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警告韩国别轻举妄动

2013-02-19

环球时报 2013-02-19
关键词:核试核试验韩美

●本报驻朝、韩、日、德、法特约记者 李威 王刚 李珍 青木 杨明 ●甄翔 在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是否支持对朝鲜强硬制裁”的问题被反复提出。同一天,欧盟正式批准对朝最新制裁方案。急于用“最严厉”方式约束朝鲜的韩国转向中国施压。韩联社批评中国“不愿动真格的”,推迟了安理会制裁决议出炉。有韩国政府人士甚至以“认真考虑”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相威胁。但在不少国际媒体看来,追加制裁已成为一个老套且低效的脚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说,中方愿就安理会审议朝核试问题与有关各方继续保持沟通,但强调要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德国《日报》评论称,中国会作出符合自己外交的准确判断。19日起,针对朝鲜可能发起的“挑衅”,韩美在东海进行联合反潜训练。朝鲜《劳动新闻》则将韩国接连的军事训练称做“无法容忍的挑衅”。《柏林评论报》评论说,随着又一轮恶化局势的行为开始,和平的喘息正在这一地区变得愈发微弱。中国否认接到朝鲜要再次核试通知 “中国外交部否认朝鲜已经向中国通报即将进行核试验”,在中方18日发布这一消息后没多久,韩国和日本媒体就对此进行了报道。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发言人洪磊表示,“不知道英国路透社的报道从何而来”。此前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朝鲜已经向中方通报年内将再进行一至两次核试验。日本“记录中国”网称,中国再次敦促有关国家保持冷静和克制,称目前朝鲜半岛局势错综复杂且极度敏感。 按照韩国媒体的预告,韩国政府会在18日公布有关朝鲜核试验的报告,说明朝鲜有没有使用浓缩铀。但直到18日晚,韩联社报道称,韩美仍在动用一切情报手段收集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大气样本。据《韩国经济》报道,用于观测朝鲜半岛的韩国“阿里郎3号”卫星未能准确拍摄到朝鲜进行核试验的正确地点,韩国对朝监视能力受到质疑。 为什么证实朝鲜在核试验中是否使用浓缩铀如此重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说,使用浓缩铀是一条实现核弹小型化“更快且更确定”的途径。相对于丰富的铀矿资源,朝鲜的钚存量有限,生产又需要较长周期。而且,制造钚的冷却塔会释放出可见蒸汽,会被卫星捕捉到。与启动核电站提炼钚的钚核弹不同,拥有大量铀矿的朝鲜如果成功进行了铀核弹试验,那么从采掘原料到制造核武器的整个核周期将宣告完成。随着制造核弹头事实上越来越不受限制,这意味着朝鲜可以成为无限大的核拥有国。 “朝鲜第三次核试发出的最危险信号是,核武器可供出售。”印度《德干纪事报》称,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设计生产简单,工艺可靠,甚至在投放前未曾进行过测试,但一样造成10万人丧生。朝鲜测试铀弹等于向全世界,当然也包括向潜在的买家宣布,朝鲜现在拥有了可用于制造武器的核材料生产线。美国前防长盖茨曾说,历史说明朝鲜“会向拿得出钱的所有人出售自己掌握的任何东西”。那么谁会对花大把美元购买武器动心呢?对于这一问题,美国《纽约时报》的答案是:每年投资数十亿美元发展核计划的伊朗,十多年来一直寻求核武器的“基地”组织,以及仇视以色列的阿拉伯富商,他们可能会为真主党或哈马斯掏腰包。 对于此次朝鲜核试验的真正威力,日本杂志《周刊朝日》18日称,虽然还无法详细了解朝鲜核试验的规模,但可以肯定,日本已经被全部纳入朝鲜中程导弹的射程之中。朝鲜官员曾说,如果攻击一个核电站,就能引起320倍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可以把日本从地球上抹去。而极其危险的是,从朝鲜发射导弹袭击日本只需要七八分钟。但法国电视五台认为,朝鲜在铀浓缩方面技术恐不过关,弹道导弹也十分粗糙,而且很难维持发展武器的巨额预算。 与外界的紧张气氛不同,18日的平壤像往常一样很平静。当天是朝鲜民众“光明星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环球时报》记者在街上看到有不少小朋友在滑冰或玩雪橇,去年开业的综合休闲服务设施柳京院门前的空地上还在举行群众体育比赛。不过在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上,题为“轻举妄动的代价是悲惨灭亡”的文章强烈批评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的发言是“前所未有的最恶劣挑衅性妄言”。金宽镇说对朝鲜要做好用导弹“在开战之初就打断命脉致死的准备”。该报同时批评,韩国接连军事训练是“无法容忍的军事挑衅”。 就在朝鲜发出这一警告的同一天,韩联社报道称,为增强韩美联合作战能力,以有效应对朝鲜可能发起的潜艇挑衅,韩美从19日至24日在东海联合进行反潜训练。韩国将派出 “世宗大王”舰和“栗谷李珥”舰等宙斯盾舰、护卫舰、巡逻舰等十余艘舰艇和P-3C海上巡逻机。美军也将派出海上巡逻机。德国《柏林评论报》评论说,朝鲜的核现状还是未知数,韩美又展开了新一轮恶化地区现状的行为。韩以加入美反导系统威胁中国 18日,欧盟外长会议正式批准对朝制裁新措施。德新社称,与同时讨论的叙利亚问题相比,在朝鲜问题上取得一致,对各国外长来说容易得多,几乎没有什么争论。据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说,一次次核试验表明朝鲜已经关闭了谈判大门,欧盟将禁止各国购买朝鲜债券、贵金属或提供贷款;制裁货物清单将进一步加长,包括一些可用于核导弹开发和制造的物品;同时颁布针对一些人的旅行禁令。 而对于韩美日一直大力推进的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决议案,韩联社称,出台时间可能要比预想迟一些。该报道说,这是因为中国至今对强化制裁没有表示明确立场。韩国《每日经济》评论说,与希望对朝鲜“动真格”的韩美不同,中国更愿意采取“不温不火”的制裁,中国领导层可能认为,如果对朝鲜“下重手”会将其推到悬崖边上。韩联社称,中国正为今后如何处理对朝关系苦恼,也需顾虑与韩新政府的未来。这是一个以此次特殊情况为基础的战略性选择。 韩国《朝鲜日报》18日报道说,鉴于中国对制裁朝鲜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 韩国政府相关人士称,如果中国继续“纵容”朝鲜,韩国只能认真考虑参加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这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因为如果韩国加入该系统,那么中国向美国发射的洲际导弹可能被提前拦截,中国对此异常敏感。 “在不断升级的危机和双重压力下,北京外交官仍扮演着关键角色”,瑞士《新苏黎世报》评论说,中国一直在向朝鲜核试验施压。《星岛日报》社论称,尽管中国表态强硬,但面对一匹“没有缰绳的马”,北京又能做多少事去控制住它呢。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美就朝鲜核试的嘴仗正在升级。中国官方媒体认为,对朝鲜第三次核试承担更大责任的应是华盛顿而不是北京。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报》评论说,利比亚曾有研制核武器计划,但在西方欺骗下取消了,卡扎菲的下场众所周知。“美国怎么还守在非军事区边上?”美国《迈阿密先驱报》18日质问说,韩国人口是朝鲜的2倍,经济为朝鲜的40倍,而且能获得美国武库中最现代化的武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60年前结束了朝韩战争,但现在美军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守在那里。 “是该想想要对话还是要战争的时候了”,德国欧洲金融网18日提醒说,各国都在张牙舞爪地展示肌肉,东北亚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误判的成本在增加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朝鲜问题正反复写着一个熟悉的脚本,朝鲜挑衅,然后国际社会谴责,接下来朝鲜孤立加剧一段时间。朝鲜政权似乎确信自己能挺过一次次的风暴。曾多次赴朝鲜访问的CNN记者齐诺认为,“我去过朝鲜很多次,知道他们只要有一丁点的不安,就会把门彻底关上”。《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与之前不同,现在误判的成本高得多。 美国《赫芬顿邮报》称,或许即将上任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会对北方邻国采用不同的策略,或许美国新国务卿克里会想办法跟北京联合行动。当前东北亚地区正赶上一批新领导人上任,这既是机遇,也存在危险。机遇在于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进行尝试,危险在于政治经验的缺乏可能导致行动可行性认识出差错。 日本研究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学者仲村澄世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制裁是老一套手法,新方向应当是制裁同时,主动派特使等进入朝鲜,和金正恩政权谈判,甚至不用拘泥于六方会谈,可以多国主动和朝鲜进行沟通。脆弱、敏感和孤注一掷的朝鲜需要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本报驻朝、韩、日、德、法特约记者 李威 王刚 李珍 青木 杨明 ●甄翔 在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是否支持对朝鲜强硬制裁”的问题被反复提出。同一天,欧盟正式批准对朝最新制裁方案。急于用“最严厉”方式约束朝鲜的韩国转向中国施压。韩联社批评中国“不愿动真格的”,推迟了安理会制裁决议出炉。有韩国政府人士甚至以“认真考虑”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相威胁。但在不少国际媒体看来,追加制裁已成为一个老套且低效的脚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说,中方愿就安理会审议朝核试问题与有关各方继续保持沟通,但强调要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德国《日报》评论称,中国会作出符合自己外交的准确判断。19日起,针对朝鲜可能发起的“挑衅”,韩美在东海进行联合反潜训练。朝鲜《劳动新闻》则将韩国接连的军事训练称做“无法容忍的挑衅”。《柏林评论报》评论说,随着又一轮恶化局势的行为开始,和平的喘息正在这一地区变得愈发微弱。中国否认接到朝鲜要再次核试通知 “中国外交部否认朝鲜已经向中国通报即将进行核试验”,在中方18日发布这一消息后没多久,韩国和日本媒体就对此进行了报道。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称,发言人洪磊表示,“不知道英国路透社的报道从何而来”。此前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朝鲜已经向中方通报年内将再进行一至两次核试验。日本“记录中国”网称,中国再次敦促有关国家保持冷静和克制,称目前朝鲜半岛局势错综复杂且极度敏感。 按照韩国媒体的预告,韩国政府会在18日公布有关朝鲜核试验的报告,说明朝鲜有没有使用浓缩铀。但直到18日晚,韩联社报道称,韩美仍在动用一切情报手段收集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大气样本。据《韩国经济》报道,用于观测朝鲜半岛的韩国“阿里郎3号”卫星未能准确拍摄到朝鲜进行核试验的正确地点,韩国对朝监视能力受到质疑。 为什么证实朝鲜在核试验中是否使用浓缩铀如此重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说,使用浓缩铀是一条实现核弹小型化“更快且更确定”的途径。相对于丰富的铀矿资源,朝鲜的钚存量有限,生产又需要较长周期。而且,制造钚的冷却塔会释放出可见蒸汽,会被卫星捕捉到。与启动核电站提炼钚的钚核弹不同,拥有大量铀矿的朝鲜如果成功进行了铀核弹试验,那么从采掘原料到制造核武器的整个核周期将宣告完成。随着制造核弹头事实上越来越不受限制,这意味着朝鲜可以成为无限大的核拥有国。 “朝鲜第三次核试发出的最危险信号是,核武器可供出售。”印度《德干纪事报》称,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设计生产简单,工艺可靠,甚至在投放前未曾进行过测试,但一样造成10万人丧生。朝鲜测试铀弹等于向全世界,当然也包括向潜在的买家宣布,朝鲜现在拥有了可用于制造武器的核材料生产线。美国前防长盖茨曾说,历史说明朝鲜“会向拿得出钱的所有人出售自己掌握的任何东西”。那么谁会对花大把美元购买武器动心呢?对于这一问题,美国《纽约时报》的答案是:每年投资数十亿美元发展核计划的伊朗,十多年来一直寻求核武器的“基地”组织,以及仇视以色列的阿拉伯富商,他们可能会为真主党或哈马斯掏腰包。 对于此次朝鲜核试验的真正威力,日本杂志《周刊朝日》18日称,虽然还无法详细了解朝鲜核试验的规模,但可以肯定,日本已经被全部纳入朝鲜中程导弹的射程之中。朝鲜官员曾说,如果攻击一个核电站,就能引起320倍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可以把日本从地球上抹去。而极其危险的是,从朝鲜发射导弹袭击日本只需要七八分钟。但法国电视五台认为,朝鲜在铀浓缩方面技术恐不过关,弹道导弹也十分粗糙,而且很难维持发展武器的巨额预算。 与外界的紧张气氛不同,18日的平壤像往常一样很平静。当天是朝鲜民众“光明星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环球时报》记者在街上看到有不少小朋友在滑冰或玩雪橇,去年开业的综合休闲服务设施柳京院门前的空地上还在举行群众体育比赛。不过在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上,题为“轻举妄动的代价是悲惨灭亡”的文章强烈批评韩国国防部长金宽镇的发言是“前所未有的最恶劣挑衅性妄言”。金宽镇说对朝鲜要做好用导弹“在开战之初就打断命脉致死的准备”。该报同时批评,韩国接连军事训练是“无法容忍的军事挑衅”。 就在朝鲜发出这一警告的同一天,韩联社报道称,为增强韩美联合作战能力,以有效应对朝鲜可能发起的潜艇挑衅,韩美从19日至24日在东海联合进行反潜训练。韩国将派出 “世宗大王”舰和“栗谷李珥”舰等宙斯盾舰、护卫舰、巡逻舰等十余艘舰艇和P-3C海上巡逻机。美军也将派出海上巡逻机。德国《柏林评论报》评论说,朝鲜的核现状还是未知数,韩美又展开了新一轮恶化地区现状的行为。韩以加入美反导系统威胁中国 18日,欧盟外长会议正式批准对朝制裁新措施。德新社称,与同时讨论的叙利亚问题相比,在朝鲜问题上取得一致,对各国外长来说容易得多,几乎没有什么争论。据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说,一次次核试验表明朝鲜已经关闭了谈判大门,欧盟将禁止各国购买朝鲜债券、贵金属或提供贷款;制裁货物清单将进一步加长,包括一些可用于核导弹开发和制造的物品;同时颁布针对一些人的旅行禁令。 而对于韩美日一直大力推进的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决议案,韩联社称,出台时间可能要比预想迟一些。该报道说,这是因为中国至今对强化制裁没有表示明确立场。韩国《每日经济》评论说,与希望对朝鲜“动真格”的韩美不同,中国更愿意采取“不温不火”的制裁,中国领导层可能认为,如果对朝鲜“下重手”会将其推到悬崖边上。韩联社称,中国正为今后如何处理对朝关系苦恼,也需顾虑与韩新政府的未来。这是一个以此次特殊情况为基础的战略性选择。 韩国《朝鲜日报》18日报道说,鉴于中国对制裁朝鲜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 韩国政府相关人士称,如果中国继续“纵容”朝鲜,韩国只能认真考虑参加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这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因为如果韩国加入该系统,那么中国向美国发射的洲际导弹可能被提前拦截,中国对此异常敏感。 “在不断升级的危机和双重压力下,北京外交官仍扮演着关键角色”,瑞士《新苏黎世报》评论说,中国一直在向朝鲜核试验施压。《星岛日报》社论称,尽管中国表态强硬,但面对一匹“没有缰绳的马”,北京又能做多少事去控制住它呢。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美就朝鲜核试的嘴仗正在升级。中国官方媒体认为,对朝鲜第三次核试承担更大责任的应是华盛顿而不是北京。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报》评论说,利比亚曾有研制核武器计划,但在西方欺骗下取消了,卡扎菲的下场众所周知。“美国怎么还守在非军事区边上?”美国《迈阿密先驱报》18日质问说,韩国人口是朝鲜的2倍,经济为朝鲜的40倍,而且能获得美国武库中最现代化的武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60年前结束了朝韩战争,但现在美军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守在那里。 “是该想想要对话还是要战争的时候了”,德国欧洲金融网18日提醒说,各国都在张牙舞爪地展示肌肉,东北亚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误判的成本在增加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朝鲜问题正反复写着一个熟悉的脚本,朝鲜挑衅,然后国际社会谴责,接下来朝鲜孤立加剧一段时间。朝鲜政权似乎确信自己能挺过一次次的风暴。曾多次赴朝鲜访问的CNN记者齐诺认为,“我去过朝鲜很多次,知道他们只要有一丁点的不安,就会把门彻底关上”。《悉尼先驱晨报》评论说,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与之前不同,现在误判的成本高得多。 美国《赫芬顿邮报》称,或许即将上任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会对北方邻国采用不同的策略,或许美国新国务卿克里会想办法跟北京联合行动。当前东北亚地区正赶上一批新领导人上任,这既是机遇,也存在危险。机遇在于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进行尝试,危险在于政治经验的缺乏可能导致行动可行性认识出差错。 日本研究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学者仲村澄世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制裁是老一套手法,新方向应当是制裁同时,主动派特使等进入朝鲜,和金正恩政权谈判,甚至不用拘泥于六方会谈,可以多国主动和朝鲜进行沟通。脆弱、敏感和孤注一掷的朝鲜需要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猜你喜欢

核试核试验韩美
韩美考虑在朝鲜半岛轮换部署F—22和F—35B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