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正式定名为“细颗粒物”
2013-02-19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6期
2013年4月19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联合发布:PM2.(5particulate matter)的中文名定为“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并向社会各界推荐使用。它的定名解决了长期以来对PM2.5的中文名词的使用和翻译不统一的问题。
细颗粒物来源十分复杂,既有燃煤,燃油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餐饮油烟、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也有空气中SO2、NOx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吸烟释放的烟雾、蚊香燃烧、虫螨等物质的动力学直径均在2.5μm以下,按规范也属于细颗粒物范畴。
细颗粒物控制的难点在于其粒径太小、质量轻,使得静电力、离心力、惯性力等的作用十分微弱,难以使用常规的除尘器进行净化。对细颗粒物进行末端控制属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领域,其基本原理是首先使细颗粒物粒径增大,然后再去除,这种使细颗粒物粒径增大的技术称为凝并技术。另外,细颗粒物的高效除尘技术包括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覆膜表面过滤技术、静电纤维增强除尘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对传统除尘器结构的改进或者使用新材料,来提高细颗粒物的去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