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2013-02-19陈武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内江市农产品监测

□陈武军 石 峰 邓 旭 曹 璐 张 玎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难题,即食物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应该放在县一级,农产品监管采取抽检和执法分离的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该降低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从事活动的成本;杜绝生产经营者制售伪劣产品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监管者不作为的压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事关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供了监管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法律依据。毒大米、毒豇豆、毒黄花、毒茶叶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农产品数量已基本满足人民消费需求的今天,人民的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倍受广大市民的关注。内江市围绕成渝经济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成渝绿色食品基地”。各级农业部门在狠抓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的同时,农产品监测、监管体系和专项整治等方面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让市民吃上放心菜”还有一定的距离。

1.产品和产地认证情况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提供蔬菜质量安全重要保障。我市农产品和“三品”认证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2年底,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6个(见表1),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隆昌县还有10个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申报之中。资中县无公害产品最多,威远次之,市中区产品数最少。认证绿色食品企业9家,绿色食品30个,资中县绿色食品产品数最多,市中区次之,东兴区产品数为零。威远的复立茶叶和高山云雾茶正在申报认证有机食品企业,可望实现我市有机产品零的突破。资中、隆昌、东兴区、市中区完成无公害整体认定,无公害基地占耕地面积100%。目前,全市认定无公害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8.3%,2014年威远县将完成无公害基地整体认定,使我市跨入全省为数不多的全市无公害化行列。

2.农业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 农产品的生产以优质、生态、高产、安全、高效、增收为目标,内江市委市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形成了“无标补标,有标贯标”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制定了柠檬、“双低”油菜等农产品地方标准7个,塔罗科血橙、双低菜油、种猪繁殖技术规程等各类技术规程34个,推广各类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4个。有了这些标准,有效地规范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运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创建了农产品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表1 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情况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情况 内江市农产品(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2007年已通过“双认证”,2013年我市隆昌县和资中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积极准备申请“双认证”。形成了市级以定量检测、县区为定性检测的监测网络。但是重点乡镇、重点基地和经营企业自律性检测不够,目前采取重点基地普检与市场抽检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开展蔬菜、水果、茶叶、大米和食用菌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尽量保证我市农产品产品质量安全。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以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整顿农业投人品市场,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部分县还将限用农药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也禁止在辖区内销售,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内江市多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采取市、县联合执法,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违禁药物开展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治理农产品污染源头,认真搞好农业污染源的普查,为农业产地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和市级例行监测结果表明:内江市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安全、对健康的需求以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大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到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尽管各级政府为引导标准化生产、实现安全消费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借助于各种新闻媒介进行了宣传,但是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质量和责任意识淡薄。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重数量、中收入,轻质量,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农资经销者认识不到位,还经营高残留农药,其中不明添加物时有检出。二是严格按标准化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基地和产品不多。内江市生产基地、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程度低、种植规模规模偏小、种植品种相对单一,虽然一些基地或产品通过了认证,但是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2013年市级例行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共抽检样品79个,检测以农药残留为主,经检测有4个样品不合格,检出水胺硫磷超标1次,氧乐果超标3次,合格率94.94%,低于全身平均水平。三是宣传引导不足,重点乡镇、企业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到位。四是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不高。虽然消费者倡导质量安全高的蔬菜,但是政府和消费者没有积极保护和扶持蔬菜生产者和经销者,优质优价是蔬菜没有体现出来。质量安全达不到蔬菜相关安全标准的蔬菜应该禁止进入市场销售,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反之,对优质和精品蔬菜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从价格体现优质高价,并给以优惠条件,若优质不高价,这样就形成劣币驱良币,影响生产安全和有品牌的蔬菜。

2.监管力度和手段不够 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性、鲜活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分散性给监管和监测带来很大的难度。大多数县区有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但只有市中区挂靠在科教站,主要表现为:专职监管员不多、无工作经费、监管手段落后等。县区只能开展快速检测,不能采用定量检测,即使有设备也不能有效开展工作,有的县区甚至新买来的设备还没有启封。目前,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不高,故种植技术的不固定和生产记录的缺失就成了必然。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力度不大,手段不多、能力不足。搞一些突击整治活动还可以,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缺乏必要的专门机构、执法人员和经费。

3.监测手段不完善 虽然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已初步建立,开展了检测工作,市级主要以定量,县以速测为主,但仅限于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缺乏必要检测仪器设备和专职人员,同时也存在仪器老化和仪器自身缺陷,因此“检得出,检得不准”的问题突出。

4.投入相对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的经费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的创建,创建一个知名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物力,在这里政府没有很好地解决企业在创建过程中投入与收益之间的问题,导致内江的农业知名品牌数量在全省排名相对较后。根据法律法规,农产品监管经费应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是内江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投入机制还需要努力。

5.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 自2010年7月1日起,四川省部分城市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我市部分外销基地和企业,没有实施产地准出证明材料,外销的蔬菜被拒之门外。目前,我市已经启动市场准入制,但是实施效果不明显,绝大部分的农产品没有经过任何检验检测或者提供任何证明材料就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这样就不能排除有毒有害的农产品走上餐桌,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风险隐患。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内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内江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内江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吃得安全,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各级政府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把宣传贯彻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作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来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年度考核。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从政策措施、管理体制、人员安排、资金投入等硬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重点解决。

2.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 把内江市农业标准化的规划和项目重点放在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宗农产品、出口创汇产品以及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上,通过对现行农业各级标准的全面清理、研究与分析,加强标准的制(修)订,逐渐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科研、生产、推广相互衔接,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通过示范带动和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业标准化广泛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在内容上延伸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各个环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在基地监测设施建设和标准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推动生产基地提高管理水平,用3~5年时间,实现农业标准化。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法宝。

(1)继续抓好硬件投资 应集中财力在现有检测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增强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以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生产基地、超市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增添农药残留速测仪,进一步完善二级三层检测网络。在配合上级搞好例行监测的同时,各级应从自检、抽检、送检三个层面上加强监测力度。

(2)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定期会不定期通过对检测人员进行理论和检测技术的培训,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加强检测检验能力建设 完善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好本市例行监测,覆盖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针对高风险的农产品加大监测力度,增加检测频次和监测参数,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对重点基地进行监测,不留监管盲区,探索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方式方法。

4.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鼓励和扶持一批重点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投入品购买和使用记录、统一农民产品编码制度、统一条码标识销售制;实行农药残留监测管理制,生产记录和条码标识、档案管理制、产品信息查询管理制的等多种形式的质量可追溯模式。针对一些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严格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批发市场和超市等责任主体要认真搞好和实施好市场准入制度,从产地和流通环节严控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把好质量关。目前,我国有不少省市已建立了产地准出、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内江市作为农业大市,应该实施好在各类农产品批发和超市全部实行农产品入市检测,迫使生产者增强安全意识。针对目前农产品种类和品种多,检测工作量大;检测技术本身存在检测时间长、成本高;各类农产品批发、超市众多等实际,各责任主体有责任和义务建立自己的农产品检测手段,或者委托一些通过“计量认证”的进行检测。在工商登记的同时可以将此条件作为附件条件进行审核,不达到此条件的工商不予登记。同时加大农产品违法惩处力度,起到一定威慑作用。

5.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 充分发掘有开发潜力的优质农产品,创建内江品牌,这也符合将内江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战略构想。积极包装内江的“黄老五”、“周萝卜”,再打造内江更多的“黄老五”、“周萝卜”。积极参加西博会等知名展会,将内江的优质农产品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名片。从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来看,内江优质农产品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如传统的蜜饯,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这就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名农产品的创建,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增加内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

6.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目前,内江市级执法部门有机构,但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尽快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问题迫在眉睫,不仅市级执法存在这样的困难,县区一级执法人员数量也不能满足执法工作要求。农业部门应该积极向主要部门和领导汇报申请,争取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问题和经费,对执法人员进行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通过各种渠道保证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保障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7.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投入品使用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宣传报道,使农业生产者、农产品销售者已经广大市民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意识得到提高,形成农产品安全无小事,农产品安全事件社会全员参与,使农产品安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内江市农产品监测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