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教育方法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3-02-19石丽艳,李卉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政治

·教学研究·

隐性教育方法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石丽艳,李 卉 (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使教育内容向对象思想转化并促进其内化的中介要素,它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存在状态和教育效果。隐性教育方法是指那种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和措施,20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备受关注,认识和研究隐性教学方法并恰当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1 隐性教育方法的界定和特点

从方法上来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采取政治色彩鲜明的理论宣传与灌输,这种显性的方法,在当前和平环境下人们政治诉求不是十分强烈,而社会上又存在多种思想意识影响,人们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往往因其说教性、高度性和强制性的色彩较浓,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而隐性教学方法则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这些缺点和不足,与传统的显性方法相比较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隐性教育方法的潜隐性。这是隐性教育方法同显性教育方法的最显著的区别。隐性方法实施中教育者既不明确目的、内容,也不提出要求,对大学生而言,是在人际交往、各类活动方式和多种教育媒体中接受和体会这一切。隐性教育也没有它具体的表现形式,一部分附属于显性教学,如专业课教学中体现的科学精神、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显性教育所营造的条件氛围中,大学生可能受到启发和触动。另外还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服务、学校环境、校风校纪、学生学习生活之中。这种教育在潜滋暗长中影响学生,学生是通过各种暗示、从众、无意识、情景效应等复杂心理活动受到教育。

隐性教育方法具有开放性。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倾向于理论学习,主要的方式是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具有封闭性,特定的时间、空间,特定的人。而隐性教育则可不受此限。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甚至校外;既可以是学习的时间,也可以是娱乐休息的时间;教育接受者可以广到全校学生,也可以影响某一个学生;师与生、生与生的影响更加平等、广泛。这都取决于隐性教育方法的教育因素的潜隐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隐性教育方法充分尊重主体的自主性。教育理论中肯定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状态上,学习是不自主的,学生主体性易受抑制。隐性教育方法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较少参与或者是幕后参与。参与哪项活动或不参与哪项活动,基本上是由学生自行决定和自行组织实施的。感受到什么,怎么认识取决于学生个人。事实上隐性教育目的的实现主要靠大学生个体的学习、体会、内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这个领域中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可以充分的发挥其主体性。

此外,隐性教育方法还具有实施的非程序性、评价的群众性、教育授体和受体的非专门性等特点。

2 隐性教育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隐性方法所具有的特点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

1.隐性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事实存在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

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注意到隐性教育的存在。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可能额外地接受特定的社会规范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如道德规范、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会强化或弱化他们的某些行为。一次学习的攻坚使人懂得坚忍;优美的校园环境,可能让学生学会珍惜和感受美的生活;一个品格高尚的老师,他的课程内容可能被淡忘,而他的精神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等等。学生无意识的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甚至比正规的显性教育更深刻持久。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我们独有,西方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放弃它的政治教育,只是这种教育更隐蔽,它的政治性体现在其他教育之中。如德国的《联邦德国教育总法》、法国的《法国教育体制改革》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非常隐蔽的,更多的提培养“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实则是培养服务和忠诚于资产阶级的“合格公民”。许多国家也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它们建纪念馆、艺术馆,以纪念日、宗教仪式等宣传它们的传统,引导认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寓智育和环境之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隐性教育方法所能实现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的提高。

隐性教育方法着重于思想品德养成和素质培养,这既是隐性教育环境的基本创意,又是学生主体的自觉选择和必然选择。隐性教育方法实施依靠学生所接触的老师和同学,在对他们个人的认识和与他们关系的处理中和周围的人文环境中来体会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使大学生在教育的整体环境中自我定位,明确个人角色,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预期社会化进程。这与学科教学侧重于学生知性品质培养有着根本的区别。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去侧重于以传授和灌输的方法给受教育者既定的公认的价值和信仰,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方法简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进行了改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了校园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隐性方法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与显性教育有极大的互补性,这种作用应得到更充分的认识和发挥,将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3 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方法的应用都有其条件要求,任何方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隐性教育方法功能的发挥必须根据教育目的、结合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去实施。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隐性方法必须有计划开展。隐性方法只是隐去了外显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因素不明示,但绝不等于没有,也不意味着教育是自然长成的。相反作为一种方法,它的使用要求教育者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长期的打算,以有意的作为,实现无意的态势。如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规范管理、组织活动等,在教育组织方都应意识到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意的开发利用。

2.隐性教育方法的应用要注意协调各方力量。隐性教育方法由于其开放性和潜隐性,必然要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要形成一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导向,要求全校各方面力量的协作。要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教育观念。隐性教育方法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学校各方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认识和重视,有很好的配合与意向的一致。不注意这一点,隐性将流于随意。

3.隐性教育方法要与显性方法相结合。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功能特长,因而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显性方法有覆盖面窄、强制性色彩浓、组织依靠度强等缺点。隐性教育方法则以其宽领域的影响、自主性的充分体现、程序和方式的简约、发挥作用的和风细雨方式等与显性教育方法相得益彰。我们不能因为注重隐性教育方法,就否定显性方法。并且隐性方法是相对于显性方法而言的,无显性亦无所谓隐性,甚至隐性方法的实施一定情况下还要依赖于显性方法的使用。并且隐性方法也有自身的缺陷,如教育者能动性受限、对突发性事件介入力不足、教育过程长等。因此充分发挥隐性教育方法的作用,弥补其缺陷就要坚持隐性教育方法与显性教育方法的紧密结合,共同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

G624

A

2013-07-23)

1673-2995(2013)06-0471-02

吉林医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

石丽艳(1972-),女(汉族),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