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问题的应对之策
2013-02-19邓锋琼
邓锋琼
(甘肃联合大学政法系,甘肃 兰州 73002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膨胀,高校师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扩招的步伐。为了解决高校出现的教学设施不足、生师比失衡的问题,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普遍采用了大班教学的方式。大班教学表面上解决了学生多与教师少的矛盾,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严重削弱了思政课的作用。
一、思政课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人数众多,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据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 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 人,视觉纵深小于10 排,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后,则无法清楚地把握。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其控制范围还要小。”[1]而思政课大班教学的学生数一般在100-150 人,这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控制能力。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做着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说话、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情况,这样的教学状态导致教师一节课大多数时间是花在控制课堂秩序,结果就是教师对学生关于课堂纪律强调得越多,学生越不遵守,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想象。
2.教学方式单一,师生难以互动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显著特点是自始自终由教师主讲,学生处于无语的被动地位”[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机会很少,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知道,政治理论和政治信念进头脑绝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高谈论阔就能达到的,这一问题需要通过互动式教学来解决。
笔者在以往的大班教学中,也注意到了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方式去组织互动式教学,比如:课堂多向学生提问;案例讨论;以加分方式鼓励学生课堂参与等等,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班上课班级规模偏大,师生距离太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发言机会的人数太少,难以做到全员参与,而“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积极互动的一个重要指标”[3]。
3.考核方式难以实施
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思政课最关心的是思政课怎么考。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考核都是平时成绩+期末书面开卷考试,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平时成绩考核流于形式;对于期末考试,学生只要听说是开卷考试,心也就放下了,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由此产生,考核无法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尽管很多高校对考核进行了改革,从“一考定音”向多形式多角度综合考核转移,比如真正落实平时成绩、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成绩的比重,但由于大班教学中,课时数量有限,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详细掌握学生平时出勤情况,就很难给每一个学生打出一个公正的平时成绩。
二、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的对策
大班教学作为当前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模式,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措施,以提高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的教学质量。
1.改进课堂管理方式
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远远超过教师的控制范围,课堂秩序难免有时失控,营造一个井然有序而又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合班学生的迫切愿望。降低教师的直接管理人数不失为好对策:采用课堂管理“化整为零”的方法把班级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以8-10 人为宜,组内成员选出组长,由组长管理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如有人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或上课违反纪律都会导致小组被扣分。相反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表现积极就能为小组赢得加分,小组成员平时成绩与该小组的课堂学习成绩挂钩,这就是对每一小组管理上的“化零为整”。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相结合”[4]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局面,既大大减轻教师课堂管控的压力,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改进教学方法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原则,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做中学”原则有利于建立现代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杜威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与教学中学生必须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5]。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做中学”原则,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小组学习法。这种学习模式解决了大班环境下学生参与课堂机会少的难题。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预先布置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关注、在成长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配给开学初始已选出的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课下针对教师安排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积极讨论,形成小组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最后挑选组内善于表达的成员进行发言;各小组还可以进一步就某一问题开展辩论;最后,教师作总结性的点评。这种方式将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第二,参与式学习法。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授课中,是保证合班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以下方法:(1)课堂答疑法。讲授“适应人生新阶段”可采用此方法,由学生根据在大学新阶段出现的问题自由提问,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回答。(2)课堂讨论法。讲授“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时可分组讨论。(3)专题演讲法。讲授“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时可采用,这是学生迫切关注的、也是他们马上要面临解决的问题。(4)作品朗诵法。在进行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收集一些关于理想和爱国的诗歌、散文在课堂上供同学们朗诵,还可进行与此相关的歌曲演唱,来激发同学们内心对理想的追求和爱国之情。(5)案例法。思政课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借助于典型的案例,是达不到对理论的透彻理解的。因此引入生动的教学案例,引发学生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6)网络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视频、影视作品、电视节目引入课堂,制作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丰富讲课内容,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网络教学法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堂外师生的互动,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建立思政课QQ 群、进行QQ 答疑,开展BBS 论坛,构建立体、多样的教学与辅导体系,使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动态,回答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关注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探讨的“每周要闻”点评,这一学生参与式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项活动,首先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及身边发生的小事;下节课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交流,由学生自己进行讲评,并将评定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学生反映:“每周要闻”点评,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世情国情民情校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培养了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改进考核与评估方式
现有的“背背考考、考完拉倒”的单纯书面考核、理论考核、记忆力考核已不能满足思政课考核的要求,应向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思想表现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转变。对于思政课大班教学的考核,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便尽快地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比如本教研室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的经典著作读书报告,简称“MDS”读书会,通过阅读指定的经典著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课外作业(比如在讲理想时,课外让学生自己去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后写一篇读后感,进行课堂交流),了解并掌握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程度;创作情景剧、小品,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时,我班学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变、变、变》,小品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各种形式的考核中,在以往只注重如出勤、笔记、发言、作业、社会实践等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硬指标的基础上,还应该发展一些软指标,比如我校把思政课成绩与入党和助、奖学金评定资格挂钩,这种做法促使学生提高了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把这些硬指标和软指标都纳入其中,力求使考核全面化、过程化,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大班教学的经验,当然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这些经验进一步实践,把有关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真心喜欢、终身获益的课程。
[1]邹丽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合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57.
[2]臧建玲.高校全面实行小班式教学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6):119-120.
[3]王德勋.课堂教学积极互动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3):79-80.
[4]李国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课堂管理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39-40.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