖湘愚教授利用自己社会资源介绍用人单位来校选聘毕业生.在书记、校长的带动下,全员关注就业已经成为吉首大学的一道风景.
2 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力
要寻找解决就业难的有效路径,首先要解决人员的问题,因为人也只有人才能去胜任这项工作.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来讲,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确实是任重道远.根据对湘鄂渝黔边区高校的交流和调研显示,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业指导教师严重缺乏.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条件艰苦,工作待遇不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由于指导教师的严重不足,就业指导只能流于形式,也只好以就业讲座来代替.民族地区高校要解决就业指导教师的问题,靠引进教师无法达到目的,因为地域的原因引不进来;靠培养也无法完成,因为地域的原因还会流走;靠待遇留人,更是无法完成,因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待遇根本无法与其他高校比.吉首大学的做法是借用外力来解决.
(1)借用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在各院系辅导员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中聘请,成立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师团,就业指导讲师团成员担任学校就业指导课的主讲教师.
(2)借用校友的力量.从成功校友中聘请就业指导的讲师,让校友们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讲授创业就业的感受与经验.
(3)借用用人单位的力量.从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中聘请就业指导讲师,让他们为学生讲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引导毕业生提高自身素质,实现成功就业.
(4)借用对口支援学校的力量.民族地区高校一般都有重点高校对口支援,吉首大学对口支援的有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可以聘请这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客座教师,定期来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3 拓展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工作的推动力
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地域的偏远,信息的不便,必须重视特色化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由于贫困生较多,必须重视人性化的服务平台建设;由于就业市场开拓困难,必须重视品牌化的供需平台建设;由于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就业能力方面的问题,必须加强立体化的就业指导平台建设.
(1)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力求突出特色化.民族地区高校一般都远离大中城市,交通不便,为节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与招聘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就业工作必须抓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好时机,完善毕业生就业网络,要嵌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一体化系统,学校的就业网站还要与省内外大型网站如中国企业人才网、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保持畅通链接,并建立长期合作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吉首大学与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联合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了校园OA办公系统,实行了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一卡通”.“一卡通”的信息服务也成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一大特色,不少省内外高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2)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求突出人性化.民族地区高校一般来说贫困生所占比例较高,且大多来自农村,因此贫困生就业是学校就业工作重点,学校必须搭建人性化就业服务平台.要对弱势群体毕业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在就业心理、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方面予以指导.要强化对贫困生的就业援助,一方面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另一方面在就业推荐上给予帮助.
(3)加强毕业生就业供需平台建设,力求突出品牌化.民族地区高校要联合地区高校,合作打造品牌化的就业供需平台.东北高师就业联盟、中南高师就业联盟等已经做出了品牌,值得民族地区高校学习.由吉首大学牵头成立的泛西南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也已经有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18所高校参加,就业联盟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作,也实现了毕业生就业资源的共享,其品牌效应将在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逐渐显现.
(4)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平台建设,力求突出立体化.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上地域的原因,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也掌握不够,这都要从方方面面进行指导,要开展业就业观的引导、求职的技巧指导,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信息的提供、就业心理的辅导、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实践的锻炼等立体化的就业指导平台建设[2].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是立体化就业指导平台建设的关键.吉首大学联合四省市边区高校就业指导专家编写了全程就业指导教材《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该教材于2008年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过学校的使用,效果很好,目前,湖南省还有其他高校也在使用这一教材.
4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他们在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弱,这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的用人单位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兴趣不大,这是主要原因.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必须重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努力提升毕业生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3]
(1)重视贫困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学校实施了吉首大学提高贫困生个人能力项目,专门划拨经费,对贫困生个人各项能力提高的项目比如计算机能力、语言能力等均予以经费支持.实施项目的目的很简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给贫困生经济上的支持,不如在能力发展上予以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许多贫困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成功实现了就业.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实施了“吉首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园”项目,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学校还与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合作,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立SIYB培训基地,开展了SIYB的创业项目培训.通过培训,有许多学生成功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聪软件创办人于成聪就是典型代表,2012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4]
(3)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都要利用假期进行调研或实习或打工,利用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市场、企业,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4)重视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制定素质教育拓展方案.如吉首大学商学院制定并实施了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取得了较好效果.学院依据已被社会广泛认同的职业经理人标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受训人员除接受国内名牌大学MBA的主要课程培训外,借鉴哈佛的案例教育,重点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接受实际锻炼,聘请企业老总导师团负责对受训人员全过程跟踪观察、考核和识别,实行政府、企业和学校结合的模式,竞争淘汰原则贯彻培训工作的始终.
5 践行“平民大学”理念,扩大学校影响力
学校的特色与创新,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学校视察时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在学校视察时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学校视察时高兴地说“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
民族地区高校一般所处区域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其办学理念不能照抄其他高校,而只有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才能提升学校影响力.吉首大学办成“平民大学”已形成了全校上下的共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去向、服务地方的效果上均力求体现“平民大学”理念.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平民大学”理念.学校着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人才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品牌,得到社会的认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长刘献君教授认为吉首大学是地方高校办学的一个典范.
(2)在毕业生就业去向上体现“平民大学”理念.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服务“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政策和措施,激发了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热情.以2010年为例,学校毕业生当年在湘西、怀化、张家界、常德就业人数分别为1 191人、285人、402人、218人,在大湘西就业人数达到2 09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49%.现任桑植县西莲乡党委书记的吴俞萍就是村官典型代表,她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挥洒热血,深受百姓拥戴,被推选为十八大代表.
(3)在服务地方的效果上体现了“平民大学”理念.据湘西自治州的统计,有70%以上的初高中教师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乡镇以上的党政干部中,吉首大学的毕业生占了40%以上,州委委员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吉首大学.另外,怀化、张家界、永州、邵阳、娄底、常德等地区的初高中教育也绝大多数由吉首大学毕业生在支撑.
[1] 郭连锋.大学生就业支持系统探析[J].教育书育人,2010(11):22-23.
[2] 苏玮玮.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科技信息,2012(36):116-117.
[3] 申 凯,雷 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92-93.
[4] 刘宏波,刘 任.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42-244.
(责任编辑 陈炳权)
Explor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s——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ONG Wen-bin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for Graduates,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 China)
Compared with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s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s find greater difficulties in work of graduate employmen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ll employment of the 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s,a suitable work path for the university employment must be explored.We must improve the employment execution force,improve the security force,and expand employment ideas to enhance employment work force.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s must also be promoted to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ness.Colleges must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 as to enlarg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llege.
colleges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s;graduates;employment;basic path
G520
A
10.3969/j.issn.1007-2985.2013.05.022
1007-2985(2013)05-0089-04
2013-05-2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0C1108)
熊文斌(1965-),男,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学生工作部副研究馆员,副部长,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