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颁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
2013-02-18王尔德
文/王尔德
2月20日,环保部发布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显示,我国现有生产使用记录的化学物质4万多种,其中3千余种已列入当前《危险化学品名录》,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具有急性或者慢性毒性、生物蓄积性、不易降解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危害的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量持续增加,化学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使用、回收和废物处置等多个环节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化学品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违法排污等原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引起的环境损害与人体健康问题日益显现,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的防控目标,即到2015年,基本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大幅提升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高重点防控行业、重点防控企业和重点防控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水平。
2 3%环境高危企业距水环境保护目标不足5公里
《规划》指出,我国化学工业2010年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25000多家,农药、染料、甲醇、化肥等产品的产量已达世界第一,由此带来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和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增加。
“从布局上来看,目前化工业企业数量多,而且分布比较分散,据调查,全国仅有35%的企业位于化工园区及化工集中区内。”环保部的一位官员介绍。
据2010年环保部组织开展的全国石油加工与炼焦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三大重点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结果显示,下游5公里范围内(含5公里)分布有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数量的23%,对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等环境敏感点构成威胁;周边1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的企业占51.7%,1.5万家企业周边分布有居民点,对人体健康和安全构成危险。
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在长江下游已监测出大量有毒有机污染物;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域中曾检测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70余种,其中有18种属于美国国家环保署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所列物质;天津海河段等地区底泥沉积物中仍能检测出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同时,环境管理基础信息和风险底数不清。相对于化学品环境管理需求,我国目前存在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种类、数量、行业、地域分布信息不清,重大环境风险源种类、数量、规模和分布不清,多数化学物质环境危害性不清,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质的排放数量和污染情况不清,化学物质转移状况不清,受影响的生态物种和人群分布情况不清等问题。
对现有危险化学品项目布局进行梳理
在环保部谋划的化学品防控体系中,“突出重点、分类治理”是一个重要原则。
《规划》根据环境风险来源和风险类型的不同,确定三种类型58种(类)化学品作为“十二五”期间环境风险重点防控对象,其中包括25种累积风险类重点防控化学品、15种(类)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类重点防控化学品、30种(类)特征污染物类重点防控化学品(包括12种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类重点防控化学品),并对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过去我们对化学品的监控侧重第二类,《规划》提出要加强对第一类重点防控化学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马天杰对笔者介绍,在第一类重点防控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就是俗称的塑化剂,这是大宗的化工原料,环境监管加强后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督促大家使用更加环保的替代材料。
同时,环保部还将划定危险化学品重点防控区域。重点防控区域是指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数量较多、化学品生产使用量较大、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十二五”化工行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区域,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和监管措施尚需进一步提高的区域。根据部署,2013年环保部将组织开展全国重点防控区域名单的确定工作。
环保部要求,对现有危险化学品项目布局进行梳理,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企业分布较为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成渝工业圈、海西等地区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布局、环境风险等信息的调查与评估,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改造、产业升级,提高本质安全度。
此外,环保部将在“十二五”期间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等六大行业以及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产业为重点防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