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资不能缺席大气污染防治的产业盛宴

2013-02-18陈向国

节能与环保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民资行动计划资本

文 / 本刊记者 陈向国

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到了非行不可的地步。原国家环保总局首任局长曲格平今年6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不惩治腐败要亡党亡国,不消除环境污染,不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亡党亡国。”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都认识到情况的紧迫:先是北京市率先出台《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之后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而在去年底政府就已经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可以说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重拳连连。如此紧锣密鼓地出台地方乃至中央有关大气治理的重磅文件,显示出我国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决心。

《行动计划》预留了民资进入的通道

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将为从事大气污染排放治理的专业化公司和设备提供商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而相关环保产业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仅就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就非常巨大,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透露,北京将动员全社会之力,预计在未来5年,政府将为治理大气污染投入2000亿~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将接近1万亿元。国家层面则更大。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说,2013~2017年间,我国将投入1.7万亿元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可以说需要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行动计划》预留了民资进入的通道。《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上述表述表明,政府将为支持民资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行动计划》描绘了相关产业的巨大诱人、经过努力可以拿到的蛋糕。《行动计划》提出,要鼓励绿色出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这就意味着节能低碳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孕育着庞大的需求市场。

在火电脱硫脱销等问题上,《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这同样意味着市场的扩容。虽然脱硫、脱硝市场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因为环保监测指标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脱硫、脱硝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而环境监测类市场也有望相应获利。其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将纳入更严厉的考核标准。相关的前端低氮燃烧、发动机燃烧系改造、后端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都有望大力发展。市场的扩容,需要巨量的投资。

利好之下投资市场却波澜不惊

按理说,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投资需求应不断升温,但当下投资市场却不温不火,波澜不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对相关资本需求进行了的预算,2013~2017年,火电除尘、脱硫、脱硝市场分别为482亿元、608亿元和550亿元。水泥、钢铁大气治理市场约266亿元、103亿元,燃煤工业锅炉治理需求或达4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巨大的市场份额,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宏观因素。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微观条件的不断完善,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点行业及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快于产业平均水平。在如此利好情况之下,却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他们普遍认为,虽然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但是,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相应的激励政策一直不到位,因此,国内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不温不火。而对于需要巨量流动资本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环保相关产业而言,不温不火可不是一件好事。另外,如果这个局面得以延续,将影响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目标的实现。“环保产业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结果。因为,只有市场经济越发达,环保投资市场化程度越高,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才越大,我们的环境质量改善才会越明显。”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大气污染防治投资需要市场化

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度的资本市场化,而现实是政府直接及间接投资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这些投资来自政府的财政支付以及污染企业为控制污染而在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下而进行的被动投入。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1.5%时,才能基本控制污染,提高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我国的投入只能满足基本需求,离我国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519322亿元,而“十二五”时期,中国生态环保投入总值达34000亿元,平均每年为6800亿元。按照这一比例估算,目前我国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1.3%,刚刚达到基本控制污染的范围。

数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均表示,当前的节能环保行动,主导机制是政府,主要推动力还是政府。不可否认,政府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节能环保不是单纯政府的事儿,它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包括共同遵守节能环保规则和共同分享节能环保收益,如此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保持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环保产业投资的潮流早已是环保产业投资市场化。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韩国、波兰等新工业化国家,超过50%的污染削减和控制投资是由私营部门直接实现的,个别国家这个比例甚至超过70%。即使在传统上公共投资占有明显优势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国家污染削减与控制的投资结构也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政府应是四两拨千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认为,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民间资金参与节能环保投资的市场环境。“各级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大包大揽”。他认为,政府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民间资本成为节能环保产业投资主力。要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之所以要这样做,徐洪才认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并不是一个独立产业,而是依附和渗透在各行各业之中,如冶金、电力、石化、建筑、汽车等。因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也就是要整体提升我国生产各环节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了能让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企业能够自觉地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约束激励,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发挥积极引导和监督作用,其中健全法规标准最为关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则从环保产业自身角色的变化来说明环保产业投资市场化的必然性,“环保产业原先定位为环境治理提供支撑,目前已上升到拉动内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地位,这是一次从‘配角’到‘主角’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正处在从配角到主角转标的环保产业最终要靠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的支撑来发展。

综上所述,在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在内的市场大规模扩容的情况下,民资的严重缺席,不仅使产业发展受限,更重要的是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总之治理大气污染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民资不能缺席大气污染防治的产业盛宴。

猜你喜欢

民资行动计划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民资参与国有项目:足欲行而趑趄
发挥优势,服务民资——全国十六城市工程咨询协作网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大连召开